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在盛世與亂世,人生會有什麼不同?

孔雀舞

崇禎八年(1635年), 大隊農民軍兵臨桐城, 百姓簞食壺漿, 以迎“義師”——掙扎于死路的平民, 以為這回看到了活路。 一個老農攔住幾名兵士,

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難, 民軍一個小頭目說:“哎呀——既然那麼苦, 何必活在世間?”順手一刀, 把老農殺了。

置民於活路, 又置民于死路, 張獻忠拉起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本文為連載, 相關閱讀請搜索頭條號)

張獻忠像

張獻忠生於天崩地坼, 不甘人下,

心理叛逆, 又屢受挫折, 形成強烈的反社會型人格。 如果生逢太平世界, 他一生或許會在監獄中終結。 但他生逢亂世, 恰是生逢其時, 囚徒成為一時的領袖, 從而將無數無辜送上死路。 最終他也異于常人, 有了種種死亡之路。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死路, 對張獻忠來只是遲早。

即位成都, 既是他的人生巔峰, 也是末路的開始。 在四川, 他受到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各路明軍及地方武裝的聯合剿殺, 同時也為同類李自成部所攻擊。 李自成為清兵所敗, 張獻忠又成為清軍的重點打擊目標。

藝術攝影

張獻忠什麼時候死的?清順治三年(1646年)。 具體死亡時間, 《平寇志》說五月初二, 《世祖章皇帝實錄》稱是十二月二十七日。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 他都得不停地“死”!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局部

怎麼死的?更複雜。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張獻忠是病死。 《明季北略》記載, 是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將其毒死。

《灩澦囊》記載, 張獻忠與清軍交戰, 被亂箭射死。 《世祖章皇帝實錄》記載, 張獻忠是被清軍護軍統領鼇拜所殺戰死。 《清史稿》“豪格傳”記載, 張獻忠為豪格射殺。 而費密《荒書》的說法, 是十二月十一日清晨, 張獻忠被清軍的蒙古射手雅布蘭射死。

孔雀舞

一個人,不可能死一次還死二次,也不可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被不同的人殺死。作為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張獻忠不同的死路,寄託了後人更為複雜的情感,甚至隱含著複雜的目的。

比較可信的史實是,張獻忠在明朝殘餘軍隊與四川地主武裝的進攻中失利,不得不放棄成都,北上轉移,在西充鳳凰山與清軍遭遇。

肅親王豪格

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漫天濃霧。豪格派護軍統領鼇拜等將領,分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對民軍發起突襲。偵察部隊連續三次向張獻忠報告敵情,張獻忠都“殊不為意”。自己只剩幾十個人時都沒怕過,何況現在有幾十萬人。張獻忠說:“我老爺統天兵在此,誰敢來捋虎鬚耶?”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局部

清兵突入到張獻忠駐地附近,張獻忠正在吃早飯。得到報告,張獻忠披上飛龍蟒袍,嘴裡含著飯就上馬了,帶著衛隊迎擊清兵。來鳳凰山的太陽溪邊,被對岸的劉進忠發現。

劉進忠對張獻忠太熟悉了,他本是張獻忠的手下,剛剛叛投清軍。劉進忠指著張獻忠,對身邊的清軍射手蒙古人雅布蘭說:“衣蟒者,八大王張獻忠也。”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局部

雅布蘭雖是無名之輩,卻是優秀的職業“狙擊手”。這一箭,正中張獻忠左胸。張獻忠頓時血流如注,倒地身亡。張獻忠的遺體被部眾“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而遁”,清軍“求得發而斬之,梟其首于成都”。

張獻忠最終也“死”了兩回。這種死法,張獻忠最為熟悉。或許,這也叫“輪回”……

孔雀舞

孔雀舞

一個人,不可能死一次還死二次,也不可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被不同的人殺死。作為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張獻忠不同的死路,寄託了後人更為複雜的情感,甚至隱含著複雜的目的。

比較可信的史實是,張獻忠在明朝殘餘軍隊與四川地主武裝的進攻中失利,不得不放棄成都,北上轉移,在西充鳳凰山與清軍遭遇。

肅親王豪格

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漫天濃霧。豪格派護軍統領鼇拜等將領,分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對民軍發起突襲。偵察部隊連續三次向張獻忠報告敵情,張獻忠都“殊不為意”。自己只剩幾十個人時都沒怕過,何況現在有幾十萬人。張獻忠說:“我老爺統天兵在此,誰敢來捋虎鬚耶?”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局部

清兵突入到張獻忠駐地附近,張獻忠正在吃早飯。得到報告,張獻忠披上飛龍蟒袍,嘴裡含著飯就上馬了,帶著衛隊迎擊清兵。來鳳凰山的太陽溪邊,被對岸的劉進忠發現。

劉進忠對張獻忠太熟悉了,他本是張獻忠的手下,剛剛叛投清軍。劉進忠指著張獻忠,對身邊的清軍射手蒙古人雅布蘭說:“衣蟒者,八大王張獻忠也。”

清 顧見龍 狩獵圖 局部

雅布蘭雖是無名之輩,卻是優秀的職業“狙擊手”。這一箭,正中張獻忠左胸。張獻忠頓時血流如注,倒地身亡。張獻忠的遺體被部眾“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而遁”,清軍“求得發而斬之,梟其首于成都”。

張獻忠最終也“死”了兩回。這種死法,張獻忠最為熟悉。或許,這也叫“輪回”……

孔雀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