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孫奶奶教您正確認識流感~

流感的診斷標準

流感樣病例

發熱(腋下體溫≧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 缺乏實驗室確定診斷為某種疾病的依據。

疑似流感病例

在流感流行季節,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 考慮疑似流感病例:

(1)發熱伴有急性呼吸道症狀和/或體征(嬰幼兒和兒童可只出現發熱, 不伴其他症狀和體征)。

(2)發熱伴有基礎肺疾病加重。

(3)住院患兒在疾病恢復期間又出現發熱, 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狀。

在全年任何時候, 出現發熱伴呼吸道症狀, 並且發病前7d內與流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者, 應高度懷疑為流感患兒, 需及時安排流感病原學檢查。

確診流感病例

符合上述疑似流感病例診斷標準, 有以下一項或一項以上實驗室檢測陽性者, 可以確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採用Realtime RT-PCR或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檢測陽性, 結合流行病學史判斷。

(3)流感病毒分離培養陽性。

(4)恢復期較急性期血清IgG抗體水準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重症流感判斷標準

流感病例出現下列一項或一項以上情況者為重症流感病例:

(1)神智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2)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增快:5歲以上兒童>30次/min;1歲~5歲>40次/min;2月齡~12月齡>50次/min;新生兒~2月齡>60次/min。

(3)嚴重嘔吐、腹瀉, 出現脫水表現。

(4)少尿:兒童尿量<0.8mL/(kg·h),或每日尿量嬰幼兒<200mL/m2, 學齡前兒童<300mL/ m2,學齡兒童<400mL/m2, 14歲以上兒童<17mL/h;或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5)動脈高壓<90/60mmHg,脈壓差<20mmHg。

(6)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或氧合指數(PaO2/FiO2)<300。

(7)胸片顯示雙側或多肺葉浸潤影, 或入院48h內肺部浸潤影擴大≧50%。

(8)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等酶水準迅速增高。

(9)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出現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

普通感冒:

病原: 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傳染性: 非傳染病

季節性: 季節性不明顯

發熱程度: 不發熱或輕、中度熱, 無寒戰

發熱持續時間: 1~2d

病程: 1~3d

全身症狀: 少或沒有

併發症: 罕見

病死率: 較低

流感

病原: 流感病毒

傳染性: 丙類傳染病(按乙類管理)

季節性: 有明顯季節性

發熱程度: 多高熱(39~40℃), 可以伴有寒戰

發熱持續時間: 3~5d

病程: 5~10d

全身症狀: 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併發症 可出現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等

病死率: 較高, 死亡多由於流感引起原發病(肺病、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臟病等)急性加重或出現併發症(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等)

流感的藥物預防

儘管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 但在流感爆發時, 不能採用疫苗預防的人群和以下重點兒童人群可推薦採用藥物預防。

推薦人群

(1) 不能接種流感疫苗的高危兒童, 或存在免疫異常, 對疫苗無反應的兒童;

(2) 疫苗接種兩周內的高危兒童;

(3) 與未免疫的高危兒童或年齡小於24個月的嬰幼兒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或看護人;

(4) 為控制流感爆發在未進行免疫接種的兒童人群中使用或在兒童聚集處(如幼稚園)使用;

(5) 家庭成員的暴露後預防, 和有流感併發症高風險且密切接觸流感患者後的預防;

(6) 社區或家庭爆發流感, 流感的流行株和疫苗不符。

預防藥物

奧司他韋:對符合預防性用藥指征者, 建議早期(儘量於暴露後48h內)服用, 連用至末次暴露後7-10d;未能於暴露後48h內用藥者, 仍建議預防給藥。

專家推薦

孫亞勤

主任醫師

首兒李橋兒童醫院門診部首席專家, 從事臨床兒內科工作三十餘年, 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擅長小兒內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 技術精湛。 待人和藹可親, 樂於同患兒和家長交流, 被親切的稱作“孫奶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