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進口大豆淺圓倉安全保管技術

大豆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 占大豆營養成分60%以上。 由於大豆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 在儲藏過程中易被大豆脂肪氧化酶氧化成氫過氧化物, 並進一步分解為有異味的低級化合物;同時, 在脂肪水解酶的作用下, 大豆脂肪水解出游離脂肪酸, 使脂肪酸值迅速增加, 其他品質指標相應發生劣變;而且蛋白質屬親水膠體, 吸濕性能極強, 加之大豆種皮與子葉之間有較大孔隙, 種皮的珠孔也較大, 大豆吸附和解吸能力均很強, 常規儲藏條件下, 大豆易吸濕生黴、喪失發芽能力、浸油赤變。 大豆相比禾穀類糧食的宜存週期較短,

大約1~2年。 目前, 國內淺圓倉儲存的大豆多為進口大豆, 與國產大豆相比, 其儲存難度更大。

進口大豆難以儲藏的主要原因

進口大豆雜質含量高

大豆出口國中, 巴西、阿根廷等國雜質含量標準與我國基本保持一致,

但由於檢測標準存在差異, 大豆雜質實際含量也存在差異。 高正謙等指出, 採用我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雜質檢測方法對同一份樣品檢測, 我國檢測結果顯著高於巴西和阿根廷, 檢測結果平均相差約 0.4, 最大絕對值為0.65, 最大差率約40%。 除此之外, 因進口大豆雜質含量高, 加上淺圓倉入倉機械化程度高, 自動分級明顯, 中心高雜區域通透性極差, 嚴重影響溫度、濕度和大豆水分的平衡, 也給害蟲滋生提供了便利, 直接增大了淺圓倉進口大豆儲藏難度。

進口大豆含油量高

進口大豆比國產大豆的含油率約高 2%。 由於大豆所含的脂肪是疏水性物質, 其籽粒中的水分都集中在脂肪以外的蛋白質親水膠體部分, 致使在整粒大豆含水量較低的情況下其親水膠體部分水分含量仍然很高。

大豆儲藏安全水分與其含油量有著直接的關係, 含油量越高, 其安全水分的數值就越低, 耐儲性能差。 據測定, 脂肪含量為20%的大豆, 水分為13%時, 其非脂肪部分的含水量卻可高達16%以上。

入境前儲藏環境差

進口大豆入庫前要在海上運輸長達30~50d, 期間儲存環境差, 入倉時間多集中在高溫夏季, 經過外溫外濕的影響, 初始糧溫高, 局部可能會有赤變、生黴等現象。

淺圓倉儲存進口大豆常見問題

局部發熱

淺圓倉內進口大豆局部發熱是保管期間最常見的問題, 引起局部發熱的主要原因:一是夏季高溫導致倉溫較高, 引起表層糧溫高, 造成熱皮冷芯糧, 後期由於倉內熱迴圈造成局部水分增高,

引起局部發熱。 二是倉房局部漏水, 造成大豆局部受潮生黴, 引起局部發熱。 三是倉內局部溫差過大, 水分不均, 造成糧堆內部局部濕熱擴散和水分轉移, 引起糧堆局部發熱。 四是大豆入倉過程中造成自動分級, 導致局部雜質過高, 進而造成濕熱聚集, 通風散熱困難, 引起局部發熱。 五是局部害蟲活動猖獗, 造成糧堆局部溫度上升, 水分增加, 引起大豆發熱。 六是通風作業不當引起的局部發熱, 通風過程中, 如局部通透性差, 在通風過程中底層的冷空氣遇到局部難以通透的熱糧堆, 就會在此處形成結露, 繼而滋生微生物, 造成局部發熱。

整倉發熱

整倉糧堆發熱可分為先天整倉發熱和後天整倉發熱。

先天整倉發熱是指原始糧溫高, 整倉糧溫同步上升的發熱;後天整倉發熱是指由於局部發熱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 引起較大範圍的濕熱擴散, 造成的整倉發熱。 其中造成後天整倉發熱的因素與局部發熱的因素大致相同。 造成先天整倉發熱的因素主要有 2 點:一是入倉時大豆原始糧溫高, 整倉平均水分高, 因為部分直屬庫的入糧時間多集中在夏季高溫天氣, 入倉時大豆平均糧溫高達30 ℃, 最高糧溫達35 ℃以上, 加上入倉大豆的水分相對較高, 微生物滋生迅速, 造成整倉發熱;二是入倉時大豆品質較差。 部分進口大豆破碎率高、雜質含量高、運輸期間儲存環境差, 卸船時部分船艙局部有赤變、生黴等現象, 入倉時品質差。 此類大豆入倉後易受微生物感染,造成整倉發熱。

生蟲

根據大豆的儲藏特性,大豆籽粒表面光滑,散落性大,種皮組織較堅硬,且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和蠟質,對蟲害的抵抗力相對較強,但是根據保管經驗發現,進口大豆在保管期間易滋生麥蛾、印度穀蛾、玉米象和鏽赤扁穀盜等害蟲,其主要原因包括進口大豆破碎率高、雜質含量高、摻雜有異種糧粒。

結露

1、表層結露

表層結露通常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時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的初期,結露部位於糧面下5~30cm的地方,其中又以5~15cm 的糧層為最嚴重,結露範圍通常自糧堆表層的中心向四周擴大,如不及時處理,很快發展為儲糧發熱、黴變。

2、內部結露

內部結露通常發生在糧溫不均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的中後期,其原因是糧堆內部存在溫差,在空氣對流和濕熱擴散的作用下,易使低溫部位濕度較大,產生內部結露。另外,局部單管通風處理不當,通風管未及時拔出,也會造成內部結露。

3、底部結露

當糧溫明顯低於氣溫時,由於冷核心糧氣流,會引起糧堆底層發生結露 。在通風初期,如底層糧溫過高,外溫過低,會造成底層結露。谷冷機處理正常發熱或底部發熱的大豆時,如參數設置不合理,在底部易引起風道結露,繼而引起底部結露生黴。

生黴

1、局部水分高、溫度高

合適的溫度、水分是儲糧微生物生存的必須條件,造成儲糧發熱生黴的大部分微生物為中溫中濕性微生物和中溫高濕微生物,如部分青黴、麯黴、毛黴、根黴、鐮刀菌等,當局部大豆的相對濕度達到 90%以上,溫度達到30 ℃以上時,極易引起局部生黴。

2、降溫通風作業不當

由於進口大豆品質差,在經過夏季儲藏後,糧溫較高,在秋冬季節通風初期,由於溫差大,極易發生糧面結露,高溫高濕的環境是微生物滋生的最適條件,這些結露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極易造成糧面局部發生黴變現象。

淺圓倉內進口大豆異常糧情處理措施

發熱處理

1、糧堆內部局部發熱的處理辦法

空間冷源與單管、多管通風系統結合降溫。空間冷源與單管風機相結合是利用外界冷源降低倉內空間溫度,然後在單管通風主風管的附近佈設引風管,將冷源直接引進糧堆內部,利用單管通風系統對局部高溫點進行降溫處理,達到降低局部糧溫的目的。當外界溫度及倉溫較高時,可採用空調或谷冷機降低倉內空間溫度,如果外溫較低,可打開倉頂軸流風機和自然通風口,進行空間排積熱。此種方法降溫效果明顯,但布、拔通風管的勞動量較大。

操作時,在每個發熱區域可以佈設8~10個通風管組(每組可根據發熱點位元的深度選擇通風管的個數),在發熱區域周圍均勻佈設,進行通風降溫。相鄰風管間距一般在1.5~2.0 m,引風管位於主風管的周圍,長度和主風管相差±1.5 m 以內。每1~2d根據糧情變化拔管移管或重新佈設單管,如果是柱狀發熱,處理順序一般為先下後上。為避免單管吸出濕熱氣體造成糧面結露現象,增加空間溫度,可將濕熱氣體通過軟管引出倉外。單管風機斷電停機時,必須將單管風機從通風管上段移去,以免結露水流進糧堆內部,造成發熱黴變。

抽芯或倒倉降溫。由於淺圓倉的自動分級較為明顯,如遇到中心雜質含量較高,濕熱聚集明顯,造成中心區域較大面積的發熱,局部處理通風降溫效果不明顯時,可選擇抽芯或倒倉的方法進行降溫。抽芯或倒倉降溫是針對局部自動出糧口的倉房,作業選擇在外溫相對較低的階段,根據雜質聚集點和發熱點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出糧口放糧,將高溫高雜的大豆抽出至其餘空倉內或者直接自倒入倉,經過與外界低溫介質的接觸,達到降溫的目的。

2、糧堆表層發熱的處理辦法

糧堆表層發熱的處理主要採用糧面翻動、挖溝、空間通風降溫等方法。選擇在溫度相對較低的階段,開啟倉頂軸流風機進行空間降溫,進行糧面翻動。翻動深度根據發熱糧堆的深度而定,如果較深,發熱面積較小,可採用扒穀機進行挖塘、挖溝。在夏季外溫較高時,如遇到表層發熱,可採用谷冷機進行空間通風,降低空間溫度,配合糧面翻動、挖溝等。

3、整倉發熱的處理辦法

夏季高溫季節,整倉發熱處理主要採用谷冷機整倉降溫加單管風機局部處理方法,此法對外界溫濕度環境要求較低,谷冷機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溫濕度。操作時,出風口溫濕度要分階段設置,每階段溫度低於平均糧溫 5~8 ℃,濕度設置為 75%~85%。作業期間加強谷冷機的巡查,出現故障及時排除,避免因停機過長造成通風不均,甚至引起層狀濕熱聚集,加大後期的處理難度。

秋冬季節,當外溫低於平均糧溫溫差不小於8℃(南方地區 6 ℃)時,可採取外界冷源進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作業。機械通風是目前最主要的降溫方式,但是其受外界溫濕度影響較大。在操作時,首先選擇合適的風機功率。其次,選擇合適的通風方式,當發熱點位於中上層或表層時採用上行壓入式通風,當發熱點位於中下層時可採用下行吸出式通風,當發熱點位於底層局部區域時,可先下行吸出式通風,將高溫點去除,後轉上行壓入式通風。

蟲害防治

進口大豆蟲害防治仍然採用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儲糧害蟲的綜合防治重在防,因此在進口大豆安全保管的各環節都要做好防蟲工作,在入糧前,使用敵敵畏、防蟲磷等藥劑對空倉、輸糧設備等進行衛生清理及消毒,定期對倉周、地下通廊等位置進行消毒。在蟲害達到一般蟲糧時,可採用磷化氫薰蒸殺蟲、富氮氣調殺蟲等技術處理。在往年害蟲徹底殺滅的基礎上,可在春夏交替季節,施用儲糧防護劑,減少磷化鋁薰蒸次數。

結露處理

1、大豆結露的預防

預防大豆結露的主要方法是設法消除或減小糧堆各部位之間的溫差。在氣溫驟降季節(秋冬季),勤翻糧面,促使表層的水汽和熱量回升散發;對糧堆進行機械通風(應先預測露點),使糧堆溫度降低並使糧堆內部各部位的溫度基本達到平衡;合理開關人孔及倉頂通風系統,注意調節倉內溫度,排除倉內濕熱,避免倉溫驟然下降,經常檢查分析糧情,消除任何引發結露的條件。

2、結露處理方法

在處理淺圓倉進口大豆結露時,應做到及時發現、正確分析、有效處理,對於不同的結露類型,應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結露,有不同的處理辦法。

糧堆內部結露的處理。糧堆內部結露主要是由於在糧堆內不同部位出現較大溫差造成的,這種結露的處理措施可採用通風方式解決。如果結露僅限於局部,可採用單管風機局部處理。如果是大面積結露,可利用機械通風系統進行整倉通風處理。

糧堆表層結露的處理。天氣乾燥時打開淺圓倉倉頂通風系統和通風口進行通風去濕,降低溫差;必要時人工輔助翻動糧面,促使表層的水汽和熱量散發,或對糧堆進行機械通風把濕熱空氣帶走。

糧堆底層結露的處理。底層結露處理起來難度大,因為底層往往是通風死角最多的區域,目前多採用機械通風方式解決。

冬季通風降溫所導致結露的處理。冬季分2~3次進行通風降溫,主要是外界氣流與糧堆溫差太大。通風初期發生的結露,在很短時間內會自行消失,避免在夜間最冷時段啟動風機。

局部黴變處理

處理局部生黴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糧面局部翻動配合糧面通風,此法適用於糧堆表層生黴;二是局部通風單管、多管降溫除濕,此法適用於糧堆內部局部生黴;三是移出倉外晾曬,適用於小範圍的生黴。

此類大豆入倉後易受微生物感染,造成整倉發熱。

生蟲

根據大豆的儲藏特性,大豆籽粒表面光滑,散落性大,種皮組織較堅硬,且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和蠟質,對蟲害的抵抗力相對較強,但是根據保管經驗發現,進口大豆在保管期間易滋生麥蛾、印度穀蛾、玉米象和鏽赤扁穀盜等害蟲,其主要原因包括進口大豆破碎率高、雜質含量高、摻雜有異種糧粒。

結露

1、表層結露

表層結露通常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時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的初期,結露部位於糧面下5~30cm的地方,其中又以5~15cm 的糧層為最嚴重,結露範圍通常自糧堆表層的中心向四周擴大,如不及時處理,很快發展為儲糧發熱、黴變。

2、內部結露

內部結露通常發生在糧溫不均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的中後期,其原因是糧堆內部存在溫差,在空氣對流和濕熱擴散的作用下,易使低溫部位濕度較大,產生內部結露。另外,局部單管通風處理不當,通風管未及時拔出,也會造成內部結露。

3、底部結露

當糧溫明顯低於氣溫時,由於冷核心糧氣流,會引起糧堆底層發生結露 。在通風初期,如底層糧溫過高,外溫過低,會造成底層結露。谷冷機處理正常發熱或底部發熱的大豆時,如參數設置不合理,在底部易引起風道結露,繼而引起底部結露生黴。

生黴

1、局部水分高、溫度高

合適的溫度、水分是儲糧微生物生存的必須條件,造成儲糧發熱生黴的大部分微生物為中溫中濕性微生物和中溫高濕微生物,如部分青黴、麯黴、毛黴、根黴、鐮刀菌等,當局部大豆的相對濕度達到 90%以上,溫度達到30 ℃以上時,極易引起局部生黴。

2、降溫通風作業不當

由於進口大豆品質差,在經過夏季儲藏後,糧溫較高,在秋冬季節通風初期,由於溫差大,極易發生糧面結露,高溫高濕的環境是微生物滋生的最適條件,這些結露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極易造成糧面局部發生黴變現象。

淺圓倉內進口大豆異常糧情處理措施

發熱處理

1、糧堆內部局部發熱的處理辦法

空間冷源與單管、多管通風系統結合降溫。空間冷源與單管風機相結合是利用外界冷源降低倉內空間溫度,然後在單管通風主風管的附近佈設引風管,將冷源直接引進糧堆內部,利用單管通風系統對局部高溫點進行降溫處理,達到降低局部糧溫的目的。當外界溫度及倉溫較高時,可採用空調或谷冷機降低倉內空間溫度,如果外溫較低,可打開倉頂軸流風機和自然通風口,進行空間排積熱。此種方法降溫效果明顯,但布、拔通風管的勞動量較大。

操作時,在每個發熱區域可以佈設8~10個通風管組(每組可根據發熱點位元的深度選擇通風管的個數),在發熱區域周圍均勻佈設,進行通風降溫。相鄰風管間距一般在1.5~2.0 m,引風管位於主風管的周圍,長度和主風管相差±1.5 m 以內。每1~2d根據糧情變化拔管移管或重新佈設單管,如果是柱狀發熱,處理順序一般為先下後上。為避免單管吸出濕熱氣體造成糧面結露現象,增加空間溫度,可將濕熱氣體通過軟管引出倉外。單管風機斷電停機時,必須將單管風機從通風管上段移去,以免結露水流進糧堆內部,造成發熱黴變。

抽芯或倒倉降溫。由於淺圓倉的自動分級較為明顯,如遇到中心雜質含量較高,濕熱聚集明顯,造成中心區域較大面積的發熱,局部處理通風降溫效果不明顯時,可選擇抽芯或倒倉的方法進行降溫。抽芯或倒倉降溫是針對局部自動出糧口的倉房,作業選擇在外溫相對較低的階段,根據雜質聚集點和發熱點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出糧口放糧,將高溫高雜的大豆抽出至其餘空倉內或者直接自倒入倉,經過與外界低溫介質的接觸,達到降溫的目的。

2、糧堆表層發熱的處理辦法

糧堆表層發熱的處理主要採用糧面翻動、挖溝、空間通風降溫等方法。選擇在溫度相對較低的階段,開啟倉頂軸流風機進行空間降溫,進行糧面翻動。翻動深度根據發熱糧堆的深度而定,如果較深,發熱面積較小,可採用扒穀機進行挖塘、挖溝。在夏季外溫較高時,如遇到表層發熱,可採用谷冷機進行空間通風,降低空間溫度,配合糧面翻動、挖溝等。

3、整倉發熱的處理辦法

夏季高溫季節,整倉發熱處理主要採用谷冷機整倉降溫加單管風機局部處理方法,此法對外界溫濕度環境要求較低,谷冷機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溫濕度。操作時,出風口溫濕度要分階段設置,每階段溫度低於平均糧溫 5~8 ℃,濕度設置為 75%~85%。作業期間加強谷冷機的巡查,出現故障及時排除,避免因停機過長造成通風不均,甚至引起層狀濕熱聚集,加大後期的處理難度。

秋冬季節,當外溫低於平均糧溫溫差不小於8℃(南方地區 6 ℃)時,可採取外界冷源進行整倉機械通風降溫作業。機械通風是目前最主要的降溫方式,但是其受外界溫濕度影響較大。在操作時,首先選擇合適的風機功率。其次,選擇合適的通風方式,當發熱點位於中上層或表層時採用上行壓入式通風,當發熱點位於中下層時可採用下行吸出式通風,當發熱點位於底層局部區域時,可先下行吸出式通風,將高溫點去除,後轉上行壓入式通風。

蟲害防治

進口大豆蟲害防治仍然採用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儲糧害蟲的綜合防治重在防,因此在進口大豆安全保管的各環節都要做好防蟲工作,在入糧前,使用敵敵畏、防蟲磷等藥劑對空倉、輸糧設備等進行衛生清理及消毒,定期對倉周、地下通廊等位置進行消毒。在蟲害達到一般蟲糧時,可採用磷化氫薰蒸殺蟲、富氮氣調殺蟲等技術處理。在往年害蟲徹底殺滅的基礎上,可在春夏交替季節,施用儲糧防護劑,減少磷化鋁薰蒸次數。

結露處理

1、大豆結露的預防

預防大豆結露的主要方法是設法消除或減小糧堆各部位之間的溫差。在氣溫驟降季節(秋冬季),勤翻糧面,促使表層的水汽和熱量回升散發;對糧堆進行機械通風(應先預測露點),使糧堆溫度降低並使糧堆內部各部位的溫度基本達到平衡;合理開關人孔及倉頂通風系統,注意調節倉內溫度,排除倉內濕熱,避免倉溫驟然下降,經常檢查分析糧情,消除任何引發結露的條件。

2、結露處理方法

在處理淺圓倉進口大豆結露時,應做到及時發現、正確分析、有效處理,對於不同的結露類型,應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結露,有不同的處理辦法。

糧堆內部結露的處理。糧堆內部結露主要是由於在糧堆內不同部位出現較大溫差造成的,這種結露的處理措施可採用通風方式解決。如果結露僅限於局部,可採用單管風機局部處理。如果是大面積結露,可利用機械通風系統進行整倉通風處理。

糧堆表層結露的處理。天氣乾燥時打開淺圓倉倉頂通風系統和通風口進行通風去濕,降低溫差;必要時人工輔助翻動糧面,促使表層的水汽和熱量散發,或對糧堆進行機械通風把濕熱空氣帶走。

糧堆底層結露的處理。底層結露處理起來難度大,因為底層往往是通風死角最多的區域,目前多採用機械通風方式解決。

冬季通風降溫所導致結露的處理。冬季分2~3次進行通風降溫,主要是外界氣流與糧堆溫差太大。通風初期發生的結露,在很短時間內會自行消失,避免在夜間最冷時段啟動風機。

局部黴變處理

處理局部生黴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糧面局部翻動配合糧面通風,此法適用於糧堆表層生黴;二是局部通風單管、多管降溫除濕,此法適用於糧堆內部局部生黴;三是移出倉外晾曬,適用於小範圍的生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