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硬通貨“熊出沒”和國產動畫電影的“20億”時間表|獨家專訪

“熊出沒”在追求更多可能, 另外彩條屋也在尋找和準備那部單片票房超過20億的國產動畫電影出現。

作者 | 秦泉

“這不是華強方特拱手讓給我們, 也不是我們可以搶到的, 我們之間一定是資源的互補”。 彩條屋影業總裁易巧如此介紹了合作的起源。 今年上半年, 華強方特和彩條屋影業達成合作, 後者參與到《熊出沒:變形計》出品方陣容並擔任主宣發方, 這部電影計畫將在2018年春節檔公映。

將於2018年春節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計》

“資源的互補”解釋不複雜, 來到第五個年頭的“熊出沒”系列電影需要更新鮮的行銷活動, 這幾年在動畫市場積累聲量的彩條屋毫無疑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也是“熊出沒”系列電影正式結束與樂視影業的合作, 進入到另外一種合作模式。

“熊出沒”系列電影堪稱中國低幼動畫電影的長青系列和標杆作品。 資料顯示, 過去四年, 這個系列電影票房穩定喜人。

2014年的《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票房為2.47億, 2015年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票房為2.94億, 2016年的《熊出沒之熊心歸來》票房為2.87億, 2017年的《熊出沒·奇幻空間》票房為5.21億。

對於在過去幾年同樣都有標杆級動畫電影推出的彩條屋影業而言, 拿到“熊出沒”項目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易巧的計畫中, 《熊出沒:變形計》將是彩條屋打造為國內動畫宣發領域第一品牌的重要一步。 同時, “熊出沒”幾近定局的盈利能力也使得彩條屋有更多的空間嘗試風格多樣、品類不一的動畫。

和易巧一樣, 華強方特動漫總經理尚琳琳也有著類似的遠大抱負。 在爆款難求的中國國產動畫市場, 已經成熟的“熊出沒”系列存在著推高此類型電影票房天花板的機會。

“熊出沒作為市場的優質產品, 打開市場是第一重要的”, 易巧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如果將目光放遠, 一個被較為充分打開的中國產動畫市場將會是什麼樣的狀態?易巧對此回答是:總體票房將越過50億甚至更高。 這也意味著未來存在著有單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超過20億的可能性。 在易巧看來, 這個未來已經臨近, “2019年到2020年一定是一個大爆發”。

彩條屋影業需要在這個時間表之內做好準備。 目前, 這家光線旗下的動畫電影公司已經投資約20家動畫公司, 其中一部分動畫電影作品已經今年都進入到製作階段,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和《鳳凰》也計畫在2019年上映。 換句話說, 彩條屋影業所追求的節奏是每年能夠保持三、四部原創動畫電影的上映。

在過去幾年, 彩條屋影業主要以成年人向的動畫電影作品立足, 易巧也進行了反思, “我們在年輕這一塊內容上已經挖得很深了, 我覺得有點太沉重了, 太追求深刻了”。 在他看來, 這次同《熊出沒》的合作有益於對“闔家歡”更深層次的理解, 而“闔家歡”類型電影則更可能具有票房爆發性。

“熊出沒”在追求更多可能, 彩條屋也在尋找和準備那部單片票房超過20億的國產動畫電影出現。

“《熊出沒》系列還很年輕”

第四部“熊出沒”大電影獲得了5.2億票房的好成績

當談起《熊出沒》系列,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 在中國低幼動畫市場領域內只有這只熊一直在持續地維持著成功, 也被視為中國的“第一IP動畫品牌”。

內容品質的逐年進步是尚琳琳認為“熊出沒”系列能夠勝出的原因。 “我們每年都有進步”, 其中包括技術和故事的成熟度——《熊出沒》是國內最早出現的3D動畫, 故事也保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在“熊出沒”大電影至少五年的實踐中, 華強方特已經形成穩定的創作團隊和固定流程。 “我們是團隊化的創作方式,這並不是說某一個人是編劇或者創作核心”。

從最初故事創意階段的10個故事,在第一輪篩選之後剩餘至3個左右,在第二輪評審之後再決定對其中一個故事進行深化。“整個團隊在維持這個品牌,避免了因為某個人的創作起伏而讓電影作品產生波動。”

環保、幽默和接地氣是“熊出沒”系列的品牌表達要素。在尚琳琳的介紹中,《熊出沒·變形記》在堅持這些基礎要素的同時,也在故事的技術表達上也做了改變。“這部電影的很大一部分是微觀世界中的遇險故事”。雖然這樣的表達導致後期製作要求明顯變高,但也會相應地帶來更新鮮的觀看體驗。

在易巧看來,“人盡皆知、深入人心”是低幼動畫要想在中國內地獲得成功所必須達到的傳播狀態。“喜羊羊、美羊羊、熊大熊二、光頭強,這是少有的中國大人小朋友都記得住的角色。大部分低幼向動畫為什麼沒有出來,就是因為太粗糙了,甚至粗糙到連特點都沒有。”

實際上,比“熊”更早誕生的“羊”,在大銀幕近十年的上映週期中早已“頹勢盡顯”。2015年上映的“喜羊羊”系列第7部以近6800萬的票房創造了該系列的票房新低。據騰訊娛樂此前的報導,業內人士將”喜羊羊“的衰落歸結於股權的多輪轉賣,而此前的核心創作人早已離開這一專案。

在“喜羊羊”衰落的借鑒下,目前的“熊出沒”第五部處於系列作品生命週期的哪個位置?尚琳琳的回答充滿自信,“今年是熊出沒的5周年,它還很年輕遠沒有到生命週期的高點。”

這一論斷的底氣在於,在前幾部作品在2、3億票房徘徊之時,最近的上映作品《熊出沒:奇幻空間》取得了5.21億的票房。

讓尚琳琳看好該系列未來保持上升趨勢的還在於,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觀看“熊出沒”電影的成人觀眾占總體的15%左右。在他們的分析看來,這個資料代表著電影本身品質的提升也使得影片的廣泛吸引力在上升。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能力在後續作品中打破年齡圈層,“熊出沒”或也難逃產品生命力衰退的命運。因此,提升年輕觀眾對“熊出沒”的好感度是華強方特和彩條屋影業這次合作的重點。“希望打開一個更廣大的人群,在繼續鞏固家長、兒童對它的認知外,也希望提升年輕觀眾對它的好感”,易巧說道。

2017年上半年,彩條屋正式進入《熊出沒·變形記》項目,在華強方特對影片創意和製作依舊獨立進行狀態下,雙方更多地是在宣發層面上達成了共識。“和彩條屋的強強聯手大概能夠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讓整個宣傳更有新意”,尚琳琳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尚琳琳和易巧都將日影如《哆啦A夢》的超長生命週期作為標杆。顯然,雖然思路和目標已經確立“熊出沒”的路途依然有著明顯的距離。相比之下,故事單一、想像力相對貧乏的“熊出沒”系列還需要相當長的努力時間,以豐富一代代兒童以及年輕人對於自身動畫影像所帶來的長久情感觸動。

“熊出沒”卻是目前最接近“超長生命周”可能性的國產動畫IP。它的國際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大中,根據尚琳琳介紹,“熊出沒”動畫作品意境覆蓋60個國家和地區,四部“熊出沒”原創動畫電影先後在土耳其、中東、俄羅斯、韓國、菲律賓以及拉美、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影院上映過,“《熊出沒·變形記》將在2018大年初一與亞洲多個國家同步上映”。

“對票房的預期是一定要超越上一部,能做多高做多高”。尚琳琳對在春節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抱有極高的票房期待,強大的出品方陣容也增強了她的信心。在這部動畫電影的出品方陣容中,光線影業、彩條屋影業,萬達影視、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赫然在列。

“萬達有最大的院線,一方面幫助我們瞭解市場訊息,另外也對排片有支援,貓眼是國內最大的票務平臺,騰訊的觸角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很看重它的社交資源。”尚琳琳說道。

中國動畫電影語境下的“硬通貨”

走闔家歡風或許並不是當前內地動畫的一條好走的路

“這在我的戰略裡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成立於2015年10月的彩條屋影業,在過去兩年內做的動畫電影都屬於成年人方向。在易巧看來,偏低幼向的《熊出沒·變形記》將會對自己公司的產品結構和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我的品牌定位裡面,第一是我讓動畫公司有尊嚴的賺錢,第二希望去做更多有品質的動畫電影”,他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表示。

在易巧看來,迪士尼動畫、宮崎駿動畫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動畫市場的“硬通貨”。意味著這類電影是托起電影票房的基礎所在,而目前內地市場能夠持續形成高票房的“硬貨”動畫就是“熊出沒”系列。

對於生而立志深耕動畫市場的彩條屋影業,如何通過與“熊出沒”的合作來繼續拓展內地市場、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就顯得極為關鍵——“彩條屋需要盈利,我們才能去支援更多的創新項目,例如接下來將上映的《大世界》”。

某種程度上,成熟電影市場的動畫愛好者和電影觀眾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消費傾向。相比之下,這樣的穩定性和預測性在中國內地市場依然嚴重缺乏,大家並不知道未來的中國動畫市場走向如何。這也是玩家對於“硬通貨”的渴望。

“熊出沒”之於彩條屋影業的另一種考驗還在於宣發能力。“這個階段我們有一個野心,通過我們在宣發領域積累的經驗,能夠讓《熊出沒》再上新臺階,打造彩條屋在動畫宣發的第一品牌”。彩條屋影業在成年人向動畫甚至日漫上都先後證實了自己的宣發實力,而這一部“熊出沒”作品也將讓這家公司補齊偏低幼向動畫的宣發拼圖。

2016年,《瘋狂動物城》拿下了15.27億的票房,而正在上映的《尋夢幻遊記》已經突破10億,這些好萊塢動畫作品的大賣,都讓中國的國產動畫電影從業人員也在思考和尋找,屬於中國的高票房闔家歡電影在哪裡?

幾乎可以說,《熊出沒》系列是目前最接近闔家歡動畫電影定義的國產作品。闔家歡電影意味著成年觀眾能在影片中看到深層次的表達,兒童也能從中看到有趣故事和形象,這共同組成了超越20億電影票房的基礎。

易巧表示,“熊出沒”的盈利可以助力彩條屋嘗試更多

在易巧看來,目前這個階段生產出類好萊塢風格的闔家歡動畫電影並不現實。好萊塢闔家歡的誕生是在特定環境之上的,“美國歷史比較短人比較自信樂觀開朗,它製作的又是全球文化,所以更傾向於製作普世情感的闔家歡作品”。

具有本土特性的闔家歡動畫電影則存在較大的可能性。“一旦涉及當地、歷史,你的訴求就有偏哀傷、沉重的內容出來”。

無論歐洲、日本或者中國,受環境薰陶的動畫電影都呈現出與好萊塢闔家歡內容截然不同的作品特徵。“在中國,我覺得導演沒有那麼開心,觀眾也沒那麼相信真善美。這個環境下讓導演做純粹的真善美的闔家歡內容有些難。”

“我覺得闔家歡不是我們坐在這裡想的,我要做什麼樣的情景就真的就能做出來的嗎?不是的。最終還是需要通過作品去親近觀眾”。這個意義上,《熊出沒》已經在春節成為了連系家庭情感的載體,甚至超越了電影內容本身,在這一點上它在內容之外已經具備了親近觀眾的要素。

“2020年會出現20億級票房的動畫”

彩條屋寄予厚望的神話題材動畫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

“動畫電影市場的未來一定很大,但是此刻不能說何時是未來。我們一定是一步一步將這個類型電影的票房做高”。易巧對於內地動畫電影市場有著一個預判時間表,他認為到2020年左右,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年度總票房可以向50億做衝擊。

之所以爭取《熊出沒:變形計》這個項目,也是因為易巧認為這個產品很有可能在當下去衝擊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並且其穩定的票房能力讓這種衝擊在目前變得風險可控,也為後續影片的連續衝擊創造機會。

一定程度上,《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的出現並取得高票房依然有著很強的偶然性。“因為它們積累的時間太長了”。另一方面,這兩部作品的出現直接刺激了資本與年輕觀眾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期待,得以讓大量的後續國產動畫電影作品在此之後獲得啟動機會。

這些影片在上映之時同樣存在創造單片票房20億的可能。“《大聖歸來》已經兩年時間過去了,差不多到2020年的時候,市場上一定會出現一波作品,都是精心醞釀、憋了大招的動畫作品。至於這部作品將會是’大聖2’,還是被其他品牌超越,這個誰都無法預測。就像《泰囧》、《捉妖記》、《美人魚》的出現不斷打破真人電影票房上限一樣”,易巧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這個整體願景之下,易巧將當下情況定義為“大浪淘沙”階段,以及處於“作品的戰爭”時代。在動畫消費市場審美觀豐富的當下,正是一大批動畫導演能夠“走出來”並被記住的時間視窗,例如《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大護法》的不思凡,都已經在這個市場獲得了相應認可。

動畫製作屬於投入大,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打通產業鏈的一個商業模式。這種特殊屬性決定了在未來會形成兩、三個大的集團化動畫運營公司,易巧相信自己的彩條屋影業將會是其中一家。

這種大的動畫集團出現也有利於推動數個足夠量級的動畫電影IP,它們將“洞穿”整個全產業鏈,帶動網大、漫畫本身的盈利,以及在周邊產品、授權、主題公園等獲取更多的收入。

“熊出沒”有著這樣的潛質,也在追求更大的IP能量。在主題公園領域,擁有“熊出沒”的華強方特目前擁有24家主題公園,其中都有“熊出沒”的專區。尚琳琳向《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透露,華強方特正在計畫推出專屬的“熊出沒”主題樂園。

在2017年出品了《大護法》、《煙花》兩部作品的彩條屋影業處於作品的小年週期之中。這樣的情況下,第五部“熊出沒”很有機會在2018年打響彩條屋影業的第一槍。同時,易巧擁有一系列儲備,他向我們表示,彩條屋影業投資的20家動畫公司的多個專案都在進行中,“大部分作品都已經過了劇本,在專案製作過程中了。”

在接受我們的採訪時,易巧這樣表示,“彩條屋的節奏是會保持每年三到四部的體量,而且都是原創作品跟大家見面”。

就在2017年11月,彩條屋影業還發佈了“神話三部曲”,即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和《鳳凰》。這其中包括易巧對於潛在爆款的判斷,“有更高的普世價值表達,神話題材的作品更有可能達到這個票房目標。”

《鳳凰》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由成都的兩家動畫公司負責參與制作,易巧對這幾個項目都抱有極大的期待,“《鳳凰》的導演就是民族特色比較濃重,會帶來不一樣的畫風和元素,我給成都團隊的任務就是要超越《大聖歸來》”。

“我們是團隊化的創作方式,這並不是說某一個人是編劇或者創作核心”。

從最初故事創意階段的10個故事,在第一輪篩選之後剩餘至3個左右,在第二輪評審之後再決定對其中一個故事進行深化。“整個團隊在維持這個品牌,避免了因為某個人的創作起伏而讓電影作品產生波動。”

環保、幽默和接地氣是“熊出沒”系列的品牌表達要素。在尚琳琳的介紹中,《熊出沒·變形記》在堅持這些基礎要素的同時,也在故事的技術表達上也做了改變。“這部電影的很大一部分是微觀世界中的遇險故事”。雖然這樣的表達導致後期製作要求明顯變高,但也會相應地帶來更新鮮的觀看體驗。

在易巧看來,“人盡皆知、深入人心”是低幼動畫要想在中國內地獲得成功所必須達到的傳播狀態。“喜羊羊、美羊羊、熊大熊二、光頭強,這是少有的中國大人小朋友都記得住的角色。大部分低幼向動畫為什麼沒有出來,就是因為太粗糙了,甚至粗糙到連特點都沒有。”

實際上,比“熊”更早誕生的“羊”,在大銀幕近十年的上映週期中早已“頹勢盡顯”。2015年上映的“喜羊羊”系列第7部以近6800萬的票房創造了該系列的票房新低。據騰訊娛樂此前的報導,業內人士將”喜羊羊“的衰落歸結於股權的多輪轉賣,而此前的核心創作人早已離開這一專案。

在“喜羊羊”衰落的借鑒下,目前的“熊出沒”第五部處於系列作品生命週期的哪個位置?尚琳琳的回答充滿自信,“今年是熊出沒的5周年,它還很年輕遠沒有到生命週期的高點。”

這一論斷的底氣在於,在前幾部作品在2、3億票房徘徊之時,最近的上映作品《熊出沒:奇幻空間》取得了5.21億的票房。

讓尚琳琳看好該系列未來保持上升趨勢的還在於,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觀看“熊出沒”電影的成人觀眾占總體的15%左右。在他們的分析看來,這個資料代表著電影本身品質的提升也使得影片的廣泛吸引力在上升。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能力在後續作品中打破年齡圈層,“熊出沒”或也難逃產品生命力衰退的命運。因此,提升年輕觀眾對“熊出沒”的好感度是華強方特和彩條屋影業這次合作的重點。“希望打開一個更廣大的人群,在繼續鞏固家長、兒童對它的認知外,也希望提升年輕觀眾對它的好感”,易巧說道。

2017年上半年,彩條屋正式進入《熊出沒·變形記》項目,在華強方特對影片創意和製作依舊獨立進行狀態下,雙方更多地是在宣發層面上達成了共識。“和彩條屋的強強聯手大概能夠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讓整個宣傳更有新意”,尚琳琳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尚琳琳和易巧都將日影如《哆啦A夢》的超長生命週期作為標杆。顯然,雖然思路和目標已經確立“熊出沒”的路途依然有著明顯的距離。相比之下,故事單一、想像力相對貧乏的“熊出沒”系列還需要相當長的努力時間,以豐富一代代兒童以及年輕人對於自身動畫影像所帶來的長久情感觸動。

“熊出沒”卻是目前最接近“超長生命周”可能性的國產動畫IP。它的國際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大中,根據尚琳琳介紹,“熊出沒”動畫作品意境覆蓋60個國家和地區,四部“熊出沒”原創動畫電影先後在土耳其、中東、俄羅斯、韓國、菲律賓以及拉美、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影院上映過,“《熊出沒·變形記》將在2018大年初一與亞洲多個國家同步上映”。

“對票房的預期是一定要超越上一部,能做多高做多高”。尚琳琳對在春節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抱有極高的票房期待,強大的出品方陣容也增強了她的信心。在這部動畫電影的出品方陣容中,光線影業、彩條屋影業,萬達影視、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赫然在列。

“萬達有最大的院線,一方面幫助我們瞭解市場訊息,另外也對排片有支援,貓眼是國內最大的票務平臺,騰訊的觸角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很看重它的社交資源。”尚琳琳說道。

中國動畫電影語境下的“硬通貨”

走闔家歡風或許並不是當前內地動畫的一條好走的路

“這在我的戰略裡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成立於2015年10月的彩條屋影業,在過去兩年內做的動畫電影都屬於成年人方向。在易巧看來,偏低幼向的《熊出沒·變形記》將會對自己公司的產品結構和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我的品牌定位裡面,第一是我讓動畫公司有尊嚴的賺錢,第二希望去做更多有品質的動畫電影”,他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表示。

在易巧看來,迪士尼動畫、宮崎駿動畫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動畫市場的“硬通貨”。意味著這類電影是托起電影票房的基礎所在,而目前內地市場能夠持續形成高票房的“硬貨”動畫就是“熊出沒”系列。

對於生而立志深耕動畫市場的彩條屋影業,如何通過與“熊出沒”的合作來繼續拓展內地市場、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就顯得極為關鍵——“彩條屋需要盈利,我們才能去支援更多的創新項目,例如接下來將上映的《大世界》”。

某種程度上,成熟電影市場的動畫愛好者和電影觀眾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消費傾向。相比之下,這樣的穩定性和預測性在中國內地市場依然嚴重缺乏,大家並不知道未來的中國動畫市場走向如何。這也是玩家對於“硬通貨”的渴望。

“熊出沒”之於彩條屋影業的另一種考驗還在於宣發能力。“這個階段我們有一個野心,通過我們在宣發領域積累的經驗,能夠讓《熊出沒》再上新臺階,打造彩條屋在動畫宣發的第一品牌”。彩條屋影業在成年人向動畫甚至日漫上都先後證實了自己的宣發實力,而這一部“熊出沒”作品也將讓這家公司補齊偏低幼向動畫的宣發拼圖。

2016年,《瘋狂動物城》拿下了15.27億的票房,而正在上映的《尋夢幻遊記》已經突破10億,這些好萊塢動畫作品的大賣,都讓中國的國產動畫電影從業人員也在思考和尋找,屬於中國的高票房闔家歡電影在哪裡?

幾乎可以說,《熊出沒》系列是目前最接近闔家歡動畫電影定義的國產作品。闔家歡電影意味著成年觀眾能在影片中看到深層次的表達,兒童也能從中看到有趣故事和形象,這共同組成了超越20億電影票房的基礎。

易巧表示,“熊出沒”的盈利可以助力彩條屋嘗試更多

在易巧看來,目前這個階段生產出類好萊塢風格的闔家歡動畫電影並不現實。好萊塢闔家歡的誕生是在特定環境之上的,“美國歷史比較短人比較自信樂觀開朗,它製作的又是全球文化,所以更傾向於製作普世情感的闔家歡作品”。

具有本土特性的闔家歡動畫電影則存在較大的可能性。“一旦涉及當地、歷史,你的訴求就有偏哀傷、沉重的內容出來”。

無論歐洲、日本或者中國,受環境薰陶的動畫電影都呈現出與好萊塢闔家歡內容截然不同的作品特徵。“在中國,我覺得導演沒有那麼開心,觀眾也沒那麼相信真善美。這個環境下讓導演做純粹的真善美的闔家歡內容有些難。”

“我覺得闔家歡不是我們坐在這裡想的,我要做什麼樣的情景就真的就能做出來的嗎?不是的。最終還是需要通過作品去親近觀眾”。這個意義上,《熊出沒》已經在春節成為了連系家庭情感的載體,甚至超越了電影內容本身,在這一點上它在內容之外已經具備了親近觀眾的要素。

“2020年會出現20億級票房的動畫”

彩條屋寄予厚望的神話題材動畫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

“動畫電影市場的未來一定很大,但是此刻不能說何時是未來。我們一定是一步一步將這個類型電影的票房做高”。易巧對於內地動畫電影市場有著一個預判時間表,他認為到2020年左右,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年度總票房可以向50億做衝擊。

之所以爭取《熊出沒:變形計》這個項目,也是因為易巧認為這個產品很有可能在當下去衝擊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並且其穩定的票房能力讓這種衝擊在目前變得風險可控,也為後續影片的連續衝擊創造機會。

一定程度上,《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的出現並取得高票房依然有著很強的偶然性。“因為它們積累的時間太長了”。另一方面,這兩部作品的出現直接刺激了資本與年輕觀眾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期待,得以讓大量的後續國產動畫電影作品在此之後獲得啟動機會。

這些影片在上映之時同樣存在創造單片票房20億的可能。“《大聖歸來》已經兩年時間過去了,差不多到2020年的時候,市場上一定會出現一波作品,都是精心醞釀、憋了大招的動畫作品。至於這部作品將會是’大聖2’,還是被其他品牌超越,這個誰都無法預測。就像《泰囧》、《捉妖記》、《美人魚》的出現不斷打破真人電影票房上限一樣”,易巧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這個整體願景之下,易巧將當下情況定義為“大浪淘沙”階段,以及處於“作品的戰爭”時代。在動畫消費市場審美觀豐富的當下,正是一大批動畫導演能夠“走出來”並被記住的時間視窗,例如《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大護法》的不思凡,都已經在這個市場獲得了相應認可。

動畫製作屬於投入大,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打通產業鏈的一個商業模式。這種特殊屬性決定了在未來會形成兩、三個大的集團化動畫運營公司,易巧相信自己的彩條屋影業將會是其中一家。

這種大的動畫集團出現也有利於推動數個足夠量級的動畫電影IP,它們將“洞穿”整個全產業鏈,帶動網大、漫畫本身的盈利,以及在周邊產品、授權、主題公園等獲取更多的收入。

“熊出沒”有著這樣的潛質,也在追求更大的IP能量。在主題公園領域,擁有“熊出沒”的華強方特目前擁有24家主題公園,其中都有“熊出沒”的專區。尚琳琳向《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透露,華強方特正在計畫推出專屬的“熊出沒”主題樂園。

在2017年出品了《大護法》、《煙花》兩部作品的彩條屋影業處於作品的小年週期之中。這樣的情況下,第五部“熊出沒”很有機會在2018年打響彩條屋影業的第一槍。同時,易巧擁有一系列儲備,他向我們表示,彩條屋影業投資的20家動畫公司的多個專案都在進行中,“大部分作品都已經過了劇本,在專案製作過程中了。”

在接受我們的採訪時,易巧這樣表示,“彩條屋的節奏是會保持每年三到四部的體量,而且都是原創作品跟大家見面”。

就在2017年11月,彩條屋影業還發佈了“神話三部曲”,即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和《鳳凰》。這其中包括易巧對於潛在爆款的判斷,“有更高的普世價值表達,神話題材的作品更有可能達到這個票房目標。”

《鳳凰》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由成都的兩家動畫公司負責參與制作,易巧對這幾個項目都抱有極大的期待,“《鳳凰》的導演就是民族特色比較濃重,會帶來不一樣的畫風和元素,我給成都團隊的任務就是要超越《大聖歸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