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名大學生說新疆|感恩祖國,心系家鄉

【編者按】自治區大型網路文化活動“萬名大學生說新疆”是2017新疆“爭做中國好線民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活動自開展以來, 通過百所高校聯動、百家媒體報導、千家作品參與、萬名線民互動, 影響青年千萬人, 形成強大宣傳態勢, 齊聲共鳴唱響愛國愛疆主旋律。 從“校園接力說新疆”、“大學生暑期返鄉說新疆”、“共同感恩祝福新疆”到“海外大學生說新疆”環節, 我們將繼續推出系列優秀稿件, 充分展示大學生慶祝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感恩党、感恩祖國、熱愛家鄉、團結奮進的赤子心聲, 傳播新疆正能量。

德國留學生 地力夏提·依夏提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職工, 父母的文化水準不高, 但會用樸素的人生閱歷給我闡述做人的道理。 父母講的最多的是做人要知足感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更不會有我們如今和諧美好的生活。 我的爺爺是一名汽車駕駛員, 哪兒有重大工程, 哪兒就是他的家, 見證了許多從無到有。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跟著黨走就有饢吃”, 他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吃飽飯, 如今不僅吃得好, 衣食住行樣樣都好。 父輩們用樸素的語言訴說著老百姓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

我一路走來更是需要感恩黨和國家的教育與培養, 沒有黨的教誨、祖國的關懷就沒有如今的我!2003年, 我獲得了去內地上高中的機會。

“新疆班”當時才試行幾年, 名額少、競爭激烈, 我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在天津的高中學習經歷讓我畢生難忘。 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出疆, 第一次去首都北京, 第一次目睹最繁華的城市, 許多的第一次讓我增長了見識, 開闊了眼界。 高中那幾年是溫馨的, 來自新疆的各族學生同本地學生共同學習, 相互鼓勵, 相互幫助, 如同一家人一樣。 我們把天津當成了第二故鄉, 因為我們親愛的老師們如同我們父母一樣關愛我們。

因為國家的好政策, 加上學校老師的用心培養和各族學生的勤奮努力, 內地新疆班很多畢業生都成為所在行業的中堅力量。

帶著感恩的心, 在大學裡我努力學習, 拓展我的專業知識。 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各類獎助學金極大地減輕了家裡的經濟負擔。

沒了後顧之憂, 讓我更專心地完成學業。

2011年我進入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導師黃曉葛帶我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讓我學到了科研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和工作方法。 三年的碩士生活過得充實又有挑戰。

碩士畢業後, 我進入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工作。 入職第二年, 我很榮幸地成為第二批“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成員, 赴巴楚縣阿瓦提鎮駐村一年。 剛到基層, 讓我這個在內地求學十多年的“城市娃”處處覺得新鮮。 為了做好駐村工作, 新疆地震局制定了工作計畫並部署實施, 工作隊成員齊心協力為村民謀利益。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一點,

讓基層發展起來不能只靠“扶”, 得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智慧。 駐村工作隊員決定給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提供獎學金, 以這樣的方式鼓勵並説明有志向、求上進的村民子女。 因為教育是發展的根本, 只有人民的綜合素質高了, 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目前在南疆基層積極推行職業教育, 使每個青年有一技之長, 掌握一項安身立命的本領。 這些政策無一不體現著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

一年的基層經歷讓我成長不少, 讓我看到了基層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 回到單位後, 局領導肯定了我一年的工作表現, 鼓勵我繼續深造學習, 在專業知識上更上一層樓。

在局領導的鼓勵下, 我申請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公派項目, 並成功獲得了資助, 赴德國完成自己的博士學位。 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很難想像我會走到這一步。

我擁有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給予我的。 我在德國已經快一年了, 雖然身在國外, 但經常關注來自祖國的各種報導。 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給我們指明了新方向, 帶來了新機遇, 我期待著學成回國後, 為家鄉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