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個帶有“林”字的地級市,風景真是美翻了

桂林是世界旅遊研究中心, 是萬年智慧聖地;國務院定位為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旅遊勝地、國際旅遊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國面向歐亞、連接東盟的區域性文化旅遊重要國際化城市。

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永久舉辦地。

桂林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

是地區重要科教中心, 至2016年, 桂林有高校12所, 集結全區過半的省屬重點大學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現有廣西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丶桂林理工大學、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等院校, 是履行國家戰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重要城市。

著名景點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一流傳千古、影響海內外的詩句, 讓沒去過桂林的人心馳神往。 它出自南宋一個叫王正功的官員之手。 王正功(1133~1203年), 字承甫, 原名慎思, 字有之, 因避宋孝宗趙眘(讀“慎”音)諱, 改名。 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他在桂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兩年, 卻留下了如此厚重的饋贈。

嘉泰元年(1201)年王正功賦詩留下桂林山水詩歌千古絕唱位於獨秀峰

陽朔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桂林市區南面, 屬桂林市管轄, 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 建縣始于隋開皇十年(590年), 距今已1400餘年。 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 有耕地2萬公頃, 全縣總人口30萬人, 轄6鎮3鄉, 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灕江

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 屬珠江水系。 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灕江見聞貓兒山, 貓兒山是個林豐木秀, 空氣清新, 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 灕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 東納黃柏江, 西受川江, 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匯靈渠水, 流經靈川、桂林、陽朔, 至平樂,

匯入西江, 全長437公里。 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 稱灕江。

象鼻山

又稱儀山、沉水山, 簡稱象山, 位於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 海拔200米, 高出江面50米, 長108米, 寬100米, 山體占地1.3萬平方米。 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構成, 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臨江汲水, 因而得名。

餐飲

餐飲特點

桂林的吃在全國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風味獨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風味于一體,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響比較大,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餐館自然也以適應桂林人的口味為首選。

當然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餐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淮揚菜、閩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氣候。時尚餐飲也在桂林悄然興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簡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

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涼拌粉等。

桂林三寶

桂林三寶是指桂林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

因而得名。

餐飲

餐飲特點

桂林的吃在全國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風味獨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風味于一體,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響比較大,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餐館自然也以適應桂林人的口味為首選。

當然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餐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淮揚菜、閩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氣候。時尚餐飲也在桂林悄然興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簡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

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涼拌粉等。

桂林三寶

桂林三寶是指桂林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