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拉圈子,汽車後市場廠商如何"買人心"?

終端門店的思維其實很簡單, 他們只想門店生意更好, 成交更多的單, 賺更多的錢, 至於行銷思路和模式, 他們並不在行, 而這恰恰是品牌商最擅長的。 這就是雙方合作的契合點, 你教我創新、規範、成交更多的單;我賣你的產品, 成為你的加盟合作門店。 僅從廠商的角度看, 他們是怎麼做的?行銷培訓、模式複製、賦能終端門店。

先從理論上來說, 不管是歐帕斯還是仕海聯, 他們都是在全國各個重要的城市成立衛星門店/中心店, 一般為總部直營, 然後再利用中心門店的影響力輻射周邊, 發展盡可能多的合作門店, 將大家融進一個圈子, 資訊透明, 決策公開、互幫互助、共用資源、抱團取暖。 這也就是他們強調的"1+N"的模式。 再將這種模式在全圍各地進行複製, 最終形成全國性的直營連鎖品牌, 或者說商圈。

落地過程, 就是通過培訓、服務, 最終是教門店賺錢的方式, 來拉門店進入他們的圈子。 正如歐帕斯決策圈的創始人鐘平峰所言, 他們的圈子以"利他"為初衷, 在行情冷淡的情況下, 教門店轉變思維, 調整狀態, 改變經營思路, 挖掘存量車市場價值。 更為核心的是, 他們會教終端門店一些實實在在的營梢乾貨,

直接帶來生意。 為了激勵他們的熱情, 歐帕斯設置了各種PK機制, 充分激發出人性中爭強好勝的一面, 如迪拜、歐洲遊, 直升機出場方式, 紅地毯熠熠生輝, 等等這些都讓門店偏安一隅, 小打小鬧做點小生意的念頭消失無蹤, 打上雞血也要幹。

同樣的,

仕海聯也是通過行銷培訓, 深入到終端門店, 教他們管理經營、策劃活動等來提升盈利的能力。 而不同的城市之間自然也少不了PK和競爭。

不可否認, 在門店茫然, 生存唯艱的狀態之下, 有上游廠商能指出一條學習、轉型的思路, 這於門店來說無異於"救命稻草"。 所以廠商需要做的, 就是樹立標杆, 證明自己的模式可行, 讓更多的門店跟著幹。 並且持續不斷的樹立標杆, 這其中也要偶爾給剩下的, 絕大部分的門店一點點甜頭和希望, 不管是物質上的(偶爾增加的銷量)還是精神上的(門店煥然一新的自豪感和在圈子內獲得的自尊和榮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