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文學劇變 寄望閩派文論成為新創作“發動機”

謝冕(左)和張帆現場互動。 林長生 攝

人民網福州12月23日電(林長生)福建這個“敢為天下先”的地方, 在過去創造了改革開放的輝煌,

文壇中的閩派批評也與京派、海派相提並論。 在十九大之後的新時代, 閩派批評怎麼為文藝創作再立新功?

23日, 2017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論壇在福州舉行。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文聯主席、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帆主持上午的論壇主題研討, 謝冕、曾鎮南、俞兆平、劉登翰、謝有順、石華鵬等來自北京、廣州、福建等全國多地的近五十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持重名家, 突出新銳, 深入研討“新時代與文藝原創力”的理論問題。

文章合為時而歌。 謝冕教授表示, 雖然文學也不排除娛樂功能, 小說要講故事, 但不等同於故事, 不能過度娛樂化。 他特別提到自己關注了永泰縣的很多年輕作家, 對作家陳家恬創作三卷本《將心比心》表示敬意,

認為這部悉心陪護患病母親的行孝長卷是小故事大命題。 他希望批評家多發現基層艱苦寫作的作家, 也希望作家能創作出像阿Q、孔乙己、涓生、祥林嫂等能被記住的文學形象。

劉登翰(左)與曾鎮南(右)參加論壇。 林長生 攝

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拖著魚的骨架、武松打虎,

這種文學中的事件, 被人認為是“破壞生態”。 評論家俞兆平表示, 現實中存在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距離越來越大的傾向, 學界也存在急於跑馬圈地、占山為王和鳩占鵲巢的現象, 批評家要把“狗熊掰棒子”扔掉的再撿回來嘗嘗, 把上世紀80年代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血肉相連的傳統繼承下來。

“網路作家沒有一個走老路出來的。 ”青年評論家謝有順表示, 文學在發生劇變, 挑戰我們的舊知識和老觀念, 他提到新時代寫作者與讀者共用和互動的傾向, 也提到網路寫作模糊地域和追求“工業”功利的現象, 希望引起思考和討論。

面對現場九成的新面孔, 學者劉登翰表示, 福建文壇和評論界基本完成更新換代,

除了謝冕和孫紹振等活躍的老一輩外, 新面孔是可喜現象。 剛過世的餘光中引發的爭論, 他認為餘光中的作品的解讀也存在誤區, 對其人也應該用一分為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

謝有順(右)現場發言。 林長生 攝

“文學是健康的事業, 要創造新的能量。

”童慶炳的弟子吳子林引用李敬澤閩派批評要成為當代文學的“發動機”的提法表示, 先行者已經做出很大貢獻, 我們要向前輩學習, 也要接過大旗, 在新時代把握好文藝的臨界狀態, 大膽改革, 在文化創新中成為新引擎。

除主題研討論壇外, 今年的論壇還特別設置了青年論壇環節, 關注閩派青年批評文藝理論家批評家的人才培養和發展。 論壇結束後, 24日還將舉辦名師講座活動, 豐富論壇內容。 後續還將此次論壇成果集結出版, 陸續推出青年批評家叢書等, 進一步夯實成果。

據悉, 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論壇是一個以閩籍和在閩工作的文藝理論家批評家為主體, 同時吸納全國優秀文藝理論批評專家參與對話的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 福建是中國文論大省之一。兩宋以來,閩地文論傳統不斷,名家輩出。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大批閩籍與在閩批評家、理論家陸續發出聲音,形成一個壯觀的群體,文壇稱為“閩派批評”。“閩派批評”對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文學思潮起著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已在當代文壇樹起一面個性鮮明的旗幟。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文明辦主任劉志堅,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陳毅達,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小新,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邱守傑,文藝報社評論部主任劉頲等出席開幕式。

(責編:張湉、張子劍)

福建是中國文論大省之一。兩宋以來,閩地文論傳統不斷,名家輩出。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大批閩籍與在閩批評家、理論家陸續發出聲音,形成一個壯觀的群體,文壇稱為“閩派批評”。“閩派批評”對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文學思潮起著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已在當代文壇樹起一面個性鮮明的旗幟。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文明辦主任劉志堅,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陳毅達,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小新,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邱守傑,文藝報社評論部主任劉頲等出席開幕式。

(責編:張湉、張子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