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線城市買了房,欠銀行幾百萬每月還貸款的人,內心感受是什麼?


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熱議話題, 覺得挺有意思的, 應該會有不少讀者能從別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影子。 恩, 在一線城市買了房,

欠著銀行幾百萬房貸的人, 他們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呢?來看看知乎上的朋友都是怎麼答的吧。

作者:夢想永動機

房子2016年初買在深圳, 屬於響應國家號召, 高位為國接盤, 分享一下感受。

買房前:

1、 相信自己投資能跑贏房價, 如果買房會一次性抽幹現金流, 錢生錢會再晚若干年。

2.、小孩讀書還遠著, 以後也不一定被套在深圳讀書, 沒必要非得買房。

3.、深圳房價很高, 附加值卻很低。 沒有香港的工資, 沒有京滬的醫療教育, 只有高房價, 買房, 圖啥?

結論:並沒有看空房價, 反正, 就是不想買房。

猶豫要不要買房時:

1、曾經在若干個夜晚很困惑, 把錢都攢著, 到底為了啥? 錢一直都在各種虛擬帳戶內, 並沒有顯著用來改善生活品質。 除了賺錢,

還是賺錢, 還是有點害怕錢虧沒了。

2.、房子是固定資產投資, 從分散風險角度來講, 適宜配置部分資金。

3、 房價似乎並沒有想像的高, 一起畢業的同學, 去年高點還是有好幾個買房的。 不管是不是啃老, 總之買得起, 收入都比看起來的要高。

4、政府一直從未停止過的放水, 資產價格泡沫化, 人民幣一直在貶值。

結論:買個放著, 或許好處大於壞處。

買房後:

1、還款壓力沒有原來預期的那麼大, 每月公積金+租房租金+2K, 每月現金流差別不是太大。

2、現金流壓力每月原來沒預期的那麼大, 大概緊張了2-3個月。 把公積金全部取現 + 2個人拿完年終獎, 好像就復活了。

3、折騰之後才曉得, 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貸款, 房子還可以進一步變現出現金來。 在風險可控或可承受的前提下,

只要投資回報高於利息, 我現在都傾向於多貸款, 負債經營。

4、這過程和很多人打交道, 現在覺得各種資源仲介都挺好的, 術業有專攻。

5、生活有什麼改變嗎?沒有要省吃儉用的感覺, 該吃大餐照吃, 該旅遊照常, 想通了, 就沒覺得欠了幾百萬是個壓力。 “買房於是有家”的感覺不強, 也沒“買房了就屬於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有家是因為有老婆在一起, 加班狗天天忙, 公司才是家啊。

結論:

喜悅還好, 壓力還好。 與其說壓力大, 更相信正常努力即可。 早幾年買房的都比我們輕鬆多了, 羡慕不來。 與其說買房享受“家”, 我們還是更享受年輕奮鬥的狀態。

作者:匿名使用者

本人於16年1月份買了一套北京五環外立水橋的房子,

貸款120萬, 剩下的首付都是家裡人湊的, 湊多少就不說了, 主要說說每個月還貸的心裡感受。

壓力嘛, 剛開始肯定是有的, 但是發現沒過幾年其實都變好了。 我跟我愛人算上年終獎等等一年到手不到35萬, 但是養了兩個娃, 工作幾年到今天(此時此刻碼字的時間)仍然沒有一分錢存款, 不知道錢都花哪去了。

說說未來幾年我的情況吧:房貸每月6000, 孩子上幼稚園4200, 半年付的話應該是每月3800;兩個孩子就是7600;小兒子還比較小, 暫時近兩年不用上幼稚園, 但是家裡需要阿姨, 一個月阿姨至少4500起, 這些光固定支出就已經是接近1.5萬了, 家裡正常生活開銷, 吃、購物、開車等等, 沒有個2萬3.4肯定是不夠用的。 我跟我愛人每月工資加起來剛剛夠用,

當然, 每個月還得有信用卡要還。 所以你們說我內心真實感受是什麼?

2、房貸30年, 想想就好了。 其實我第一套房子是買在六環的, 當時手裡沒錢, 公積金貸款80萬, 30年, 第一次買房的時候覺得, 艾瑪, 我得到58歲的時候才能還完貸款, 好漫長啊。 但是沒想到六環的房子我僅僅住了2年就賣了, 賺了50萬, 才付了這邊立水橋的首付。 現在想想, 當初擔心的那個30年有什麼可怕的呢?當時每月還貸是3600, 覺得有些壓力, 但是現在卻覺得現在錢都在貶值, 再過10年3000多塊錢完全就是零錢了, 不必擔心。

只不過現在買完房子之後的心情又回到了當初買六環房子的心情了, 很焦慮, 很焦慮。 。 所以我經常安慰自己說, 沒什麼, 6000多錢將來還是會變成零花錢的, 況且又不用真的還30年, 說不定過了5年房價一漲,又會賣掉,然後再找一個便宜一點的社區再換一套,就不用再貸款那麼多了。我現在也這樣安慰自己,也希望能夠安慰你們。

以上就是我的內心感受:從焦慮到堅持,然後再焦慮,再堅持,就這樣一直不停的持續著,我的內心感受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一句雞湯不錯:“越努力越幸福。”給大家喝喝,畢竟,現在我有一個愛人我的妻子,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在北京有房住,有車開,即使我失業,仍然還會繼續努力。

作者:Pennyyy

2016年初在一線買了房,體驗如下。

1、再也不敢輕易的說老娘不幹了。以前上班,心煩的時候最常想的就是,不幹了,休息一段時間。現在每月一萬多的房貸,老公的工資把房貸還了,就靠我的工資來養家養娃了。首付把全部資產都清乾淨了。一個月不幹就直接斷糧了。手裡拿了好幾張信用卡,跟老公天天想辦法升額度,萬一哪天資金鏈出問題,信用卡就是救急的。

2、以前看房的時候天天看新聞,盼著房價跌,別漲太快,不然真買不起了,結果什麼330新政,政府沒地了的新聞天天出,房價蹭噌噌的漲,領漲全國。現在買了房子,還是整天看新聞,最近在關心去庫存的新聞,生怕自己變成接盤俠。(我們在三線城市也買了房,三年了一分錢沒漲,而且是庫存量全國前十的地方,很有可能跌價。)感覺自己就是那個寓言故事裡有兩個兒子一個賣鹽一個賣傘的老奶奶一樣,晴天也愁雨天也愁。

3、生活品質方面倒是沒多大變化。只是對待工作的心態變了,以前不關心公司的發展,只關心自己的業績,現在倒是開始關心行業前景了。因為現在按時還款完全是建立在公司正常運營,每月正常發工資的基礎上。

4、必須要買壽險,意外險和重疾險,不然萬一出點什麼問題,家裡一半收入沒了,還要花錢治病什麼的,房子基本上是沒辦法繼續供了。

5、說點正面的,感覺在這個城市落腳了。看到娃覺得也對得起她,能給她一個比老家親戚家孩子高一些的起點和好很多的資源,更寬廣的視角,以後老家的孩子長大了像我們現在這樣打拼落腳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經是土著一個了。而她的奮鬥目標也應該是更好的地方了。

作者:匿名使用者

本人自上大學開始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屬於“幸運的”70後,因為十年前在北京買了房子。當時還是買方市場,不過也沒怎麼看就選了一個北五環外的三居室,總價60萬,貸了45萬。當時買得提心吊膽,從來沒欠過這麼多錢啊。而且首付、裝修、家電幾乎花光了我的積蓄。還記得那一年我的年收入是不到20萬。後來呢,呵呵,後悔買小了,買少了——貸款幾年就還完了,工資也漲了,房價也漲了。可誰能想到房價漲到如今的地步,當初一個人住120多平米的房子,覺得怎麼也夠用了。

接下來就是看淡房價起起落落的十年。不像周邊一些朋友,陸續又為了投資或者子女上學購置房產,我始終沒動過看房的想法。直到去年秋天,考慮到孩子上學,周邊環境和生活居住品質,我們開始加入看房大軍。一開始動輒七八百萬的房價看得我嚴重心理失衡,這也難怪,以十年前的心態來看,不瘋掉就不錯了。人沒瘋,房價貌似要瘋,過年加上春天度假回來,那些七八百萬的房紛紛漲到了九百萬,上千萬,而且還買不到了。這不,只好痛下決心做回了房奴。

下麵是正題,說說感受:

1. 房子買的憋屈。總價過千萬的房子,不各種托關係還買不到。簽個協議完全是不平等條約,開發商隨時可以不賣給你而且還可以不通知你,付款不好的隨時被清退。

2. 不買房不甘心,買了房也是心有不甘。我想花這麼多錢買自住用房大多也都是這個心理。對我們來說,房子基本是必需品,即便能增值,也不可能輕易賣出。為了房子投入多年積蓄,還要為房價起落擔驚受怕,個中滋味不言自明。

3. 關於貸款,也是一肚子委屈。非投機為目的的購房,因為有過貸款記錄,只能按首套房標準,利率上浮。一刀切的政策輕易地讓我們可能多承擔百多萬的利息。

4. 生活的壓力。作為最苦逼的IT行業從業者,靠個人辛勤奮鬥,房價收入比對我個人來說比照當年變化並不大。按理說有前車之鑒這次應該心態放輕鬆了吧?其實不然。經濟形勢不明朗,收入增長的幾率和幅度很有可能不再像十年前一樣樂觀。一個三口之家的日常開銷和可預計的教育支出也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作為全家唯一的經濟支柱,身上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我出了什麼事情,每個月4萬多的房貸會讓這個家立即經濟崩潰。

5. 那為什麼還要買房子?是什麼支撐我們做的選擇?首先,壓力也是動力,為了孩子能受到好一點 的教育,為了我的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這是支撐我決心買房子的最重要的因素。好在我們這個年紀,父母親尚不需我們贍養照顧,子女還未進入耗費巨大的高等教育期。以此為動力更加努力奮鬥經營,或許也是最佳選擇;其次,在北京來說,學區房和交通便利、品質較高的社區,房屋的保值能力還是不錯的。在缺乏更好的投資管道的狀況下,把收入變為房產也變成不那麼壞的選擇。第三,在中國的金融環境下,利用購房也許是獲取金融杠杆的唯一無奈選擇吧。

6. 我並不期望買了房子房價再能上漲多少。第一我覺得現在北京的房價已經過高了,瘋狂的上漲意味著巨大的跌落的風險;第二剛才也說了,自用房,房價起落對我們意義不大。但是畢竟買了房子,心態上我希望社會平穩,經濟穩步增長,房價不要跌,貸款利率別上調......相信買了房子的人應該也都這麼想吧。

作者:馬小分

座標上海,14年末兒子兩歲生日那天買了第一套學區房,15年中買了套萬科新房,共貸款550萬,每月還2.8萬。手頭現金還有近400萬,當時保守,不敢買大的,怕崩盤後銀行催錢我們還不起。現在因為限購又不能買第三套,有點怕手頭錢貶值,又不敢買理財。

買房之前,我們租在同一個社區,我老婆有一次帶兒子下樓逛,對我說,看到其他小盆友都有家,都有書讀,我們兒子卻不知道會在哪讀書,感覺好羡慕。這話是買房後她說的,我聽了還是好心酸。

買房前,我們看過幾次房子,10年看過一次,12年看過一次,13年看過一次,每次都是比預算高了些,無奈作罷。

看著看著,房價從1.1萬漲到了4萬。房租從1200元合租到一室戶2100到兩房3500,到買房前房東友情提價到3850(市面上已經4500)。

第二次租的是老公房一房,懷孕時,是我一個人照顧我老婆,所以衛生不夠,每週請鐘點工打掃,結果有一天發現筷子籠裡幾十隻蟑螂跑出來,立馬炒了鐘點工,自己拿膠帶堵住了廚房的管道。同時也明白了老房子設施真的是硬傷,暗暗發誓以後絕對不買老公房。

期間老婆考慮過申請政府的廉租房,我說我一輩子也不願意住那樣的房子,我要靠自己(沒有其他意思,不要過度解讀)。於是這條路也作罷。

沒錢,又想有尊嚴的活著。

說實話,沒房的日子真的很煎熬,一邊是飛速的房價,一邊是我緩慢的積累,一邊是這一家子需要我保護,我卻連個家的安全感都不能給。心急如焚。

而且,政策一年比一年收緊,落戶政策在變,本來集體戶口就行,後來要弄成社區裡落戶,本來我老婆集體戶口還容易申請,後來名額少了,本來小孩讀書,租房都可以,後來必須得戶口產證一起,本來車牌容易拍到,後來價格高了,難度越來越大,種種跡象都讓我覺得要是不買房把戶口落了,以後可能要回老家,更別提孩子讀書了。

十萬火急!

14年終於把昆山的一套房子賤價賣了,我也終於有起色,手頭忽然有錢啦。我媽知道後,拉著我老婆說悄悄話,讓她趕緊把我錢拿走買房。那天正好是我兒子生日,一家人好好吃了一頓晚飯,說那去看房子吧,於是找了門口仲介看了一套,一看田園小清新風,我們住慣了破房子,所以一下就看中了,馬上砍價都沒砍當晚就下定了。4萬一平。

這速度,有人要說比我快,請大聲說出來!

其實這麼快是有原因的,社區我們租著住,太熟了,前幾次看過,就是買不起,所以這次有看上的就買了,而上家呢,白天正好訂了一套大平層,回來正考慮賣房的事呢,正好我送上門了,也是怕仲介老是帶人看房麻煩,所以當場就簽了。

爽快是有代價的,仲介費我付了2個點6萬多,後來才有電視上打廣告的只收一個點,上家滿五不唯一,我還要多交2個點契稅6萬多,什麼利率啊稅費啊都不是最便宜的,但是,我們基本買在了這輪漲價的最低點。小便宜貪不得。

現在,我們這房價7萬了,租金6500以上了,新房也7萬了,租金聽說有私立學校,家長陪讀,所以租金1.1萬。我老婆公司效益也好了,今年弄下來有近百了。用過父母錢嗎?15年給爸媽分了50萬,買第二套的時候又要了回來。

當初無數的壓力,一年多就沒了,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房價值嗎?值!貴嗎?我還想再買一套,可惜限購了。

說不定過了5年房價一漲,又會賣掉,然後再找一個便宜一點的社區再換一套,就不用再貸款那麼多了。我現在也這樣安慰自己,也希望能夠安慰你們。

以上就是我的內心感受:從焦慮到堅持,然後再焦慮,再堅持,就這樣一直不停的持續著,我的內心感受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一句雞湯不錯:“越努力越幸福。”給大家喝喝,畢竟,現在我有一個愛人我的妻子,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在北京有房住,有車開,即使我失業,仍然還會繼續努力。

作者:Pennyyy

2016年初在一線買了房,體驗如下。

1、再也不敢輕易的說老娘不幹了。以前上班,心煩的時候最常想的就是,不幹了,休息一段時間。現在每月一萬多的房貸,老公的工資把房貸還了,就靠我的工資來養家養娃了。首付把全部資產都清乾淨了。一個月不幹就直接斷糧了。手裡拿了好幾張信用卡,跟老公天天想辦法升額度,萬一哪天資金鏈出問題,信用卡就是救急的。

2、以前看房的時候天天看新聞,盼著房價跌,別漲太快,不然真買不起了,結果什麼330新政,政府沒地了的新聞天天出,房價蹭噌噌的漲,領漲全國。現在買了房子,還是整天看新聞,最近在關心去庫存的新聞,生怕自己變成接盤俠。(我們在三線城市也買了房,三年了一分錢沒漲,而且是庫存量全國前十的地方,很有可能跌價。)感覺自己就是那個寓言故事裡有兩個兒子一個賣鹽一個賣傘的老奶奶一樣,晴天也愁雨天也愁。

3、生活品質方面倒是沒多大變化。只是對待工作的心態變了,以前不關心公司的發展,只關心自己的業績,現在倒是開始關心行業前景了。因為現在按時還款完全是建立在公司正常運營,每月正常發工資的基礎上。

4、必須要買壽險,意外險和重疾險,不然萬一出點什麼問題,家裡一半收入沒了,還要花錢治病什麼的,房子基本上是沒辦法繼續供了。

5、說點正面的,感覺在這個城市落腳了。看到娃覺得也對得起她,能給她一個比老家親戚家孩子高一些的起點和好很多的資源,更寬廣的視角,以後老家的孩子長大了像我們現在這樣打拼落腳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經是土著一個了。而她的奮鬥目標也應該是更好的地方了。

作者:匿名使用者

本人自上大學開始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屬於“幸運的”70後,因為十年前在北京買了房子。當時還是買方市場,不過也沒怎麼看就選了一個北五環外的三居室,總價60萬,貸了45萬。當時買得提心吊膽,從來沒欠過這麼多錢啊。而且首付、裝修、家電幾乎花光了我的積蓄。還記得那一年我的年收入是不到20萬。後來呢,呵呵,後悔買小了,買少了——貸款幾年就還完了,工資也漲了,房價也漲了。可誰能想到房價漲到如今的地步,當初一個人住120多平米的房子,覺得怎麼也夠用了。

接下來就是看淡房價起起落落的十年。不像周邊一些朋友,陸續又為了投資或者子女上學購置房產,我始終沒動過看房的想法。直到去年秋天,考慮到孩子上學,周邊環境和生活居住品質,我們開始加入看房大軍。一開始動輒七八百萬的房價看得我嚴重心理失衡,這也難怪,以十年前的心態來看,不瘋掉就不錯了。人沒瘋,房價貌似要瘋,過年加上春天度假回來,那些七八百萬的房紛紛漲到了九百萬,上千萬,而且還買不到了。這不,只好痛下決心做回了房奴。

下麵是正題,說說感受:

1. 房子買的憋屈。總價過千萬的房子,不各種托關係還買不到。簽個協議完全是不平等條約,開發商隨時可以不賣給你而且還可以不通知你,付款不好的隨時被清退。

2. 不買房不甘心,買了房也是心有不甘。我想花這麼多錢買自住用房大多也都是這個心理。對我們來說,房子基本是必需品,即便能增值,也不可能輕易賣出。為了房子投入多年積蓄,還要為房價起落擔驚受怕,個中滋味不言自明。

3. 關於貸款,也是一肚子委屈。非投機為目的的購房,因為有過貸款記錄,只能按首套房標準,利率上浮。一刀切的政策輕易地讓我們可能多承擔百多萬的利息。

4. 生活的壓力。作為最苦逼的IT行業從業者,靠個人辛勤奮鬥,房價收入比對我個人來說比照當年變化並不大。按理說有前車之鑒這次應該心態放輕鬆了吧?其實不然。經濟形勢不明朗,收入增長的幾率和幅度很有可能不再像十年前一樣樂觀。一個三口之家的日常開銷和可預計的教育支出也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作為全家唯一的經濟支柱,身上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我出了什麼事情,每個月4萬多的房貸會讓這個家立即經濟崩潰。

5. 那為什麼還要買房子?是什麼支撐我們做的選擇?首先,壓力也是動力,為了孩子能受到好一點 的教育,為了我的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這是支撐我決心買房子的最重要的因素。好在我們這個年紀,父母親尚不需我們贍養照顧,子女還未進入耗費巨大的高等教育期。以此為動力更加努力奮鬥經營,或許也是最佳選擇;其次,在北京來說,學區房和交通便利、品質較高的社區,房屋的保值能力還是不錯的。在缺乏更好的投資管道的狀況下,把收入變為房產也變成不那麼壞的選擇。第三,在中國的金融環境下,利用購房也許是獲取金融杠杆的唯一無奈選擇吧。

6. 我並不期望買了房子房價再能上漲多少。第一我覺得現在北京的房價已經過高了,瘋狂的上漲意味著巨大的跌落的風險;第二剛才也說了,自用房,房價起落對我們意義不大。但是畢竟買了房子,心態上我希望社會平穩,經濟穩步增長,房價不要跌,貸款利率別上調......相信買了房子的人應該也都這麼想吧。

作者:馬小分

座標上海,14年末兒子兩歲生日那天買了第一套學區房,15年中買了套萬科新房,共貸款550萬,每月還2.8萬。手頭現金還有近400萬,當時保守,不敢買大的,怕崩盤後銀行催錢我們還不起。現在因為限購又不能買第三套,有點怕手頭錢貶值,又不敢買理財。

買房之前,我們租在同一個社區,我老婆有一次帶兒子下樓逛,對我說,看到其他小盆友都有家,都有書讀,我們兒子卻不知道會在哪讀書,感覺好羡慕。這話是買房後她說的,我聽了還是好心酸。

買房前,我們看過幾次房子,10年看過一次,12年看過一次,13年看過一次,每次都是比預算高了些,無奈作罷。

看著看著,房價從1.1萬漲到了4萬。房租從1200元合租到一室戶2100到兩房3500,到買房前房東友情提價到3850(市面上已經4500)。

第二次租的是老公房一房,懷孕時,是我一個人照顧我老婆,所以衛生不夠,每週請鐘點工打掃,結果有一天發現筷子籠裡幾十隻蟑螂跑出來,立馬炒了鐘點工,自己拿膠帶堵住了廚房的管道。同時也明白了老房子設施真的是硬傷,暗暗發誓以後絕對不買老公房。

期間老婆考慮過申請政府的廉租房,我說我一輩子也不願意住那樣的房子,我要靠自己(沒有其他意思,不要過度解讀)。於是這條路也作罷。

沒錢,又想有尊嚴的活著。

說實話,沒房的日子真的很煎熬,一邊是飛速的房價,一邊是我緩慢的積累,一邊是這一家子需要我保護,我卻連個家的安全感都不能給。心急如焚。

而且,政策一年比一年收緊,落戶政策在變,本來集體戶口就行,後來要弄成社區裡落戶,本來我老婆集體戶口還容易申請,後來名額少了,本來小孩讀書,租房都可以,後來必須得戶口產證一起,本來車牌容易拍到,後來價格高了,難度越來越大,種種跡象都讓我覺得要是不買房把戶口落了,以後可能要回老家,更別提孩子讀書了。

十萬火急!

14年終於把昆山的一套房子賤價賣了,我也終於有起色,手頭忽然有錢啦。我媽知道後,拉著我老婆說悄悄話,讓她趕緊把我錢拿走買房。那天正好是我兒子生日,一家人好好吃了一頓晚飯,說那去看房子吧,於是找了門口仲介看了一套,一看田園小清新風,我們住慣了破房子,所以一下就看中了,馬上砍價都沒砍當晚就下定了。4萬一平。

這速度,有人要說比我快,請大聲說出來!

其實這麼快是有原因的,社區我們租著住,太熟了,前幾次看過,就是買不起,所以這次有看上的就買了,而上家呢,白天正好訂了一套大平層,回來正考慮賣房的事呢,正好我送上門了,也是怕仲介老是帶人看房麻煩,所以當場就簽了。

爽快是有代價的,仲介費我付了2個點6萬多,後來才有電視上打廣告的只收一個點,上家滿五不唯一,我還要多交2個點契稅6萬多,什麼利率啊稅費啊都不是最便宜的,但是,我們基本買在了這輪漲價的最低點。小便宜貪不得。

現在,我們這房價7萬了,租金6500以上了,新房也7萬了,租金聽說有私立學校,家長陪讀,所以租金1.1萬。我老婆公司效益也好了,今年弄下來有近百了。用過父母錢嗎?15年給爸媽分了50萬,買第二套的時候又要了回來。

當初無數的壓力,一年多就沒了,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房價值嗎?值!貴嗎?我還想再買一套,可惜限購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