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作者補貼,不如給讀者補貼

你可能已經看慣了各大內容平臺在知識和內容領域投入了多少錢鼓勵原創和高品質內容。

而且也明白, 高品質的內容永遠是相對的, 不管是騰訊芒種計畫, 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 還是 UC 的 10 億元補貼。 不管多少錢砸在每天生產上百萬條資訊的內容平臺上, 優質內容永遠只是滄海一粟。

說到底, 提升優質內容的目標是為了佔據使用者的心智和使用時間,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讓使用者留在自己的平臺上, 內容真正優不優質並不重要。

比如趣頭條這個 App 給自己的官方定位就是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的資訊閱讀產品,

「移動閱讀界的快手」, 似乎絲毫不介意自己的用戶 Low。

「低品質閱讀的增長動力與護城河」

如果你是主動在 App Store 裡搜索趣頭條並下載, 可能實在難以理解這款 App 的生存之道。

在內容上, 它既沒有獨家深度的吸引讀者, 也不靠精准推薦構建用戶閱讀陷阱。 內容的整體品質, 相當於今日頭條開始大力補貼原創內容之前的水準。

目前趣頭條的 DAU 在 700-800 萬之間, 根據極光資料的 Q3 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 趣頭條的滲透率環比增長排名第 8 位, 滲透率在總排行榜 185 位, 超過了最右、蜻蜓 FM 和秒拍。

而趣頭條完成這個成績的速度和早年野蠻發展時的今日頭條十分相似, 趣頭條在去年 2017 年 6 月 8 日上線, 而今日頭條到達 1000 萬日活的時間也是在 1 年 6 個月。

趣頭條吸引讀者的方式很簡單——發錢, 直接給讀者發錢而不是給作者發錢。

趣頭條的主介面沒有什麼新奇, 但當你點開「我的」標籤, 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與其它內容分發源努力打造內容端的護城河不同, 趣頭條似乎看的更透徹——個性化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漫無目的的低品質閱讀。

閱讀的內容是否及時, 是否全面完全不重要。

除了那些需要單獨付費的極高端閱讀管道之外, 用戶很少會為了看某個人打開今日頭條、天天快報。 而都是打開了今日頭條或天天快報, 才決定看什麼。

只要內容的品類足夠多, 每個品類下的信息量足夠多, 在學習好用戶個性後能在每一次下拉中給出不同的內容, 使用者就會一直讀下去。

而趣頭條同樣作為個性化閱讀 App 為自己找到的護城河, 就是「給用戶錢」——如果你每天就是想看看土搖視頻、農村惡搞、八卦新聞和震驚體, 那你在今日頭條、手機百度、UC頭條免費看, 何不在趣頭條一邊領錢一邊看呢?

因此, 大多數的趣頭條用戶都不來自 App Store 直接下載,

而是被人「拉進」趣頭條。

在一些網賺平臺上, 對趣頭條的介紹。

趣頭條的流量生意

趣頭條圈住使用者的方式就是「發錢」, 但發錢融入在了一套比較複雜的任務系統中, 一切的任務從你還不是趣頭條用戶就開始了——

每個新註冊的用戶可以填寫一個邀請碼,

如果你填寫了一個別人的邀請碼, 那你就會直接獲得0.5元人民幣紅包, 並且成為對方的徒弟。

進入趣頭條可以開始做任務, 任務分為兩類一類是新手任務, 一類是日常任務。 新手任務主要以讓使用者熟悉介面操作、綁定微信帳號和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章為主, 而日常任務則主要是閱讀、評論、分享和收徒。

所謂收徒, 就是發展下線, 通過你的邀請碼或分享連結註冊的趣頭條用戶就是你的徒弟。 每收取一個徒弟獲得3000金幣在活動期還有直接的人民幣獎勵。

如果徒弟多日沒有登錄, 可以通過「喚醒徒弟」來獲得每次1000金幣的獎勵。 這種類似傳銷的層級到三級, 也就是說用戶徒弟的徒弟在趣頭條中的活動, 也會影響到用戶的金幣收益。

儘管這種方式並不體面,但絕非傳銷。因為趣頭條不向使用者轉售任何產品,也不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所有的獎勵金均來自於趣頭條官方的現金儲備——給用戶的錢,相當於趣頭條的「獲客成本」。

在趣頭條中,幾乎所有的操作都與金幣掛鉤,而所有的金幣都直接導向拉新人與保活躍。

那麼,趣頭條的獲客成本是多少呢?

趣頭條的提現金額是 30 元人民幣,以此簡單計算一下,完成全部新手任務之後能夠獲得的獎勵是 7900 金幣和 1.5 元人民幣。

金幣可以兌換人民幣,但兌換的價格每日變動。

在直接獎勵現金的部分,收徒的現金獎勵按階梯上漲,收 2 名徒弟給 6 元,4名徒弟 14 元,6 名 24 元……累進到最高 4000 名徒弟 66666 元。

按獎勵最多的 4000名徒弟計算,相當於每個新註冊用戶的成本是16元,遠低於目前其它管道的獲客成本。

類似的收徒模式不止在趣頭條一家使用,我的一個學妹向我展示了她母親的朋友圈截圖,其中左側是在她母親沉迷趣頭條時的樣子,而右側則是她母親下載了另一個叫惠頭條 App 之後。

這一招不僅對國內用戶有效,對國外用戶也有效。一位印度出海 App 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在上個月採用了類似的收徒模式,將印度的獲客成本從每用戶 2 元人民幣(Facebook 投放),降至了每用戶 0.2 元人民幣。

之後,有數個中國出海 App 前來他的公司取經。一度導致在印度的主流即時通信軟體 WhatsApp 中,充滿了類似的收徒連結。

低品質流量的「高」價值

在 2016 年年末發現的快手,讓沉迷在一線城市的主流媒體和互聯網公司意識到了一個廣大的為開發市場。

根據極光大資料的統計顯示,趣頭條使用者中 30 歲以下的青年人和年輕人占 69.4%,而作為一款新聞閱讀類用戶端,趣頭條的女性用戶高於男性。而在地域分佈上,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合併占比超過 90.15%。

這樣的用戶流量有價值嗎?

曾在多年前從事過人人網廣告投放的一位元廣告代理告訴 PingWest 品玩(微信號:wepingwest),在這類所謂「低品質」流量中投放的廣告反而比在所謂「高品質」投放中獲得更好的收益。

「當年在人人網的許多公眾主頁上,我們最盈利的項目就是減肥茶和假鞋,因為受眾裡有不少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不高,判斷力較差的。再加上,當時人人網以班級為單位,攀比和跟風會讓轉化率更高。」

而根據接近趣頭條的人士透露,作為一款「離錢比較遠」的新聞用戶端類產品,趣頭條目前月收入已達到 6000-7000 萬人民幣之間。

雖然內容品質不敢恭維,但趣頭條的讀完率一定遠勝於其它的新聞用戶端。

因為趣頭條的用戶在日常除了收徒之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是「有效閱讀」。根據趣頭條的規則,每有效閱讀一篇文章,可以獲得10個金幣。

產品層面上隨處可見的障礙,雖然讓趣頭條並不適合閱讀。但卻反而保障了用戶的「真實閱讀」。

關於有效閱讀,趣頭條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但在實際體驗中有這樣幾點。一是趣頭條的大多數內容並不會直接顯示完整,在點進文章詳情頁需要再點一次繼續閱讀才能看到全文,另一點就是如果閱讀過程中滑動的太快或太慢都不能觸發有效閱讀。

趣頭條的模式其實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末的「賺錢衝浪」。那時流行一種模式,使用者在自己的流覽器上安裝一個工具條,工具條會滾動顯示一些廣告,顯示到一定量之後會直接給用戶獎勵。

在移動時代,這類直接通過給用戶返錢來獲得流量的方法也很常見,在 App Store 中搜索「網賺」或「任務」,仍然有大量模式相似的平臺——使用者按照 App 提示下載協力廠商 App 並觀看廣告或者完成任務即可獲得一部分傭金。

在資本層面看來,趣頭條的價值是獲客能力和轉化能力,而至於內容的部分甚至並不重要。

一位投資人告訴我,趣頭條的亮點是將這種模式做了兩方面的改進,一方面是減輕任務的複雜度——目前趣頭條還沒有引導用戶去直接轉化成協力廠商 App 的用戶這樣的複雜操作,這使得趣頭條吸引的不是那群專業做網賺的「無效流量」,而是真實的用戶。

另一方面是,趣頭條做了遠高於同行的提現審查,在知乎上搜索趣頭條,能夠搜到大量匿名答案指責趣頭條在提現時資料清零。

「其實是因為他們都是薅羊毛的,不是按正常的方法去收的徒。」這位投資人說。他還透露了另一個行業秘密,「你看知乎上說哪個網賺平臺有大量匿名投訴提現非常困難,那大概率就是這個平臺做的比較嚴謹,流量真實。」

說到底,除去逐漸興起但仍未被充分驗證的知識付費以外,如今的內容管道在商業模式上與 1997 年沒有太大區別,依然是獲得用戶的注意力並出售用戶的注意力。

這樣看來,似乎彼此為了爭搶流量、搶奪用戶注意力,而在作者身上瘋狂砸錢的頭部 App 們,反而緣木求魚了。

這不知是創作者的悲哀,還是讀者的悲哀。

矽星人(ID:guixingren123)掃碼關注矽星人公眾號,為你講述關於矽谷的一切

也會影響到用戶的金幣收益。

儘管這種方式並不體面,但絕非傳銷。因為趣頭條不向使用者轉售任何產品,也不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所有的獎勵金均來自於趣頭條官方的現金儲備——給用戶的錢,相當於趣頭條的「獲客成本」。

在趣頭條中,幾乎所有的操作都與金幣掛鉤,而所有的金幣都直接導向拉新人與保活躍。

那麼,趣頭條的獲客成本是多少呢?

趣頭條的提現金額是 30 元人民幣,以此簡單計算一下,完成全部新手任務之後能夠獲得的獎勵是 7900 金幣和 1.5 元人民幣。

金幣可以兌換人民幣,但兌換的價格每日變動。

在直接獎勵現金的部分,收徒的現金獎勵按階梯上漲,收 2 名徒弟給 6 元,4名徒弟 14 元,6 名 24 元……累進到最高 4000 名徒弟 66666 元。

按獎勵最多的 4000名徒弟計算,相當於每個新註冊用戶的成本是16元,遠低於目前其它管道的獲客成本。

類似的收徒模式不止在趣頭條一家使用,我的一個學妹向我展示了她母親的朋友圈截圖,其中左側是在她母親沉迷趣頭條時的樣子,而右側則是她母親下載了另一個叫惠頭條 App 之後。

這一招不僅對國內用戶有效,對國外用戶也有效。一位印度出海 App 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在上個月採用了類似的收徒模式,將印度的獲客成本從每用戶 2 元人民幣(Facebook 投放),降至了每用戶 0.2 元人民幣。

之後,有數個中國出海 App 前來他的公司取經。一度導致在印度的主流即時通信軟體 WhatsApp 中,充滿了類似的收徒連結。

低品質流量的「高」價值

在 2016 年年末發現的快手,讓沉迷在一線城市的主流媒體和互聯網公司意識到了一個廣大的為開發市場。

根據極光大資料的統計顯示,趣頭條使用者中 30 歲以下的青年人和年輕人占 69.4%,而作為一款新聞閱讀類用戶端,趣頭條的女性用戶高於男性。而在地域分佈上,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合併占比超過 90.15%。

這樣的用戶流量有價值嗎?

曾在多年前從事過人人網廣告投放的一位元廣告代理告訴 PingWest 品玩(微信號:wepingwest),在這類所謂「低品質」流量中投放的廣告反而比在所謂「高品質」投放中獲得更好的收益。

「當年在人人網的許多公眾主頁上,我們最盈利的項目就是減肥茶和假鞋,因為受眾裡有不少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不高,判斷力較差的。再加上,當時人人網以班級為單位,攀比和跟風會讓轉化率更高。」

而根據接近趣頭條的人士透露,作為一款「離錢比較遠」的新聞用戶端類產品,趣頭條目前月收入已達到 6000-7000 萬人民幣之間。

雖然內容品質不敢恭維,但趣頭條的讀完率一定遠勝於其它的新聞用戶端。

因為趣頭條的用戶在日常除了收徒之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是「有效閱讀」。根據趣頭條的規則,每有效閱讀一篇文章,可以獲得10個金幣。

產品層面上隨處可見的障礙,雖然讓趣頭條並不適合閱讀。但卻反而保障了用戶的「真實閱讀」。

關於有效閱讀,趣頭條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但在實際體驗中有這樣幾點。一是趣頭條的大多數內容並不會直接顯示完整,在點進文章詳情頁需要再點一次繼續閱讀才能看到全文,另一點就是如果閱讀過程中滑動的太快或太慢都不能觸發有效閱讀。

趣頭條的模式其實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末的「賺錢衝浪」。那時流行一種模式,使用者在自己的流覽器上安裝一個工具條,工具條會滾動顯示一些廣告,顯示到一定量之後會直接給用戶獎勵。

在移動時代,這類直接通過給用戶返錢來獲得流量的方法也很常見,在 App Store 中搜索「網賺」或「任務」,仍然有大量模式相似的平臺——使用者按照 App 提示下載協力廠商 App 並觀看廣告或者完成任務即可獲得一部分傭金。

在資本層面看來,趣頭條的價值是獲客能力和轉化能力,而至於內容的部分甚至並不重要。

一位投資人告訴我,趣頭條的亮點是將這種模式做了兩方面的改進,一方面是減輕任務的複雜度——目前趣頭條還沒有引導用戶去直接轉化成協力廠商 App 的用戶這樣的複雜操作,這使得趣頭條吸引的不是那群專業做網賺的「無效流量」,而是真實的用戶。

另一方面是,趣頭條做了遠高於同行的提現審查,在知乎上搜索趣頭條,能夠搜到大量匿名答案指責趣頭條在提現時資料清零。

「其實是因為他們都是薅羊毛的,不是按正常的方法去收的徒。」這位投資人說。他還透露了另一個行業秘密,「你看知乎上說哪個網賺平臺有大量匿名投訴提現非常困難,那大概率就是這個平臺做的比較嚴謹,流量真實。」

說到底,除去逐漸興起但仍未被充分驗證的知識付費以外,如今的內容管道在商業模式上與 1997 年沒有太大區別,依然是獲得用戶的注意力並出售用戶的注意力。

這樣看來,似乎彼此為了爭搶流量、搶奪用戶注意力,而在作者身上瘋狂砸錢的頭部 App 們,反而緣木求魚了。

這不知是創作者的悲哀,還是讀者的悲哀。

矽星人(ID:guixingren123)掃碼關注矽星人公眾號,為你講述關於矽谷的一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