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北京4月8日電 (夏賓)本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今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劃了重點。

4月5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包括政府職能轉變、財稅金融、國有企業、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社會事業等十大領域50項重點改革任務。 會議強調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緊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發力。

“改革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中新社記者, 具體在什麼時間實施哪些改革, 都要根據經濟中長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來確定。

記者將過去三年的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與2017年的任務進行對比, 發現有的已經發生變化, 有的則是一直未變。

變的是什麼?

“三去一降一補”占重要位置, 著大量筆墨, 並定下詳細任務目標, 是最大變化。

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提出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任務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尤其要注重通過完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政策及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化解過剩產能, 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效益。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 2017年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官方資料顯示, 2016年全年共化解粗鋼產能超6500萬噸, 化解煤炭產能超2億9000萬噸, 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同比減少近5000萬平方米;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等。

在周景彤看來, 順利通過第一年“考試”的“三去一降一補”步入了第二個年頭, 如何繼續推進, 如何擴大成果將成為關鍵, 由此官方才將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官方預計, 2017年化解過剩產能大約需要安置職工50萬人。 周景彤表示, 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等問題, 政府必須發揮作用, 提供再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中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 “三去一降一補”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 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相關, 官方將“三去一降一補”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表明了當前政府繼續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決心、信心。

不變的是什麼?

回顧這四年來官方部署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表述內容不同, 但內涵始終相通。

四年來, 關注發展和民生兩大領域從未改變, 簡政放權、財稅金融、農業農村、對外開放、鼓勵創業創新等主題頻頻出現。

周景彤認為, 中國前些年已在上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017年要繼續推進, 要保持改革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具體來看, 提高新供給對新需求的適應性、加快創新以增強增長動力、促進資金“脫虛向實”、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加快改善民生補短板等, 均是影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大問題,

“不僅影響當前, 更影響長遠”。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表示, “不變”的經濟體制改革任務實際上就是通過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舊制度, 形成新制度, 致力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同時作用於供給側、需求側, 實現“政府、市場雙到位”、“金融、實體雙發展”、“國企、民企雙進步”, 落實在“吸引、留住外企, 深化改革國企, 加快發展民企”等方面。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