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可靠電力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12月19日, 三明瓦莊(寧化)220千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工作, 計畫於本月底啟動試運行。 該工程投運後, 將有效滿足三明西部地區用電負荷發展需求, 進一步完善三明電網網架結構, 提升供電可靠性和穩定性。

現代社會, 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電。 近年來,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不斷加大電網建設投資力度, 建設堅強智慧電網, 為福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

福建省建成了浙江至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 全省九地市已經形成500千伏“沿海雙廊道、全省大環網”網架結構,

各地區220千伏網架更加堅強可靠。 同時, 2012-2017年, 國網福建電力累計安排配電網資金超過500億元, 提高城市配網智慧化水準, 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福建電網安全運行水準大幅提升, 電能的供給品質效率也有了大的提升。 與2012年相比, 2016年福建省城市、農村停電時間分別降低了42%、28%。

輸變電設施作為電能生產、輸送、供應的主要載體, 是重要的社會公共設施, 其安全穩定運行對保證電力供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 在輸變電設施建設過程中, 個別群眾受經濟利益驅使, 搶種搶蓋, 漫天要價, 造成政府規劃批准的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無法落地實施。 甚至有的群眾缺乏電力科普知識, 對輸變電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缺乏瞭解,

對各類謠言偏聽偏信, 常常以所謂輻射會傷害健康為由阻撓工程實施, 造成部分地區用電遭遇“卡脖子”問題, 有電供不上。

220千伏洪梅輸變電工程, 於2012年10月25日開工, 原計劃2014年10月30日投產, 但周圍個別群眾以輸變電設施有輻射影響為由, 阻撓施工, 致使該工程至今無法投運。 該工程的滯後已造成南安北部地方用電緊張。

建設中的輸變電設施受到阻擾, 運行中的輸電線路和變電站也不能倖免。 甚至出現了個別群眾為達個人目的, 以輸變電設備產生電磁輻射為由, 對運行中的輸變電設施實施破壞, 影響到電網的正常運行。

事實上, 輸變電設施等電力建設項目從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到工程開工建設都經過專家論證和政府的各級審批。

電網企業根據國家環保總局18號令《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在專案建設之前均邀請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對專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並經過專家評審, 環保主管部門批准, 方能動工建設。 項目建成後還要經過環保竣工驗收才能投入試運行;在日常運行時, 國家環保部門也會不定期對其進行環評監測。

“一方面, 居民希望電網建設改造升級保障可靠供電, 另一方面由於對‘電磁輻射’認識上的誤區, 又不願意輸變電設施建在自家附近, 導致輸變電設施建設改造尤其是變電站建設的阻力相當大。 ”國網福建電力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說。

電力是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也是服務群眾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能源,

對建設運行中的輸變電設施進行阻擾、破壞, 最終受影響的還是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與生活正常用電, 同時這些不當行為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國網福建電力呼籲廣大民眾要尊法、守法, 理解和支持輸變電設施建設運行, 共同維護良好的供用電環境。

連結:輸變電設施會產生“電磁輻射”嗎?

近幾年, 由於缺乏對電磁輻射的正確認識, 造成人們對電磁輻射聞之變色、避之不及, 對輸變電設施會不會產生電磁輻射也產生疑慮。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人們常說的“電磁輻射”是什麼?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 一般指頻率在100000赫茲以上高頻率的電磁波, 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

電磁波向空中發射的現象叫電磁輻射, 過量的電磁輻射就形成了電磁污染。 電磁輻射無處不在, 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 比方說比方說廣播電視信號的無線傳輸、家裡使用的家用電器(微波爐、電磁爐)等, 就是通過高頻率的電磁波傳送發射的, 其存在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不等同於電磁輻射污染, 只有當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才會造成污染。

而高壓輸電線及變電站周圍存在的交流50赫茲極低頻的電場、磁場, 稱為“電磁場感應”, 一般不稱之為電磁輻射。 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是以“場”的形式存在。 與高頻率的電磁波產生能量發射到空間現象的電磁輻射不同, 輸變電設施的能量實際上是沿導線傳播的, 並不具備向周圍“發射”的特徵。其附近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分別單獨存在,不會在相互轉變中向外傳播,也就是說不會產生電磁輻射。按國際和國家標準,100000赫茲以下頻率的電源因輻射量太小,它們基本不會發射電磁波。我國輸變電設施的頻率為50赫茲,比100000赫茲小2000倍,僅僅產生的是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

針對公眾對電磁場健康影響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96年開始,就組織開展了全球性的,針對電磁場暴露健康與環境影響的全面風險評估(該項目名為“國際電磁場計畫”,歷時逾10年,8個國際專業機構及近60個成員國共同參與,中國於1998年正式加入該計畫)。至2007年,WHO針對極低頻(O赫茲~100赫茲,包括電力工頻50赫茲或60赫茲)電場與磁場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已正式完成。在WHO官方文件《電磁場和公眾健康:極低頻場暴露(Fact sheet No.322)》中,WHO工作組作出了“對於公眾通常遇到的極低頻電場水準,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的明確結論。

衛生部門以及電力系統均曾對輸變電設施操作員、維修工等長期近距離接受輸變電工程工頻電磁場工作人員進行密切的健康監測,沒有發現任何因電磁輻射致病的案例,也說明了輸變電設備低頻的電場、磁場是安全的。

並不具備向周圍“發射”的特徵。其附近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分別單獨存在,不會在相互轉變中向外傳播,也就是說不會產生電磁輻射。按國際和國家標準,100000赫茲以下頻率的電源因輻射量太小,它們基本不會發射電磁波。我國輸變電設施的頻率為50赫茲,比100000赫茲小2000倍,僅僅產生的是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

針對公眾對電磁場健康影響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96年開始,就組織開展了全球性的,針對電磁場暴露健康與環境影響的全面風險評估(該項目名為“國際電磁場計畫”,歷時逾10年,8個國際專業機構及近60個成員國共同參與,中國於1998年正式加入該計畫)。至2007年,WHO針對極低頻(O赫茲~100赫茲,包括電力工頻50赫茲或60赫茲)電場與磁場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已正式完成。在WHO官方文件《電磁場和公眾健康:極低頻場暴露(Fact sheet No.322)》中,WHO工作組作出了“對於公眾通常遇到的極低頻電場水準,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的明確結論。

衛生部門以及電力系統均曾對輸變電設施操作員、維修工等長期近距離接受輸變電工程工頻電磁場工作人員進行密切的健康監測,沒有發現任何因電磁輻射致病的案例,也說明了輸變電設備低頻的電場、磁場是安全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