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次特別的“新聞之旅”

寧德網消息 (鄭雨桐)12月16日下午, 在福安市溪尾鎮溪邳村, 福建師範大學、泉州師範學院學生與媒體記者依依不捨地揮手告別。 至此, 為期5天的“青年新聞人基層共學十九大”聯合採訪活動正式落下帷幕。

時光回溯。 12日, 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青年新聞人基層共學十九大”聯合採訪活動在福州正式啟動。 包括高校老師、高校學生、媒體記者等在內的52名寧德線採訪團成員, 帶著勃勃的興致和滿滿的期盼, 乘車前往寧德進行採訪實踐、共學十九大精神。

5天來, 寧德線採訪團先後深入壽寧縣下黨鄉、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福建省天湖茶業有限公司、福鼎市硤門佘族鄉柏洋村、寧德核電站、福安市溪尾鎮溪邳村等地,

以青年新聞人的視角採訪基層幹部群眾學習十九大精神的心得體會, 報導基層幹部群眾建設新寧德的精神面貌, 感受甯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效。 這次特別的“新聞之旅”, 對於青年新聞人來說, 不僅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同時也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體驗之旅”

“這是充實的一天, 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一天。 我們真正深入基層, 邊走邊看、邊聽邊記, 增長了閱歷、激發了感悟。 ”13日, 當寧德線採訪團前往“第一站”壽寧縣下党鄉時, 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學生郭欣由衷地感慨,

這樣的體驗, 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才能獲得, 在城市中無法感受。

從下黨, 到赤溪, 到柏洋, 再到溪邳, 青年新聞人深入最基層, 傾聽窮困艱苦的辛酸故事, 瞭解披荊斬棘的奮鬥歷程, 感受與時俱進的發展篇章。

脫貧致富, 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正確決策, 離不開貧困群眾自身的艱苦奮鬥, 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同心協力。 福建省天湖茶業有限公司致力扶貧事業, 便是其中一個典型, 也讓青年新聞人感受頗深。

“看到這麼多人共同為了社會發展、群眾致富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們很受感動。 黨的十九大提出,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我們青年人應該要更加努力學習, 將來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泉州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學生梁培鑫說。

這是一次受益匪淺的“學習之旅”

5天的行程, 不僅有體驗, 也有學習, 青年新聞人對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感悟。

“十九大召開之後, 生活方方面面的變化是隨處可見的, 這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13日上午, 在壽寧縣下黨鄉, 黨的十九大代表、福建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技術總監葉旦旺與青年新聞人分享他參加十九大的所見、所聞、所想, 以及他對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14日下午, 閩東日報社原總編輯王紹據在赤溪村, 通過講述自己53年的新聞工作經驗和33年的扶貧經歷, 為青年新聞人做了一場題為《赤溪扶貧與新聞》的講座, 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新聞人應保持四個“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讓青年新聞人對新聞事業和新聞理想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葉旦旺代表和王紹據前輩的分享, 讓我們受益匪淺。 作為未來可能加入新聞隊伍的學子, 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積極采寫出更多反映現實、反映民生的作品, 踐行青年新聞人的使命。 ”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學生李奕彤說。

這是一次豐富多彩的“青春之旅”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赤溪村, 大家看到的就是赤溪村當地手工製作的白茶……”一台手機、一個麥克風, 來自泉州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的學生蔡楓苗和黃子晴通過直播將當天的採訪內容進行發佈。

除了運用當下最流行的傳播方式, 這支飽含“青春氣息”的隊伍在每日採訪活動中,

成員之間也都會互相配合、交流探討, 不僅提高了活動的參與度, 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互動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