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6歲做學徒工,幫眾多杭商紮根上海,他在蕭山有個什麼樣的家?

她之家

2017年第三季度

杭州市“最美家庭”

在眾多杭商心目中, 倪伯祥是個很有分量的名字。 尤其對於在上海打拼的杭商, 他是可以依靠的老大哥。

2010年, 他當選杭州駐滬企業聯合會會長後, 將會員單位擴展到了700多家。 他幫助杭商們紮根上海、反哺家鄉, 走向國際化。

人前風光, 倪伯祥一路走來, 銘刻了幾多壓力與辛苦。

01

從16歲的學徒工

到蕭山第一批萬元戶

倪伯祥在家裡排行老三, 是唯一的男孩子, 但他並沒有因此成為被嬌寵的人。 16歲那年, 他就成為了一名建造學徒工, 天天和鋼筋、水泥、瓦礫打交道。

因為踏實肯幹, 沒多久他就積累起人生中第一筆財富。 經濟寬裕了, 但他註定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 改革開放後, 他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開始自己承包工程。

到80年代, 倪伯祥已經是廣播天天播報的蕭山第一批萬元戶。

02

搶灘上海:擦亮杭商金字招牌

倪伯祥的夢, 不止步于蕭山。 1986年, 他決定去別人口中的“大都市”上海闖蕩。

在一幫弟兄的支持與跟隨下, 平復了略有忐忑的心緒, 他和50多個年輕小夥一起, 帶著百萬資產, 向上海發起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得益于杭商勤勞誠信的名聲, 到上海後他們馬上拿到了某家國企的工程大單。

僅用半年時間, 倪伯祥和兄弟們就保質保量完成了工程。 客戶信任日益累積, 承接的項目也越來越大, 倪伯祥的名字逐漸成為上海建築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他承接的多個項目獲得了上海市建築行業工程品質的最高榮譽獎“白玉蘭杯”,

2015年圓通速遞總部大樓施工專案還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獎”。

自家的品牌站穩了腳跟,

他開始更多地聯絡在滬的兄弟企業,

幫助新企業紮根上海,

聯合大企業謀求深遠發展。

2010年, 他當選為杭州駐滬企業聯合會會長。 “商會就是杭州企業在上海的娘家, 大家都是從西湖邊走出來的, 應該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把杭州企業的品牌打出去。 ”

面對上海數量眾多但相對鬆散的杭商, 倪伯祥辦活動、促合作, 想方設法將大家凝聚在一起。 他還多番走訪全國各省駐滬商會, 向他們討教辦會經驗, 彌補自身商會管理中的不足。

在倪伯祥的耕耘下, 商會為企業提供了各種服務與解決方案, 説明不少杭州企業紮根上海。 商會還整合了國際資源, 與70多家駐滬總領館與25家國際商會建立了良好聯繫, 為杭商走向世界舞臺、政府的國際招商引資提供了便利。

03

“風雲杭商”背後的家庭

出走滬上大半生,取得的成就眾口相傳,影響甚廣,但倪伯祥的鄉關情結從未淡去。

在他心裡,蕭山黨灣鎮不只是他出生的地方,更是建築之夢開始的地方。

黨灣鎮是“建築名鎮”,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出現了建築隊。倪伯祥的父親是党灣第一代建築師。倪伯祥選擇建築業作為人生事業,是受父親的影響,而父親的言傳身教,把他引向了今天的成就。兒時,父親反復跟他說一句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他踐行了這句話。

他有嚴父慈母,還有一位賢妻。為了不讓倪伯祥被家中的事務分心,妻子把家裡家外操持得有條不紊,悉心照顧老人,耐心培養孩子。兩人的兒子現在是蕭山區政協委員,愛崗敬業,正直善良,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家人歡喜和睦,充滿天倫之樂。雖然倪伯祥聲名在外,全家人從沒因此隔絕鄉鄰,覺得自家有多特殊。

他們時常參加村裡的活動,比如美麗庭院建設中,一家人帶頭在庭院、門前、屋後、路旁等閒置空地種滿了花和樹,帶動了更多村民改善居住環境。

村裡有發展規劃,他們總會捐錢出力、出謀劃策,希望鄉鄰一年更比一年好。

無論行多遠,

鄉關和小家就在那裡,

為遊子點一盞燈,靜待歸來。

素材來源/杭州市婦聯兒童部、蕭山婦聯

03

“風雲杭商”背後的家庭

出走滬上大半生,取得的成就眾口相傳,影響甚廣,但倪伯祥的鄉關情結從未淡去。

在他心裡,蕭山黨灣鎮不只是他出生的地方,更是建築之夢開始的地方。

黨灣鎮是“建築名鎮”,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出現了建築隊。倪伯祥的父親是党灣第一代建築師。倪伯祥選擇建築業作為人生事業,是受父親的影響,而父親的言傳身教,把他引向了今天的成就。兒時,父親反復跟他說一句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他踐行了這句話。

他有嚴父慈母,還有一位賢妻。為了不讓倪伯祥被家中的事務分心,妻子把家裡家外操持得有條不紊,悉心照顧老人,耐心培養孩子。兩人的兒子現在是蕭山區政協委員,愛崗敬業,正直善良,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家人歡喜和睦,充滿天倫之樂。雖然倪伯祥聲名在外,全家人從沒因此隔絕鄉鄰,覺得自家有多特殊。

他們時常參加村裡的活動,比如美麗庭院建設中,一家人帶頭在庭院、門前、屋後、路旁等閒置空地種滿了花和樹,帶動了更多村民改善居住環境。

村裡有發展規劃,他們總會捐錢出力、出謀劃策,希望鄉鄰一年更比一年好。

無論行多遠,

鄉關和小家就在那裡,

為遊子點一盞燈,靜待歸來。

素材來源/杭州市婦聯兒童部、蕭山婦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