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知道嗎?佛山禪城也有一處海心沙

大洋網訊 你知道嗎, 佛山禪城也有一處海心沙。 它就在瀾石大橋西側的東平河上。 二十年來, 三水大塘的漁民林伯一家和同鄉們一起, 棲居在海心沙旁的港汊裡。 在他們的心中, 海心沙儘管經歷過修建遊樂設施的日子, 但它其實沒怎麼改變過。 昨日, 記者從禪城區規劃部門獲悉, 作為禪城區“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工程, 海心沙的相關工程近日剛剛完工。 未來留在海心沙的, 將只有野趣橫生的樹林和飛鳥。

位於瀾石大橋上游的海心沙島是一個無人島。

恢復野趣:兩周清理好舊輪胎

儘管海心沙擁有芭蕉、高山榕和盆架子等喬木, 但這裡真正的王者是大竹。 它們佔據著島上最中心的位置, 相互倚靠著, 聚攏成拱形的綠傘, 遮天蔽日。 從島外看, 竹林像是撐起了海心沙這條“魚兒”的脊背, 非常搶眼。 漁民說, 五、六月份, 島上有竹筍, 味道鮮美。 一輛自行車被生長中的竹子“抓了起來”,

倒掛著離開了地面。 竹竿從它前輪的輪轂中間伸進來, 又穿出去, 一邊改變了筆直的方向, 一邊彎曲著繼續向高處長。

大自然在此的傑作並只竹林。 記者探訪發現, 一條長9米、寬2米的石船被困在了島中央, 據說已超過了三十年。 人們推測, 那是上漲的東平河水把石船推上了島中央。 而當石船被隨後長大的各種樹木包圍起來的時候, 除非有人砍掉茂密的樹林, 否則它便無法回到河水中去。 “幾年前, 有飯莊老闆在島上建了寄養河鮮的設施, 也有人把卡丁車賽道建在島上, 希望能讓這裡成為樂園, 但經營都不成功。 ”石灣鎮街道水利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作為今年底完工的禪城區“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工程,

海心沙上的建築物被拆除了500平方米。 工人們雇來漁船清理卡丁車賽道的輪胎, 花了兩周時間, 每天運兩趟, 才把1000多個輪胎清理一空。

“生態修復就是要恢復這裡的野態, 效果怎麼樣, 讓野生動物來驗收吧。 ”回到東平河北岸, 指著渡頭上商人閒置下來的遊艇和畫舫, 石灣鎮街道水利所的工作人員笑著告訴記者, 或許等海心沙完全恢復了野生島風貌的時候, 這些遊船、畫舫還用得上。 “到時人們可以坐著小船, 登島觀賞竹林、白鷺。 ”

進入小島必須要乘坐當地漁民的小船。

駕舟探訪:東平河上也有海心沙

在瀾石大橋以西接近600米的東平河上, 有一處碧綠的小島。 它有個響亮的名字——海心沙。

俯視海心沙, 它像一條自西向東擺尾遊動的魚兒, 恰好處在禪城石灣與順德樂從的分界線上。 從地圖上看, 海心沙東西頂點之間長近500米, 南北最寬闊處約100余米。 但事實上, 石灣鎮街道水利所的工作人員稱, 海心沙並不是一直這麼大, 現在要比二十年前小一些。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周圍港汊裡的漁民證實。

“現在的東平河水更大, 原本在更靠近瀾石大橋西側的地方有一處很小的島, 但現在已經被河水淹沒了。 ”

東平河北岸上, 野釣者四五人。 在等漁船登島的間隙, 記者和其中一位元男子攀談起來。 望著仿佛近在咫尺的海心沙, 重慶人阿德(化名)說, 這些近岸的地方常釣到野鯉魚, 四、五斤大的都有。 他知道本地有句“秋風起, 曬臘味”的老話, 而在重慶也有同一時節曬臘魚的習慣。 把鯉魚一剖兩半, 曬乾後加入辣椒、蔥、薑, 上鍋蒸。 那熟悉的味道讓他常常想起家鄉。

正談笑間, 漁翁鄧伯駕一葉小舟趕來。 他身形高大, 赤著腳, 緊貼頭皮的短髮、眉毛和胡茬都掛上了“白霜”, 一臉石刻般的皺紋。 “從北岸到海心沙之間的這段河汊, 別看最深的地方不過三米,但水底有一處‘石龍’攔路,沒經驗的人駕船可能會擱淺。”鄧伯一邊含蓄地笑說,一邊腳踩“倒車”、雙臂撐槳,小漁船便穩穩當當地靠上了海心沙上的渡頭。

島上生長著大片竹林。

漁翁講述: 從三水移居到此廿年

早在二十年前,年過六旬的林伯就已駕船從三水大塘遷居到緊挨海心沙的港汊裡。現在,大約有八九戶同鄉一起生活在這裡。每天清晨7時許,林伯的孫子登岸去番村小學上學;下午5時40分許,他又回到船上來生活。每天晚上,林伯的孫子都愛看電視節目,所以林伯在白天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給蓄電池充電。

登上海心沙,在給蓄電池接上太陽能電池板後,他和妻子著手要做好一年中的大事——修船。他們把漁船拆成零件,逐一地油漆保養,還要趕在傍晚前再把零件組裝起來。遇到有的零件腐朽了,林伯需要開動鋸子,自己動手修好。那條長11.5米、最寬處只有1.5米的漁船就是他和妻子的家。

林伯說,為了照護孫子,他已幾乎不去遠處捕魚,只在近岸的地方放些蝦籠。等岸上的小販來船上收河鮮,一斤蝦可以賣到40元錢。提到東平河裡的河鮮,他如數家珍地說道,鯉魚、鯿魚、鯪魚、草魚、鰱魚,還有鱸魚等,總共有七八種。他望著海心沙上的竹林說:“二十年了,這裡沒什麼變化。”

專家建議

不擾動江心島才是最好保護

江心島究竟對河流和城市有著怎樣的價值?江心島又該得到怎樣的治理?“江心島是水生態的一部分,多數是河流淤積的結果。”對此,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袁奇峰表示,一般來說,多數江心島在洪水期是洩洪區和濕地,首先其生態價值很重要,所以“在城市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自然留夠空間。”

談到江心島的治理,袁奇峰建議,江心島需要相關部門做出強有力的規劃。“要在沒有開發壓力之前,就制訂好規則。而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要擾動它,不要開發它。”他進一步強調說,長遠來看,地方需要從社會整體利益和城市生態安全的角度出發,儘早對江心島制訂相應的規劃。“即使要做‘公園化’的改造,以及適度的活化,所建設的公益設施也要是可逆的,不能成為永久性的。”

他山石: 廣州已對江心島保護

權威消息人士透露,針對江心島的保護和治理,佛山市正在醞釀制訂“一島一策”。而早在2015年,廣州市便已對54個珠江江心島實施分類保護控制,為每一個江心島制訂保護細則。珠江廣州段未開發的島嶼全部納入了生態農林用地和濕地進行控制。

具體來說,對未開發建設的島嶼要規劃為生態用地,實行嚴格保護,生態恢復。對已進行部分開發建設的島嶼,實行限制開發,低強度利用,不進行房地產開發。對基本開發建設的島嶼,則要進行存量規劃,完善交通及公共服務,注重建設開發過程中的環境治理與保護措施。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楊博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楓

別看最深的地方不過三米,但水底有一處‘石龍’攔路,沒經驗的人駕船可能會擱淺。”鄧伯一邊含蓄地笑說,一邊腳踩“倒車”、雙臂撐槳,小漁船便穩穩當當地靠上了海心沙上的渡頭。

島上生長著大片竹林。

漁翁講述: 從三水移居到此廿年

早在二十年前,年過六旬的林伯就已駕船從三水大塘遷居到緊挨海心沙的港汊裡。現在,大約有八九戶同鄉一起生活在這裡。每天清晨7時許,林伯的孫子登岸去番村小學上學;下午5時40分許,他又回到船上來生活。每天晚上,林伯的孫子都愛看電視節目,所以林伯在白天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給蓄電池充電。

登上海心沙,在給蓄電池接上太陽能電池板後,他和妻子著手要做好一年中的大事——修船。他們把漁船拆成零件,逐一地油漆保養,還要趕在傍晚前再把零件組裝起來。遇到有的零件腐朽了,林伯需要開動鋸子,自己動手修好。那條長11.5米、最寬處只有1.5米的漁船就是他和妻子的家。

林伯說,為了照護孫子,他已幾乎不去遠處捕魚,只在近岸的地方放些蝦籠。等岸上的小販來船上收河鮮,一斤蝦可以賣到40元錢。提到東平河裡的河鮮,他如數家珍地說道,鯉魚、鯿魚、鯪魚、草魚、鰱魚,還有鱸魚等,總共有七八種。他望著海心沙上的竹林說:“二十年了,這裡沒什麼變化。”

專家建議

不擾動江心島才是最好保護

江心島究竟對河流和城市有著怎樣的價值?江心島又該得到怎樣的治理?“江心島是水生態的一部分,多數是河流淤積的結果。”對此,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袁奇峰表示,一般來說,多數江心島在洪水期是洩洪區和濕地,首先其生態價值很重要,所以“在城市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自然留夠空間。”

談到江心島的治理,袁奇峰建議,江心島需要相關部門做出強有力的規劃。“要在沒有開發壓力之前,就制訂好規則。而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要擾動它,不要開發它。”他進一步強調說,長遠來看,地方需要從社會整體利益和城市生態安全的角度出發,儘早對江心島制訂相應的規劃。“即使要做‘公園化’的改造,以及適度的活化,所建設的公益設施也要是可逆的,不能成為永久性的。”

他山石: 廣州已對江心島保護

權威消息人士透露,針對江心島的保護和治理,佛山市正在醞釀制訂“一島一策”。而早在2015年,廣州市便已對54個珠江江心島實施分類保護控制,為每一個江心島制訂保護細則。珠江廣州段未開發的島嶼全部納入了生態農林用地和濕地進行控制。

具體來說,對未開發建設的島嶼要規劃為生態用地,實行嚴格保護,生態恢復。對已進行部分開發建設的島嶼,實行限制開發,低強度利用,不進行房地產開發。對基本開發建設的島嶼,則要進行存量規劃,完善交通及公共服務,注重建設開發過程中的環境治理與保護措施。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楊博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