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居住在高新,幸福滿滿的!政務服務篇

今年, 濰坊高新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大力實施惠民工程, 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全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持續走向深入。 今天, 小編帶您一起瞭解在發佈會上, 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針對政務服務工作方面介紹的重點民生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 圍繞全區發展大局, 濰坊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放管服方面的決策部署,

以“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為突破點, 以便民利民為核心, 攻堅克難、突破擔當, 不斷提升政務服務品質, 激發社會活力。

探索“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

創新服務模式

(一)編制標準化事項清單。 對進駐大廳所有部門的業務事項進行梳理,

會同部門業務負責人一同逐項審核梳理出的事項要素資訊, 明確每一事項的受理標準和審查標準。 經部門提報、情形拆分、要素審核、清單過堂、樣表提報、流程梳理、事項編碼等環節, 進一步規範區級事項目錄。

(二)調整政務服務大廳功能佈局。

按“市場准入”、“工程建設”、“不動產登記”、“人管社保”、“社會事業”功能定位劃分五個辦事區域, 根據前期測算的大廳人流量及視窗業務辦件量, 合理設置綜合受理、業務諮詢、綜合出件視窗數量和後臺審批服務區。 完成大廳佈局的調整, 對建設項目審批區進行改造, 將原來30個視窗壓減為4個綜合受理和1個綜合發證視窗, 將市場准入區壓減為6個綜合受理視窗, 在二樓開展一窗綜合受理改革試運行;將大廳一樓北側公共服務區改造為24小時自助服務區, 大廳所有自助服務設備全部集中到該區域, 為辦事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 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辦事需求。

(三)建立健全運行管理機制。 為提高服務品質和辦事效率, 結合“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要求, 重新修改制訂了《濰坊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視窗工作人員管理考核辦法》《濰坊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仲介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等11項規章制度, 確保改革後的大廳規範高效運行。

(四)強化視窗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為提升改革後前臺視窗人員的業務受理能力,採取一窗研究院專家授課與視窗人員輪流講課的形式,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組織視窗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講授業務知識,提升業務水準。

深化審批制度改革

強化辦事體驗

(一)多部門聯合審批事項“一窗綜合受理”。按照受理、審批、監管相分離的原則,把分散在多個部門實施的新生兒、餐飲業設立事項等14項許可事項和服務事項進行整合,進一步梳理編制多部門聯審聯辦事項目錄,變“多口受理”為“一窗受理”。以新生兒事項整鏈條辦理為例,將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出生落戶、疾病篩查報銷、落地參保、定點門診簽約、社保卡辦理5個事項進行整合,集中到政務服務中心綜合受理視窗統一受理。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5個事項由原來的30天辦理時限縮短為2天,解決了事項互為前置、群眾多次跑腿的難題。據測算,僅新生兒事項,每年就可為群眾節約交通費、材料費等辦事成本55萬元。

(二)市場准入專案“一表申請”。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在實施企業設立“一表制”“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一窗全能”登記的基礎上,對市場准入項目實施“一表制”申請。通過對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審批流程的梳理整合,將原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防偽印章備案等54項審批事項納入“一表制”管理,發放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把原來至少需要54個視窗審批的事項集中到市場監管局一個部門、一個視窗審批,將審批時限由原來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壓減到一個工作日以內。

(三)投資建設專案“容缺審批”。為有效解決投資建設項目週期長、環節多、手續複雜的問題,強力推行以“容缺審批”為主要內容的並聯審批。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劃分為“項目立項、土地規劃、工程規劃、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五個模組,對全區年度重點專案,只要具備“土地指標已解決、用地規劃已批准、土地出讓金已繳納、工程圖審已通過、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已足額繳納”五個必備要件,就可通過並聯審批准予破土挖槽,極大地縮短了審批時限。比如,將“破土挖槽”由施工許可證批准後調整到批准前,僅此一項就可節省30天以上的審批時限;同時,按照“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對重要工業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經黨工委、管委會專題研究確定,也可對五個必備要件進行“容缺辦理”。今年以來,共受理並聯審批項目64個,涉及投資額95.73億元,建築面積276.61萬平方米;受理告知承諾制項目3個,涉及投資額21.02億元,建築面積59.62萬平方米。同時,按照管委會領導要求,為進一步加快投資建設專案審批辦理流程,積極協調涉建審批部門,印發了《濰坊高新區投資建設專案手續辦理流程》(濰高辦字〔2017〕58號)檔,提出了優化審批流程、服務專案提速的一系列優化措施,工業項目從確立投資意向到開工建設審批時限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33個工作日,提速58%;房地產項目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37個工作日,提速53%;棚改保障專案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40個工作日,提速49%;公辦學校等政府投資類項目由136個工作日優化為56個工作日,提速59%;道路挖掘和苗木遷移專案由6個工作日優化為3個工作日,提速50%。

完善服務機制

提高群眾滿意度

(一)啟用微信服務號,拓展服務管道。開發並啟用“濰坊高新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微信服務號實現微信取號、即時查詢大廳所有叫號事項排隊人數、預備叫號提醒、查詢辦事指南、瞭解政策資訊等功能。群眾通過微信取號後,在被叫號之前,微信服務號可提前5個號提醒群眾,避免群眾過號錯過業務辦理。

(二)外包熱線諮詢業務,提升服務品質。將中心8191311服務熱線外包給萬聲呼叫中心,由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接聽、解答群眾熱線諮詢,規範熱線諮詢服務。加強對熱線服務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提升服務人員的應對能力,及時更新維護知識庫,確保諮詢熱線接聽人員能高品質解答群眾諮詢。

(三)繼續開展電話回訪,強化服務監督。按照全市政務服務工作回訪制度要求,每天抽取前一天的全部行政許可事項和部分政務服務事項逐個回訪,按市里的測評辦法對回訪情況進行量化打分,將回訪結果每週一匯總,每月一通報。對回訪過程中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回饋給責任單位要求限期整改,並建立各單位問題整改台帳,對整改情況進行即時監督。

編輯:hxz

(四)強化視窗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為提升改革後前臺視窗人員的業務受理能力,採取一窗研究院專家授課與視窗人員輪流講課的形式,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組織視窗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講授業務知識,提升業務水準。

深化審批制度改革

強化辦事體驗

(一)多部門聯合審批事項“一窗綜合受理”。按照受理、審批、監管相分離的原則,把分散在多個部門實施的新生兒、餐飲業設立事項等14項許可事項和服務事項進行整合,進一步梳理編制多部門聯審聯辦事項目錄,變“多口受理”為“一窗受理”。以新生兒事項整鏈條辦理為例,將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出生落戶、疾病篩查報銷、落地參保、定點門診簽約、社保卡辦理5個事項進行整合,集中到政務服務中心綜合受理視窗統一受理。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辦理的5個事項由原來的30天辦理時限縮短為2天,解決了事項互為前置、群眾多次跑腿的難題。據測算,僅新生兒事項,每年就可為群眾節約交通費、材料費等辦事成本55萬元。

(二)市場准入專案“一表申請”。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在實施企業設立“一表制”“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一窗全能”登記的基礎上,對市場准入項目實施“一表制”申請。通過對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審批流程的梳理整合,將原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防偽印章備案等54項審批事項納入“一表制”管理,發放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把原來至少需要54個視窗審批的事項集中到市場監管局一個部門、一個視窗審批,將審批時限由原來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壓減到一個工作日以內。

(三)投資建設專案“容缺審批”。為有效解決投資建設項目週期長、環節多、手續複雜的問題,強力推行以“容缺審批”為主要內容的並聯審批。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劃分為“項目立項、土地規劃、工程規劃、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五個模組,對全區年度重點專案,只要具備“土地指標已解決、用地規劃已批准、土地出讓金已繳納、工程圖審已通過、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已足額繳納”五個必備要件,就可通過並聯審批准予破土挖槽,極大地縮短了審批時限。比如,將“破土挖槽”由施工許可證批准後調整到批准前,僅此一項就可節省30天以上的審批時限;同時,按照“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對重要工業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經黨工委、管委會專題研究確定,也可對五個必備要件進行“容缺辦理”。今年以來,共受理並聯審批項目64個,涉及投資額95.73億元,建築面積276.61萬平方米;受理告知承諾制項目3個,涉及投資額21.02億元,建築面積59.62萬平方米。同時,按照管委會領導要求,為進一步加快投資建設專案審批辦理流程,積極協調涉建審批部門,印發了《濰坊高新區投資建設專案手續辦理流程》(濰高辦字〔2017〕58號)檔,提出了優化審批流程、服務專案提速的一系列優化措施,工業項目從確立投資意向到開工建設審批時限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33個工作日,提速58%;房地產項目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37個工作日,提速53%;棚改保障專案由78個工作日優化為40個工作日,提速49%;公辦學校等政府投資類項目由136個工作日優化為56個工作日,提速59%;道路挖掘和苗木遷移專案由6個工作日優化為3個工作日,提速50%。

完善服務機制

提高群眾滿意度

(一)啟用微信服務號,拓展服務管道。開發並啟用“濰坊高新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微信服務號實現微信取號、即時查詢大廳所有叫號事項排隊人數、預備叫號提醒、查詢辦事指南、瞭解政策資訊等功能。群眾通過微信取號後,在被叫號之前,微信服務號可提前5個號提醒群眾,避免群眾過號錯過業務辦理。

(二)外包熱線諮詢業務,提升服務品質。將中心8191311服務熱線外包給萬聲呼叫中心,由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接聽、解答群眾熱線諮詢,規範熱線諮詢服務。加強對熱線服務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提升服務人員的應對能力,及時更新維護知識庫,確保諮詢熱線接聽人員能高品質解答群眾諮詢。

(三)繼續開展電話回訪,強化服務監督。按照全市政務服務工作回訪制度要求,每天抽取前一天的全部行政許可事項和部分政務服務事項逐個回訪,按市里的測評辦法對回訪情況進行量化打分,將回訪結果每週一匯總,每月一通報。對回訪過程中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回饋給責任單位要求限期整改,並建立各單位問題整改台帳,對整改情況進行即時監督。

編輯:hx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