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飯後散步有講究,5個技巧輕鬆“走”出好身材!|技巧

常言道“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尤其是如今手機步行app和穿戴設備的流行, 更調動了大家健身的積極性。 專家提醒, 散步也要講究科學,

飯後散步是有禁忌的。 飯後散步有哪些講究?怎樣走才有助於減肥呢?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飯後30分鐘內不宜散步

因為剛吃完飯, 人體的血流會集中到胃, 用以消化食物。 如果此時開始運動, 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和肌肉, 胃的血液供應就減少了,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對於糖尿病患者, 專家建議餐後2小時再做步行運動。

晚飯後散步更適宜

中醫認為, 人在上午的氣血運化屬陽氣, 到午時開始生陰, 是養心的時間。 午飯後, 約11點到下午1點期間, 靜坐一刻鐘, 不但可以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而且有助於推動血液運行, 間接起到養神、養氣、養筋的作用。

步行速度量力而行

對於健康群體, 1分鐘步速一般不應低於140步。 因為這種步速不僅熱量消耗大, 而且對於心肺功能、體力、耐力、肌肉關節力量等都有明顯的促進。 正常狀態下, 人的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 進行適宜的運動量後, 心率為平常的150%左右, 即約為90~150次/分。 對慢性病患者, 建議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 每次堅持30分鐘,

且每星期要運動5次以上。

技巧1:抬頭挺胸、背部“收攏”

散步時應保持正確的姿勢, 有些人喜歡背著手走路, 這樣既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 又不利於身體放鬆, 因而不能獲得最佳的運動效果。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抬頭挺胸, 背部稍稍向後“收攏”, 這樣可以防止肩頸背部出現疼痛。

眼睛目視前方3-6米的地方, 步伐比日常走路略大, 擺臂幅度相應增大一些。

技巧2:腹部收緊

如果是走平路, 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縮小腹上, 走路時臀部適當地向前扭動, 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

技巧3:想瘦身走坡路

研究發現, 在跑步機上快走, 大約50%的熱量消耗來自脂肪燃燒;如果快跑, 只有35%的熱量消耗來自脂肪燃燒。 如果想要讓消耗的熱量加倍, 不妨試試爬坡快走, 其運動強度介於走路和快跑之間, 在相同時間內能夠消耗更多的熱量, 既減脂又減重。 需要提醒的是, 無論是跑步機還是公園、操場等運動場所, 老年人最好不要嘗試太陡的坡, 以免膝關節受損。

技巧4:快慢交替走

實驗發現, 走路時通過快速和慢速的交替進行,

卡路里的消耗量可以增加20%。 這就意味著在慢走散步一段時間之後, 時不時的加速走一段。 這樣既能起到散步散心的作用, 又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技巧5:加大走路姿勢幅度

優雅的庭前信步肯定是減不了肥的, 適當加大跨步長度, 有意識地搖擺雙臂, 大步流星走, 能帶動腿部和手臂的肌肉。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

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冠心病、心絞痛的人

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

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貧血、低血壓的人

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來說,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不在坡多地方散步。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老年骨性關節炎,這也與不當散步有關係。爬坡或是爬樓梯會導致膝關節負荷過重,加重關節磨損。

要選擇好散步地點。人體在運動時,需氧量高。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對全身有益哦。

最好不要背著手走路。有的老年人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實背著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因此不能達到最好運動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窪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抬頭、挺胸、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

運動量過小不算是鍛煉。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算散步。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起不到運動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做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鐘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鐘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為宜,最高也不過在125次/分鐘範圍內。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哦。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

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冠心病、心絞痛的人

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

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貧血、低血壓的人

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來說,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不在坡多地方散步。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老年骨性關節炎,這也與不當散步有關係。爬坡或是爬樓梯會導致膝關節負荷過重,加重關節磨損。

要選擇好散步地點。人體在運動時,需氧量高。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對全身有益哦。

最好不要背著手走路。有的老年人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實背著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因此不能達到最好運動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窪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抬頭、挺胸、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

運動量過小不算是鍛煉。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算散步。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起不到運動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做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鐘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鐘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為宜,最高也不過在125次/分鐘範圍內。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