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上海藝術商圈”正式啟動 30家商場成為合作企業

圖片說明:來自浦東、黃浦、靜安、長寧、虹口、楊浦、普陀、閔行等8個區的30家商場成為首批“2017上海藝術商圈合作商業設施”。

東方網記者徐程4月8日報導:漫步滬上繁華商業街, 踏著前方傳來的鼓點皮黃, 耳畔是鏗鏘的京韻;在名店林立的廣場購物, 仰頭看到掛滿繪畫的牆面, 推門迎來一件充滿奇趣的裝置藝術——我們會有怎樣的感受?這種別致有趣的藝術體驗, 即將在滬上各大商圈實現。

30家“2017上海藝術商圈合作商業設施”出爐

去年11月, 由市文廣局、市商務委攜手黃浦區委宣傳部、區商務委、區文化局率先在黃浦區淮海路、南京東路商圈推出“藝蘊黃浦”系列活動,

開啟了“藝術+商業”聯動發展的創新模式, 並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受到廣大商家和市民的喜愛。 今天在新落成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2017上海藝術商圈啟動暨合作商業企業授牌儀式”隆重舉行, 全市眾多商業設施代表和藝術機構代表齊集一堂, 共同見證“2017上海藝術商圈”作為真正的“年度大賞”拉開帷幕。

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聯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共同擔任活動指導單位, 我市各區文化和商務主管部門積極支援、全市70餘家商場積極報名、70餘家國有和民營的各類藝術主體踴躍加盟。 最終, 包括展覽、裝置、演出、講壇、手工體驗等各類豐富形式在內的百余項藝術項目將在今年全年落戶浦東、黃浦、靜安、長寧、虹口、楊浦、普陀、閔行等8個區的30家商場。

這30家區域地標性商業設施, 具有強烈的藝術訴求和良好的落地配合度、以及充分實施藝術專案的戶內外空間。 他們從70余家報名商圈中脫穎而出, 幸運地成為“2017上海藝術商圈合作商業企業”, 借助上海藝術商圈這一平臺, 商業積極擁抱藝術, 藝術傾情點亮商業。

圖片說明:“昆曲王子”張軍帶來與小提琴合作的昆曲《牡丹亭》選段。

圖片說明:著名二胡演奏家段皚皚與絃樂四重奏樂隊合作帶來的弦樂五重奏《自由探戈》曲目。

“一店一方案”, 每個商圈都有絕活

如何讓文化藝術與實體商業碰撞出新火花、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經過與商家的充分溝通, 並適應流動性強的觀賞特點、結合商業設施的特殊佈局,

主辦方認為商圈藝術絕不能簡單地把劇院、美術館中的演出、展覽照搬到商場, 而要在呈現上、互動上、體驗上、時間上都進行一番精心設計。

30家商業設施各有不同的客群定位、區域特點、品牌風格, 其需求非常多元化、個性化, 主辦方通過“一店一方案”的精准輸送, 力求每一套專案配置方案都能滿足商家的訴求。 同時“一店一方案”的個性化配置, 也使人們可以在不同商圈感受到不同的藝術風格。 每個商圈都會有拿得出手的“絕活兒”, 市民大眾可以在逛街休閒中充分參與文化建設, 享受文化果實;與此同時, 上海的商場、商街也更加成為了市民的“會客室”、“生活區”和“藝術廳”。

文商聯動, 鑄造國際大都市景觀

在巴黎、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 商業與藝術的交融業已形成獨特的都市風景, 繁華商圈都有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駐足。 如今, “體驗消費”越來越成為實體商業創新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方面, “商業+文化”的模式不僅帶動消費供給、行業聯動、商業模式的創新, 也開創並推動一種適應我國經濟文化環境的“藝術主題業態”;另一方面, 文化普及獲得新管道, 藝術展示通過商業模式融入生活, 滿足人們的感性需求和藝術興趣, 使人們自覺成為精神文明的關照者與參與者。

近年來,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 市民對文化藝術等新興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 為鼓勵“文商聯動”, 上海做過多次嘗試。 2013年政府試水“環球港公共文化空間”項目,

成功打造商圈公共文化的首個示範點;“2014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藝術展”推進新型城市藝術, 商業空間進一步釋放的同時也啟動了文化生態;2016年, 上海出臺《上海市促進新消費發展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的行動計畫》, 提出依託商業地標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優勢, 鼓勵一批展覽、演出、節慶等文化項目與商圈、商街、商場聯手, 形成一批品牌化文商聯動項目。 從規模、品質、密集程度, 以及豐富性、持續性、互動性來看, “2017上海藝術商圈”無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文化與商業的交融促成“海派文化”的形成。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上海從數量領銜全國的出版社、影劇院, 到不斷崛起的海派京劇和文學, 都源于繁榮的商業文明與其背後深刻的精神需求。 而今天,創新的“文商結合”新模式,不僅是經濟成長與文化發展的交點,也是上海形成獨特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經驗的摸索。正是在傳承流變中不斷探索新的融合模式,上海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城市特徵和精神風貌。

同時,商業與文化的擁抱也體現出海派商業開放、包容的心態,傳承了上海百年商業“最快、最新、最全、最優”的商業精神。如今,上海已經邁入萬億級消費城市規模,全球零售商聚集度已達54.4%,在全球城市中位元列第三,實體商業探索創新,讓商業設施承載更多功能和內涵,為市民提供更多新的體驗和驚喜。

“一流的城市一流的經濟,一流的城市一流的文化。”上海藝術商圈不僅體現出全市“會商旅文體聯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城市公共空間更具文化底蘊,也是海派文化豐沛蘊藉的再現——藝術不再是裝飾,而是都市文化的核心。當藝術進入商圈,請駐足、欣賞、感受,沉浸在不同藝術體驗帶來的別樣驚喜。

而今天,創新的“文商結合”新模式,不僅是經濟成長與文化發展的交點,也是上海形成獨特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經驗的摸索。正是在傳承流變中不斷探索新的融合模式,上海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城市特徵和精神風貌。

同時,商業與文化的擁抱也體現出海派商業開放、包容的心態,傳承了上海百年商業“最快、最新、最全、最優”的商業精神。如今,上海已經邁入萬億級消費城市規模,全球零售商聚集度已達54.4%,在全球城市中位元列第三,實體商業探索創新,讓商業設施承載更多功能和內涵,為市民提供更多新的體驗和驚喜。

“一流的城市一流的經濟,一流的城市一流的文化。”上海藝術商圈不僅體現出全市“會商旅文體聯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城市公共空間更具文化底蘊,也是海派文化豐沛蘊藉的再現——藝術不再是裝飾,而是都市文化的核心。當藝術進入商圈,請駐足、欣賞、感受,沉浸在不同藝術體驗帶來的別樣驚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