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爸爸”的聊天式天文科普講座,究竟好在哪兒?

平均5分鐘一次全場大笑、3分鐘一次對演講者對話, 這是今天(8日)由上海科技館舉辦的“太空探索大進展”科普講座前半個小時呈現的節奏, 有半數聽講者早上就來了, 有些淘氣的孩子乖乖坐在座位上聽了兩個多小時, 仍然意猶未盡。

演講者孫維新是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現任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在太空中有一顆小行星還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臺灣, 不少人把他叫做“科學爸爸”, 深奧枯燥的天文學知識從他嘴裡說出來, 就變得風趣易懂, 200多名現場觀眾領略了他的魅力。

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

提問是調動氣氛的好手段, 不妨看看孫維新是怎麼做的。 演講一開始, 他就放了一段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亞特蘭蒂斯號航太飛船的視頻, 一個1分鐘的視頻, 播放時不斷被問題“打斷”——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 鐳射筆點著發射畫面中的物件一個個點了過去, 主火箭、燃料箱這些都難不倒現在的孩子們, 不過距離火箭發射塔有點距離的那個水塔是怎麼回事?孫維新主動“劇透”, 這裡面裝了30萬加侖的水, 要在16秒內打入太空梭下面, 那麼問題又來了, 這些水是幹什麼的?

冷卻、燃燒……現場像炸開了鍋, 小朋友紛紛開動腦筋, 在“收穫”了十幾個“答案”後, 孫維新才不急不慢地把視頻又重播了幾秒鐘, 答案就在解說詞中, 這些水的名稱叫移除噪音水。

火箭發射時會產生200分貝以上的噪音, 噪音會震壞火箭上的靜謐儀器, 加壓的水打入發射火箭下部瞬間汽化, 能移除噪音。

視頻繼續, 問題不斷。 火箭多少時間能進入太空軌道?在軌道上繞地球一圈需要多少小時?當宇航員走出火箭後, 火箭會飛走嗎?……問題驅使聽眾們不斷思考, 有些答案則很簡單, 關鍵需要把慣性、力學和太空常識活學活用。

好講座是“聊”出來的

隨著近年來科普地位顯著提高,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願意來做科普, 不過如果不知道如何走出這一步, 不妨看看孫維新是如何做的。 他曾經在美國國家航天局做博士後研究, 如今已經在科普視頻、音訊、圖書出版等領域獲得不少大獎, 可謂科學家做科普的“範本”。

什麼樣的科普講座受歡迎?從不久前舉行的科學講解員大賽上就不難看出一個趨勢, 聊天式的講解比報告式的更受歡迎, 孫維新的講座也印證了這一點, 這位年近60歲的科學家主動“討”了“小蜜蜂”(一種夾在衣服上的小話筒), 因為他需要在現場走來走去。

由於互動多, 他能隨著聽眾的回答改變調整要講的內容, 比如當他問到歐洲空間局向火星發射的“小獵犬2號”航天器像什麼時, 大部分人會回答像花或者懷錶, 但是昨天卻有一個孩子喊出了煎餅, 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孫教授很快接過話頭:“嗯, 加根油條就能煎餅果子來一套了。 ”而問到太空電梯用什麼製成時, 他大概沒料到有這麼多孩子能回答出碳納米管,

所以只好戲謔地說, 讓媽媽們帶孩子去太空旅行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