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發現肺部小結節應該怎麼辦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令人遺憾的是, 多數肺癌一經發現就到了中晚期, 失去了手術的機會。 為此呼籲, 40歲以上的吸煙人群, 最好每年做個低劑量的胸部CT檢查, 這是目前早期發現肺癌的相對準確的方法。

肺癌早期症狀不一定發生在肺部

肺癌的典型症狀是咳嗽、痰中帶血、胸痛、氣促等肺部表現, 但是一般來說, 出現這樣肺部的典型症狀時, 多半已經比較晚了, 很多人失去了手術的機會。 另外, 還有一些患者一開始會表現一些肺外的症狀, 比如頭痛、肩痛以及大關節的疼痛。 臨床上經常遇到久治不愈的“關節炎”、“肩周炎”, 後來發現是肺癌。

至於為何肺癌會引起關節痛, 癌細胞在增生分化過程中, 會引起生長激素分泌異常。 大量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關節異常增生, 侵犯膝、踝、腕等大關節, 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

另外, 還有一些患者有“杵狀指”, 表現為指、趾第一關節肥大, 指甲突起變彎, 常伴有疼痛。 這也是肺癌的一種肺外表現, 叫“副瘤綜合征”。

肺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CT

X線胸片檢查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漏診比較多, 因為在正位胸片上, 肺組織與縱膈、心臟及膈肌有重疊。

而與之相比, 螺旋CT則可通過高速、連續的資料獲取, 且為橫斷面斷層成像, 可以發現位於解剖學死角或胸片因組織結構重疊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遺漏, 明顯提高了肺內小結節病變的檢出能力, 對早期發現肺癌具有重大意義。

很多人不願意做CT, 主要是因為擔心輻射的劑量大, 若作為“健康人群”肺癌篩查, 不符合放射學檢查最優化的原則;另外, 如果一旦發現小結節, 之後還要動態拍片觀察, 這樣X射線輻射劑量就會累積。 “因此我們現在推薦低放射劑量掃描。 ”事實上, 低劑量螺旋CT的掃描輻射劑量明顯低於常規CT。 在美國的診療指南當中, 已經將低劑量螺旋CT作為肺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 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對直徑小於1釐米的小肺癌, 檢出率達到80%以上。

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

CT發現小結節, 一方面有的人非常擔心, 天天提心吊膽;另一方面, 也有人放任不管, 再檢查時已發展成肺癌。 判斷肺小結節是不是肺癌, 需要非常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 所以一定要請專科醫生幫你做決定。

對每一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 醫生必須高度重視, 判斷它是否向肺癌轉變, 同時必須追溯以前的胸部和其他影像資料。

但一般來說, 4毫米以下的肺小結節, 大部分屬於良性的, 患者無需過分擔心;而對肺小結節在8毫米以上, 應連續CT跟蹤掃描, 因為這類惡變的比率就會大幅提高。 如果在CT檢查中發現肺部出現“磨玻璃”樣結節, 那很可能是早期肺癌的信號。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