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單霽翔: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這是十九大報告讓我最受觸動的一句話。 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我們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諸多重要場合屢屢提及“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文化發展理念。 在這些發展理念的指引下, 通過5年的努力, 我國文化建設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 公共文化服務水準不斷提高,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文化自信得到彰顯,
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隨著國力增強, 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 特別是瞭解傳統文化的熱情激增。 近年來, 故宮開放面積日益增加、重量級展覽層出不窮, 遊客人數持續攀升。 在2015年6月啟動每天8萬人次限流機制的情況下, 2016年, 故宮博物院的全年遊客接待量仍然歷史性地突破了1600萬。 在“石渠寶笈特展”引發“故宮跑”的同時, 全國各大文博機構都不約而同地迎來觀眾的看展熱潮——首都博物館的“五色炫曜——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帶起了“首博熱”,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候參觀“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的隊伍排到一站地之外, 近期中國美術館的“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更是吸引觀眾紛至遝來……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而展覽就是我們故宮博物院為廣大觀眾提供的精神食糧和文化服務。 下一階段, 故宮博物院將根據十九大報告制定未來展覽規劃, 力爭達到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 真正辦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展覽, 體現出世界一流博物館的管理與服務水準。

在辦好展覽的同時, 觀照當下, 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 近期在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首期節目以故宮3件鎮館之寶為主題, 以創新思維解讀詮釋傳統文化。

這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 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進入博物館的興趣, 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繫。

2020年, 故宮將迎來自己600歲的“生日”。 在“中國夢”的宏大背景下, 故宮人所有的努力, 都是為了實現共同的“故宮夢”——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見習編輯:陳蓉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