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民航氣象資訊實現全面共用:《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資料共用與服務雲平臺》專案通過驗收

12月21日, 由民航局空管辦和氣象局相關單位合作研製的《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資料共用與服務雲平臺》專案通過驗收。 該平臺實現了民航氣象資訊在國家層面的全面共用, 是中國氣象和中國民航氣象資源分享的歷史性突破, 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航班運行效率, 提升我國氣象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該專案通過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等技術, 向運輸航空、通用航空活動的航空公司、機場、空管、運行監控等主體, 提供氣象大資料和預報預警產品共用與服務, 進一步解決航路和區域氣象資料缺乏、低空氣象資訊服務不足、航空運行過程氣象資料獲取效率不高、強對流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滯後等問題。

該平臺分二期研究開發, 第一期的主要任務是在雲上布資料, 搭建大資料共用平臺, 第二期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開發結冰預報產品、顛簸預報產品、運輸機場短時臨近預報產品、全國主要航路強對流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產品。 第一期任務已於2017年5月完成, 第二期任務於2017年12月初全部完成。

在氣象資料共用方面, 目前, 平臺已實現全國氣象部門自動氣象站、閃電定位儀、多普勒天氣雷達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的觀測資料及產品、日本等國的氣象衛星的觀測資料及產品、歐洲中心和美國等國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產品、中國氣象局的數值天氣預報產品、氣象部門的全國城鎮精細化預報指導產品、航空器下傳的氣象資料、民航機場自動氣象觀測資料等12大類386種資料的共用。

在氣象預報預警方面, 平臺為民航各類用戶研發提供了大氣物理量預報產品、災害性天氣預報產品、全國區域結冰預報產品、全國區域顛簸預報產品。 為了降低強對流等天氣對飛行的影響, 該平臺專門研製提供了全國各運輸機場雷暴、強降水、冰雹、龍卷、大風等強天氣和低能見度短時臨近(0-2小時)預報產品和京廣、京滬、滬廣、京昆等航路的雷暴、強降水、冰雹、龍卷、大風等短時臨近(0-2小時)預報產品。

該平臺還為航空公司、機場、通用航空企業等航空活動主體提供基於互聯網的免費服務,

提高其氣象資訊獲取的效率和便捷性, 每年將為民航行業節約運行成本估計至少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這是國內首個基於互聯網面向通用航空提供氣象資訊和產品的平臺。 此外, 平臺的線上運行還為氣象服務的市場化提供條件, 奠定了氣象資料基礎, 將對改變民航氣象單一服務主體的現狀發揮重要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