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移民後又想著回國!離開中國的第八年,這位哈佛女博士崩潰了

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 經濟發達、福利完善、環境優美, 吸引了很多華人的目光。 在過去5年中, 有近20萬的華人移民澳洲。 但隨著移民條件越來越嚴苛, 來了澳洲又回國的人, 數量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 為什麼有人留下, 有人又離開呢?究竟是移民好, 還是回國更好呢?我不是專家, 只是一個澳洲的新移民, 想在這裡簡單的分享一些我和身邊朋友的經歷。

移民還是不移民, this is an issue!

移民仲介會說, 這裡看病不要錢, 這裡養孩子很容易, 這裡房子不限購, 這裡工資非常高, 這裡的空氣沒有PM2.5, 這裡的牛奶沒有三聚氰胺……

這些都是真的!可是, 從確定要移民, 到能夠實現移民的願望, 這中間的起伏和波折, 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 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成功!

技術移民難的是各方面打分的高要求, 湊夠那些分數都得脫層皮;雇主擔保難的是怎樣找到一個靠譜的雇主, 為你擔保、給你加分;商業移民難的是放棄國內還算安逸的生活, 從小生意開始打拼;父母移民難的是, 語言不通還要幫兒女帶孩子, 累心還累身體。

關於我

來到澳大利亞已經四年了, 當初來的時候只為讀個碩士鍍鍍金, 回到原公司再升一級, 所讀專業根本不在移民列表上, 也沒敢想移民的事兒(畢竟那時英語很差, 考到雅思四個6的時候, 都讓我高興半天)。

能拿到PR, 是因為在這裡遇到了我的愛人, 他想留也能留, 我就跟他一起留下了——雖然, 技術移民的申請過程也是異常曲折!

剛來澳洲的時候, 我先是在大學開設的直通班學英語, 然後又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四年的澳洲生活, 從學習到畢業, 中間結婚生子, 畢業後工作再買房, 終於總算落地生根了。

而這些年遇到的好多華人, 走的走留的留, 還保持聯繫的寥寥無幾, 留在澳洲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因為年齡段的不同,

他們的選擇和經歷也不盡相同。

年輕的來留學的, 也許會覺得澳大利亞好山好水好無聊, 想念中國的便利, 思念家人和朋友。 中年的想留下的, 多半是為了子女考慮, 但需要捨下的太多, 國內的工作經驗、高級頭銜可能都不作數, 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老年人已經投奔兒女來的,雖呼吸著澳洲純淨的空氣,卻體驗著超出年輕人幾倍的culture shock文化差異,能種花種菜、含飴弄孫固然好,可是思鄉的心情卻比誰都濃烈。年輕的一代,有的想留有的想走

之前在語言班的年輕同學,大部分都回國了,有的是一開始就沒想留下,只為鍍個金,家裡在國內給找個好工作就回去了。

有的是實在湊不夠越來越高的技術移民打分,而不得不走。上次聽說一個學會計的朋友都湊到70分了,好像還是不夠!

有的是自己不想留,但父母特別想讓他們留,每天為了通過職業評估、拿到EOI,特別辛苦也特別委屈,學雅思、考NAATI、完成職業年、去做無薪實習等等等等,起早貪黑、披星戴月。

還有拿了TR就工作了的同學,一邊拿著還好的薪水,一邊糾結要不要留下,很多人都覺得還是國內有發展,卻又怕回去沒法賺的一樣多,可是要移民的話還得考英語,又擔心自己不能通過。

技術移民越來越難了,工作簽證又要到期了,好多年輕人真的很迷茫。

中年的一代,有勇氣但也有壓力

我身邊,中年的有了孩子的,都是有著強烈移民願望的,因為澳洲的環境真的很適合有孩子的家庭!

這裡有那麼多孩子可以免費玩的公園和項目,有那麼好的幼稚園和教育條件,有那麼棒的公費醫療體系!一人全職工作,全家就餓不著,只要努力,就能有一個好的生活……

可是,中年人移民,真的不容易!

有的辭職來留學,希望畢業的時候能夠技術移民,可是移民分數越來越高,移民清單上的職業越來越少,有可能現在還能移民的分數和專業,到了畢業的時候就不符合要求了!

以朋友L為例,為了移民把國內的房子都抵押了,在留學的時候老婆孩子都跟過來,但最後技術移民分數不夠,只能走雇主擔保,又兜兜轉轉找了幾家雇主都不成,不得不先讓老婆孩子回國,到現在TR都要到期了,還沒拿到PR……

而另外一個朋友Y,在國內也是金領了,為了孩子移民,結果所學的專業在澳洲找不到工作,只好做了藍領。雖然衣食無憂,但還是有心理落差。

還有商業移民的朋友H,為了孩子能在空氣清新的澳洲生活學習,毅然選擇移民,但國內的產業不能丟下,家人經常分隔兩地,還要儘快滿足政府提出的移民條件(比如總投資額、淨利潤等等),否則TR不能轉成PR,壓力也非常大。

人到中年,移民真的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氣!

老年的一代,愛兒女但不愛澳洲

我的父母還沒有移民,而是否給他們移民一直是家裡爭論的一個焦點。

作為獨生女,我自然而然的認為父母應該跟自己一起生活,而父母,雖然願意偶爾來澳洲幫我帶帶孩子,卻總是覺得很難融入當地社會。

尤其是他們生病的時候,語言不通,自己不能去看病,什麼都得依靠我們,讓他們覺得很難過。可是,如果不移民,他們就沒有medicare公費醫療,一旦在澳洲生病,費用特別高。

上次爸爸在機場突發心絞痛,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救護車費用就超過2000澳幣,住院一天就要1800澳幣,全部自費!當時又趕上我們要買房子,雖然最後一切都好,但我爸媽覺得非常拖累我們,跟我說再也不想來澳洲了……

其他的已移民的朋友,有雙方父母輪流過來幫忙帶孩子的,也有已經付費或者排隊給父母辦了移民的,可是,在圖書館裡偶爾看到中國老人們聚在一起,都是在抱怨帶孩子太累,兒女不知感恩……我想,他們應該不是那麼幸福的……

父母移民,不易,移民的父母,也很難!

結語

來澳洲四年,我算是身邊朋友中比較幸運的,除了是否給父母移民的問題,其他事情還都是比較順風順水。

偶爾,望著窗外,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華人朋友的臉龐還會浮現在眼前,也會唏噓感歎,不知道他們現在過的怎樣。手機都換了幾個,聯繫方式都失蹤不見,雖然相遇是緣分,但終究大家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我們都在彼此的世界路過,但是移民與否,只是一個選擇,我喜歡這個城市的靜謐,你卻愛國內街頭的熙熙攘攘,雖然我也時常想念中國高效的電子商務和微信支付,但也許你也會懷念澳洲空蕩蕩的車廂和花園般的城市。

移民有移民的困難,回國有回國的辛酸,移民有移民的快樂,回國也有回國的甘甜。但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即使在不同的國度,也會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來自北京的Helen Gao是哈佛大學的博士,8年的學習,Helen Gao(高宇莘)說自己變了。

變得焦躁,變得崩潰,變得抓狂…

在世界著名媒體《紐約時報》上Helen Gao發表了一篇文章,激起了無數海外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共鳴,海外的生活,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

學業巨大的壓力

爸媽的期待

害怕老師不信任自己

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溝通和治療,

都十分的困擾Helen Gao。

哈佛博士,全世界都羡慕的稱號,然而Helen Gao現在擁有的,只有痛苦。

2015年的秋天,Helen Gao踏上了美國,哈佛格魯吉亞的楓葉色的建築,讓她想起了爸爸曾經在一張明信片後面寫的“有一天你會親眼見到它”,那是爸爸對自己兒時的期待,也是自己目標。

多年以後,真正踏進哈佛的Helen Gao卻遠沒有那麼輕鬆,相反,生活變得緊張,生活變得焦慮。Helen Gao自己用了struggle,掙扎這個詞。

每天,Helen Gao發現都能聽到自己心臟撲通撲通跳躍的聲音,討論課上,面對著一個個陌生的面孔,用自己非母語的磕磕巴巴的英文,表達著同樣磕磕巴巴的觀點….

走在校園裡,Helen Gao發現自己病了,自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沒有安全感,變得不知所措,開始數腳底下紅磚,強迫自己不去胡思亂想!

八年了,這樣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八年了,離開祖國的時間也越來越久。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在學校感覺到孤立,用一門陌生語言閱讀的沉重負擔,和在北京的親朋長久分離產生的隔膜,都開始一股腦的壓在她身上。

壓力好大!為了搞清楚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Helen Gao開始試圖反思。她觀察那段時間其他中國留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但是,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只是小小的不順利:

缺課,抱怨失眠,突然幾個月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在社交媒體上發各種矯情長文…

用現在的一個詞形容,叫做“喪”。

但是,這樣正常嗎?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在2013年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45%的中國留學生報告有抑鬱症狀,29%有焦慮症狀。

這是普遍的,但絕不是正常的。45%的比例令人吃驚!而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大學一般人群中的抑鬱和焦慮的比例只有13%。中國留學生深陷焦慮的困擾!

學業的壓力

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讓中國留學生很是頭疼,非母語的表達能力儘管在出國前已經接受了系統的訓練和學習,但是每個抵達海外的學子才會真正的知道,現實的學習語言環境和自己學習時的差異有多大。

爸媽的期待,家庭的壓力

絕大部分中國學生是父母支付全額學費來美讀書,每年的開銷至少也要30-40萬人民幣,而這大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因此,在中國留學生中,很多來自工薪階層的孩子都是父母傾盡畢生積蓄,或者賣掉房子才送出國的。

儘管在父母方面,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慷慨而減少。

一旦掛科或者學業出現問題,壓力將是致命的。

老師不信任自己

中國留學生很難和學術導師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而這無疑加深了他們的挫敗感。

在此前美國西南部一所大學針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調查中,他們都表示他們的壓力來自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甚至有人擔心,語言上的障礙可能會讓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水準。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時候一宿一宿睡不著覺,翻來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導師聊天時候詞不達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談話,或者給導師的郵件中是不是有措辭不當的地方......

得不到治療

儘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週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2017年3月2日,出國留學的甄梅梅(化名),因無法適應國外全英語教學環境以及國內外生活狀態變化,罹患上重度抑鬱症,被送回國後不到一個月墜樓身亡。

2017年2月16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傳出噩耗,20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劉薇薇,被發現在寢室內自殺身亡,1月底她曾在社交平臺發文談及抑鬱症,慘劇發生前一周,她曾發文感謝母親抵美陪伴近一個月,並表示“自己已經長大懂事”。

2016年1月25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中國留學生小陸(化名),疑因課業壓力跳入密西根湖後離世。這樣的出國迷茫慘劇數不勝數,小編最後也想要對所有的留學生說一句話:

停止自責,豐富生活!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營造輕鬆快樂的生活氛圍,給自己減壓。

不要拒絕親戚朋友們的幫助!學會向他人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豐富生活,轉移注意力,定期去遠足、郊遊、爬山、游泳等活動,亦可將自己的精力適當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

嘗試探索新事物,培養新興趣,多接觸生活陽光的一面。

老年人已經投奔兒女來的,雖呼吸著澳洲純淨的空氣,卻體驗著超出年輕人幾倍的culture shock文化差異,能種花種菜、含飴弄孫固然好,可是思鄉的心情卻比誰都濃烈。年輕的一代,有的想留有的想走

之前在語言班的年輕同學,大部分都回國了,有的是一開始就沒想留下,只為鍍個金,家裡在國內給找個好工作就回去了。

有的是實在湊不夠越來越高的技術移民打分,而不得不走。上次聽說一個學會計的朋友都湊到70分了,好像還是不夠!

有的是自己不想留,但父母特別想讓他們留,每天為了通過職業評估、拿到EOI,特別辛苦也特別委屈,學雅思、考NAATI、完成職業年、去做無薪實習等等等等,起早貪黑、披星戴月。

還有拿了TR就工作了的同學,一邊拿著還好的薪水,一邊糾結要不要留下,很多人都覺得還是國內有發展,卻又怕回去沒法賺的一樣多,可是要移民的話還得考英語,又擔心自己不能通過。

技術移民越來越難了,工作簽證又要到期了,好多年輕人真的很迷茫。

中年的一代,有勇氣但也有壓力

我身邊,中年的有了孩子的,都是有著強烈移民願望的,因為澳洲的環境真的很適合有孩子的家庭!

這裡有那麼多孩子可以免費玩的公園和項目,有那麼好的幼稚園和教育條件,有那麼棒的公費醫療體系!一人全職工作,全家就餓不著,只要努力,就能有一個好的生活……

可是,中年人移民,真的不容易!

有的辭職來留學,希望畢業的時候能夠技術移民,可是移民分數越來越高,移民清單上的職業越來越少,有可能現在還能移民的分數和專業,到了畢業的時候就不符合要求了!

以朋友L為例,為了移民把國內的房子都抵押了,在留學的時候老婆孩子都跟過來,但最後技術移民分數不夠,只能走雇主擔保,又兜兜轉轉找了幾家雇主都不成,不得不先讓老婆孩子回國,到現在TR都要到期了,還沒拿到PR……

而另外一個朋友Y,在國內也是金領了,為了孩子移民,結果所學的專業在澳洲找不到工作,只好做了藍領。雖然衣食無憂,但還是有心理落差。

還有商業移民的朋友H,為了孩子能在空氣清新的澳洲生活學習,毅然選擇移民,但國內的產業不能丟下,家人經常分隔兩地,還要儘快滿足政府提出的移民條件(比如總投資額、淨利潤等等),否則TR不能轉成PR,壓力也非常大。

人到中年,移民真的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氣!

老年的一代,愛兒女但不愛澳洲

我的父母還沒有移民,而是否給他們移民一直是家裡爭論的一個焦點。

作為獨生女,我自然而然的認為父母應該跟自己一起生活,而父母,雖然願意偶爾來澳洲幫我帶帶孩子,卻總是覺得很難融入當地社會。

尤其是他們生病的時候,語言不通,自己不能去看病,什麼都得依靠我們,讓他們覺得很難過。可是,如果不移民,他們就沒有medicare公費醫療,一旦在澳洲生病,費用特別高。

上次爸爸在機場突發心絞痛,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救護車費用就超過2000澳幣,住院一天就要1800澳幣,全部自費!當時又趕上我們要買房子,雖然最後一切都好,但我爸媽覺得非常拖累我們,跟我說再也不想來澳洲了……

其他的已移民的朋友,有雙方父母輪流過來幫忙帶孩子的,也有已經付費或者排隊給父母辦了移民的,可是,在圖書館裡偶爾看到中國老人們聚在一起,都是在抱怨帶孩子太累,兒女不知感恩……我想,他們應該不是那麼幸福的……

父母移民,不易,移民的父母,也很難!

結語

來澳洲四年,我算是身邊朋友中比較幸運的,除了是否給父母移民的問題,其他事情還都是比較順風順水。

偶爾,望著窗外,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華人朋友的臉龐還會浮現在眼前,也會唏噓感歎,不知道他們現在過的怎樣。手機都換了幾個,聯繫方式都失蹤不見,雖然相遇是緣分,但終究大家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我們都在彼此的世界路過,但是移民與否,只是一個選擇,我喜歡這個城市的靜謐,你卻愛國內街頭的熙熙攘攘,雖然我也時常想念中國高效的電子商務和微信支付,但也許你也會懷念澳洲空蕩蕩的車廂和花園般的城市。

移民有移民的困難,回國有回國的辛酸,移民有移民的快樂,回國也有回國的甘甜。但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即使在不同的國度,也會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來自北京的Helen Gao是哈佛大學的博士,8年的學習,Helen Gao(高宇莘)說自己變了。

變得焦躁,變得崩潰,變得抓狂…

在世界著名媒體《紐約時報》上Helen Gao發表了一篇文章,激起了無數海外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共鳴,海外的生活,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

學業巨大的壓力

爸媽的期待

害怕老師不信任自己

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溝通和治療,

都十分的困擾Helen Gao。

哈佛博士,全世界都羡慕的稱號,然而Helen Gao現在擁有的,只有痛苦。

2015年的秋天,Helen Gao踏上了美國,哈佛格魯吉亞的楓葉色的建築,讓她想起了爸爸曾經在一張明信片後面寫的“有一天你會親眼見到它”,那是爸爸對自己兒時的期待,也是自己目標。

多年以後,真正踏進哈佛的Helen Gao卻遠沒有那麼輕鬆,相反,生活變得緊張,生活變得焦慮。Helen Gao自己用了struggle,掙扎這個詞。

每天,Helen Gao發現都能聽到自己心臟撲通撲通跳躍的聲音,討論課上,面對著一個個陌生的面孔,用自己非母語的磕磕巴巴的英文,表達著同樣磕磕巴巴的觀點….

走在校園裡,Helen Gao發現自己病了,自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沒有安全感,變得不知所措,開始數腳底下紅磚,強迫自己不去胡思亂想!

八年了,這樣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八年了,離開祖國的時間也越來越久。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在學校感覺到孤立,用一門陌生語言閱讀的沉重負擔,和在北京的親朋長久分離產生的隔膜,都開始一股腦的壓在她身上。

壓力好大!為了搞清楚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Helen Gao開始試圖反思。她觀察那段時間其他中國留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但是,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只是小小的不順利:

缺課,抱怨失眠,突然幾個月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在社交媒體上發各種矯情長文…

用現在的一個詞形容,叫做“喪”。

但是,這樣正常嗎?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在2013年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45%的中國留學生報告有抑鬱症狀,29%有焦慮症狀。

這是普遍的,但絕不是正常的。45%的比例令人吃驚!而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大學一般人群中的抑鬱和焦慮的比例只有13%。中國留學生深陷焦慮的困擾!

學業的壓力

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讓中國留學生很是頭疼,非母語的表達能力儘管在出國前已經接受了系統的訓練和學習,但是每個抵達海外的學子才會真正的知道,現實的學習語言環境和自己學習時的差異有多大。

爸媽的期待,家庭的壓力

絕大部分中國學生是父母支付全額學費來美讀書,每年的開銷至少也要30-40萬人民幣,而這大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因此,在中國留學生中,很多來自工薪階層的孩子都是父母傾盡畢生積蓄,或者賣掉房子才送出國的。

儘管在父母方面,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慷慨而減少。

一旦掛科或者學業出現問題,壓力將是致命的。

老師不信任自己

中國留學生很難和學術導師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而這無疑加深了他們的挫敗感。

在此前美國西南部一所大學針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調查中,他們都表示他們的壓力來自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甚至有人擔心,語言上的障礙可能會讓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水準。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時候一宿一宿睡不著覺,翻來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導師聊天時候詞不達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談話,或者給導師的郵件中是不是有措辭不當的地方......

得不到治療

儘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週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2017年3月2日,出國留學的甄梅梅(化名),因無法適應國外全英語教學環境以及國內外生活狀態變化,罹患上重度抑鬱症,被送回國後不到一個月墜樓身亡。

2017年2月16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傳出噩耗,20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劉薇薇,被發現在寢室內自殺身亡,1月底她曾在社交平臺發文談及抑鬱症,慘劇發生前一周,她曾發文感謝母親抵美陪伴近一個月,並表示“自己已經長大懂事”。

2016年1月25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中國留學生小陸(化名),疑因課業壓力跳入密西根湖後離世。這樣的出國迷茫慘劇數不勝數,小編最後也想要對所有的留學生說一句話:

停止自責,豐富生活!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營造輕鬆快樂的生活氛圍,給自己減壓。

不要拒絕親戚朋友們的幫助!學會向他人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豐富生活,轉移注意力,定期去遠足、郊遊、爬山、游泳等活動,亦可將自己的精力適當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

嘗試探索新事物,培養新興趣,多接觸生活陽光的一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