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英國海軍未來30年裝備建設動向

2017年9月6日,英國國防大臣法倫向議會提交了題為《國家造艦戰略:英國海軍造艦的未來》(後文簡稱《國家造艦戰略》)。 通過該戰略,使外界較為全面的瞭解到英國海軍未來30年的造艦計畫及其對英國海軍和造船工業的影響。

▲現任國防大臣法倫表示英國95%貿易通過海運完成, 因此只有建造強大的海軍艦隊才能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

《國家造艦戰略》出臺背景

作為西歐島國,英國歷史上曾通過強大的海軍稱霸世界,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美譽。 目前英國仍是全球第5大經濟體和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其海軍實力在全球仍不可小視。 但英國並不滿足,仍想重新恢復昔日“大英帝國”海軍的榮光,傾力打造強大的未來海軍艦隊。

英國國防大臣還為英國建造戰艦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現任國防大臣法倫表示,英國95%貿易通過海運完成,因此只有建造強大的海軍艦隊才能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

而隨著美國全球反恐、反海盜、打擊地中海的非法移民等海上安全任務需求的增加,英國維持龐大海軍艦隊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法倫還認為,隨著“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和“無畏”級戰略核潛艇服役,英海軍還需要未來防空驅逐艦和未來護衛艦執行防空和反潛任務,維護前兩者的安全,並能獨立執行部署任務執行海上安全行動。

鑒於前述原因,英國防部授權約翰·派克爾就英海軍作戰需求變化編寫《英國造船獨立評估》報告,2016年11月29日正式提交國防部。 該報告指出英海軍目前存在眾多問題:現役艦船大部分超期服役,而新型艦船項目啟動太晚導致採購成本增加、採購艦船量減少;採購新型艦船需求、成本、建造進度時間表不明確,沒有制定長期戰艦採購戰略計畫;對外軍艦出口不成功(因設計落後、政府對外協調不夠、船廠設施和技術落後)等。

根據該建議報告,2017年9月6日英國國防部發佈了《國家造艦戰略:英國海軍造艦的未來》。

▲26型反潛護衛艦概念圖

《國家造艦戰略》概要

2017年9月6日《國家造艦戰略》發佈後,英國國防大臣法倫親自赴議會向與會議員介紹相關情況,希望獲得議會支援,儘快撥款設計和建造未來艦船。

根據該戰略,英國海軍將採購先進的未來戰艦,打造由 “伊莉莎白女王”級未來航母、未來防空驅逐艦、26型反潛護衛艦、31E型多功能護衛艦、兩栖艦、固體支援艦、水雷對抗與水文測量船、海上安全艦、輔助油船、艦隊固體支援艦、醫院船等組成未來艦隊。 其中,“伊莉莎白女王”級未來航母是英海軍未來艦隊的核心。 未來防空驅逐艦、26型反潛護衛艦、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是航母的貼身護衛,尤其是26型反潛護衛艦、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是英國未來10年水面艦艇建造的重點專案。

根據該戰略,英國組建了新的政府相關管理機構,包括跨政府部門贊助委員會、用戶委員會和造艦專案戰略委員會,對各造艦項目實施嚴格監督,協調造船企業與海軍採購需求。 其中,跨政府部門贊助委員會由負責軍事能力的英軍副國防參謀長任主席,成員來自國防部、海軍、內閣辦公室、財政部、基礎設施與專案管理局、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國際貿易部,跨政府部門贊助委員會負責制定《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 用戶委員會由英海軍參謀長任主席,成員來自國防大臣辦公室、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海軍需求局、海軍財政局、民船企業的專家,負責執行《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監督從艦船項目立項、項目資金撥付到艦船最終交付的全過程,每年向跨政府部門贊助委員會彙報工作。 造艦專案戰略委員會由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經驗豐富的商船建造船廠、戰艦建造船廠派出的專家組成;造艦專案戰略委員會根據使用者委員會授權對艦船成本、建造進度時間表和性能進行專案管理、監督,每季度向用戶委員會彙報,同時為戰艦建造船廠提供建造建議,確保按質按量建造,滿足未來作戰需求。

該戰略規定每個造艦專案必須設一個政府機構如採購辦公室(提供相關能力需求),設定固定的專案預算。此外,該戰略還規定了未來軍艦如何簽訂合同、設計技術風險、用戶與造船廠的合作等事宜。

根據該戰略,未來軍艦將採用更新、更加具備競爭力的技術及根據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建造,軍方與造船廠就艦船技術革新、服役後維護保養、訓練進行及時溝通與協調。根據該戰略,所有未來艦船必須通過國內船廠公開招標,甚至鼓勵國內船廠與國外船廠合作,但首席承包商必須英國船廠,只能利用英國鋼材在英國船廠建造,並為艦船提供售後維護和支援。

該戰略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提出了《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為英國海軍未來艦船採購提供指導,確保英國海軍能保持對潛在對手的作戰優勢,捍衛英國領土和領海安全,維護海內外利益,同時維持造船工業的繁榮。

▲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方案想像圖

《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

《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規定了未來30年艦船採購艦型、對新型艦艇建造時間進度,對英國海軍未來戰艦採購和船廠造艦予以指導。強調維持核遏制、常規遏制、突擊特遣部隊、海上安全和船運能力的優勢。儘管前述採購計畫中沒有提及採購4艘“無畏”級戰略核潛艇,但英國海軍仍會根據目前計畫繼續建造該級潛艇,提升其核遏制能力。

“伊莉莎白女王”級未來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2014年7月14日下水,有望年內服役;2號艦“威爾士親王”號2017年9月8日下水,預計英國在2043至2047年間研發其替代型。該級艦長280米,寬73米,吃水11米,航速超過26節,航程10000海裡,排水量65000噸,艦員編制679人,加上航空大隊人員,共1600人,可搭載各型飛機40架。該級航母將是未來英海軍航空兵最重要的起降平臺,具備海上打擊、瀕海機動、指揮控制等能力,是英國海軍未來最重要的海上打擊力量。

未來防空驅逐艦

英國海軍現役6艘最新型的45型驅逐艦(首艦“勇敢”號2009年服役,2013年6艘全部服役完畢)是英國海軍目前作戰能力最強的防空驅逐艦。但英國海軍仍決定2017年開始研製未來防空驅逐艦,2024年進行未來能力論證,預計2033至2037年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該型艦將具備執行防空反導任務的能力。

26型反潛護衛艦

英國海軍最初計畫採購13艘26型反潛護衛艦。但根據2015年《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報告,英海軍將之減少至8艘,取代8艘23型護衛艦。為了加強監管,英國防部已成立26型反潛護衛艦專案交付委員會。該委員會人員來自政府和造船企業,監督項目進展。

2017年7月2日首批3艘26型反潛護衛艦被BAE系統集團拿下,將在克萊德船廠建造,每15-18個月交付1艘;BAE系統集團還希望拿下其餘5艘訂單。首艦“格拉斯哥”號2017年7月20日鋪設龍骨,計畫2026年服役,2027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35年8艘全部交付完畢。該型艦長149.9米,寬20.8米,航速高達26節,航程超過7000海裡,標準排水量6900噸,滿載排水量8000噸,艦員編制118人。裝備1座MK41型2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美制“戰斧”巡航導彈、遠端反艦導彈和“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等),1座多功能垂直發射系統(發射防空導彈,備彈48枚);該型艦還可搭載1架AW159型“野貓”反潛直升機(攜2枚反潛魚雷)和1架AW101型“灰背隼”反潛直升機(攜4枚反潛魚雷)。該型艦將與45型防空驅逐艦一道編入海上特混大隊,為航母編隊和戰略核潛艇提供反潛護航。

該型艦還可根據海外使用者需求進行改裝出口。目前,對該型艦表現出濃厚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土耳其、馬來西亞、紐西蘭等。

31E型多功能護衛艦

根據2015年《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報告,英國海軍將原計劃取消的5艘26型反潛護衛艦更換為採購5艘噸位更小的31E型多功能護衛艦。31E型多功能護衛艦專案由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管理。

該型艦設計方案目前正在激烈競標中。該型艦將由英國幾家船廠分段建造,最終組裝船廠採用競標方式產生,目前還沒有確定。招標工作於2017年9月7日正式啟動,2018年第4季度定型,首艦2019年開建,將於2023年服役。單艦造價2.5億英鎊,每隔12個月交付1艘。據悉,該型艦要求採用模組化設計,長117米,寬15米,排水量約5000噸,艦員編制80-100人,裝備76毫米口徑主艦炮(1門)、防空導彈、遠端反艦導彈、反潛魚雷等,可搭載1架10噸級直升機,將部署到世界熱點地區保持前沿存在,執行防空、反艦和反潛任務。

英國海軍計畫採購5艘31E型多功能護衛艦取代5艘23型護衛艦;根據需求還可以採購更多,將來還可將退役的二手艦出售。由於英制戰艦的海外用戶希望採購噸位更小戰艦,因此英國還可根據該型艦研發2000-4000噸間的子型號,配備不同的武器和感測器系統,主要用於出口開拓海外市場。

未來兩栖艦

英國海軍現有1艘“海洋”級兩栖攻擊艦(計畫2018年退役)、2艘“海神之子”級兩栖船塢運輸艦和3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為提高兩栖作戰能力,英國計畫於2017年開始研製未來兩栖艦,2024年進行未來能力論證後決定,2033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其他輔助艦船

其他輔助艦船包括未來水雷對抗與水文測量船、未來海上安全艦、未來輔助油船、未來艦隊固體支援艦、未來醫療船。其中,未來水雷對抗與水文測量船將於2020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28年至2032年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海上安全艦將於202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輔助油船2023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28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艦隊固體支援艦將採用國際招標,利用軍用標準建造,配備大量民用裝備,以強化軍民融合,降低設計建造風險,2020年初建造完畢,2025年左右交付服役;未來醫院船2028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35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為英海軍提供未來海上醫療能力。

《國家造艦戰略》的影響

英國《國家造艦戰略》,明確規定《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全面提升英海軍未來作戰能力,突出介紹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採購戰略,將其作為英國未來對外銷售的主打產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維持造船工業的繁榮。

全面提升英海軍作戰能力

英海軍現役77艘主要艦艇和174架飛機。其中,主戰艦艇包括1艘“海洋”級輛攻擊艦、2艘“海神之子”級兩栖船塢運輸艦、3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6艘45型防空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10艘核潛艇(含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3艘“機敏”級、3艘“特拉法爾”級攻擊型核潛艇)。未來造艦計畫基本完成了海軍裝備的全部換新,對海軍作戰能力的提升幫助較大。

政府與造船廠協同開拓國際市場

英國具有較強的戰艦設計和建造能力,能建造大至航母、小至巡邏艇的海軍艦艇,其外銷艦艇在國際上佔有較大份額。如加拿大海軍現役4艘英制“維多利亞”級潛艇;巴西海軍現役2艘22型護衛艦(已退役2艘);澳海軍現役1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智利海軍現役3艘23型護衛艦和1艘22型護衛艦;羅馬尼亞海軍現役2艘22型護衛艦等。

《國家造艦戰略》規定,未來戰艦可根據海外使用者需求研製出口型;海外用戶必須為英國關鍵盟友和國際夥伴;未來戰艦由國際貿易部國防安全局、國防部出口政策局、海軍和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組成跨部門委員會和船廠聯合負責開拓出口市場,由國際貿易部國防安全局局長負責協調,甚至首相、國防大臣不惜親自出馬向海外用戶推銷,以政府對政府的方式盡可能擴大未來戰艦的出口。

提升造艦能力,促進經濟繁榮

儘管近年來英國受歐債危機影響經濟不景氣,英鎊在脫歐影響下對美元、歐元疲軟,但仍是北約第3大軍費開支國,未來10年整個國防採購計畫投資為1780億英鎊(2300億美元),其中至少投資630億英鎊(約800億美元)採購海軍艦艇。《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勾畫的未來艦隊將為英國造船工業提供強勁動力和造艦需求,使英國船廠從中受益。英國現有從事造船和與造船有關(提供零部件和支援裝備等)的工人11.1萬和6800家公司,每年為英國創匯130億英鎊,僅造艦和艦船維修達到20億英鎊。英海軍未來艦隊將吸引大量船廠、研究所、大學、當地政府參與,使船廠能建造更具競爭力的艦船,培養了更多的造艦工人,提升造艦能力,促進造船工業的繁榮。

造艦專案戰略委員會由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經驗豐富的商船建造船廠、戰艦建造船廠派出的專家組成;造艦專案戰略委員會根據使用者委員會授權對艦船成本、建造進度時間表和性能進行專案管理、監督,每季度向用戶委員會彙報,同時為戰艦建造船廠提供建造建議,確保按質按量建造,滿足未來作戰需求。

該戰略規定每個造艦專案必須設一個政府機構如採購辦公室(提供相關能力需求),設定固定的專案預算。此外,該戰略還規定了未來軍艦如何簽訂合同、設計技術風險、用戶與造船廠的合作等事宜。

根據該戰略,未來軍艦將採用更新、更加具備競爭力的技術及根據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建造,軍方與造船廠就艦船技術革新、服役後維護保養、訓練進行及時溝通與協調。根據該戰略,所有未來艦船必須通過國內船廠公開招標,甚至鼓勵國內船廠與國外船廠合作,但首席承包商必須英國船廠,只能利用英國鋼材在英國船廠建造,並為艦船提供售後維護和支援。

該戰略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提出了《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為英國海軍未來艦船採購提供指導,確保英國海軍能保持對潛在對手的作戰優勢,捍衛英國領土和領海安全,維護海內外利益,同時維持造船工業的繁榮。

▲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方案想像圖

《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

《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規定了未來30年艦船採購艦型、對新型艦艇建造時間進度,對英國海軍未來戰艦採購和船廠造艦予以指導。強調維持核遏制、常規遏制、突擊特遣部隊、海上安全和船運能力的優勢。儘管前述採購計畫中沒有提及採購4艘“無畏”級戰略核潛艇,但英國海軍仍會根據目前計畫繼續建造該級潛艇,提升其核遏制能力。

“伊莉莎白女王”級未來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2014年7月14日下水,有望年內服役;2號艦“威爾士親王”號2017年9月8日下水,預計英國在2043至2047年間研發其替代型。該級艦長280米,寬73米,吃水11米,航速超過26節,航程10000海裡,排水量65000噸,艦員編制679人,加上航空大隊人員,共1600人,可搭載各型飛機40架。該級航母將是未來英海軍航空兵最重要的起降平臺,具備海上打擊、瀕海機動、指揮控制等能力,是英國海軍未來最重要的海上打擊力量。

未來防空驅逐艦

英國海軍現役6艘最新型的45型驅逐艦(首艦“勇敢”號2009年服役,2013年6艘全部服役完畢)是英國海軍目前作戰能力最強的防空驅逐艦。但英國海軍仍決定2017年開始研製未來防空驅逐艦,2024年進行未來能力論證,預計2033至2037年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該型艦將具備執行防空反導任務的能力。

26型反潛護衛艦

英國海軍最初計畫採購13艘26型反潛護衛艦。但根據2015年《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報告,英海軍將之減少至8艘,取代8艘23型護衛艦。為了加強監管,英國防部已成立26型反潛護衛艦專案交付委員會。該委員會人員來自政府和造船企業,監督項目進展。

2017年7月2日首批3艘26型反潛護衛艦被BAE系統集團拿下,將在克萊德船廠建造,每15-18個月交付1艘;BAE系統集團還希望拿下其餘5艘訂單。首艦“格拉斯哥”號2017年7月20日鋪設龍骨,計畫2026年服役,2027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35年8艘全部交付完畢。該型艦長149.9米,寬20.8米,航速高達26節,航程超過7000海裡,標準排水量6900噸,滿載排水量8000噸,艦員編制118人。裝備1座MK41型2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美制“戰斧”巡航導彈、遠端反艦導彈和“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等),1座多功能垂直發射系統(發射防空導彈,備彈48枚);該型艦還可搭載1架AW159型“野貓”反潛直升機(攜2枚反潛魚雷)和1架AW101型“灰背隼”反潛直升機(攜4枚反潛魚雷)。該型艦將與45型防空驅逐艦一道編入海上特混大隊,為航母編隊和戰略核潛艇提供反潛護航。

該型艦還可根據海外使用者需求進行改裝出口。目前,對該型艦表現出濃厚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土耳其、馬來西亞、紐西蘭等。

31E型多功能護衛艦

根據2015年《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報告,英國海軍將原計劃取消的5艘26型反潛護衛艦更換為採購5艘噸位更小的31E型多功能護衛艦。31E型多功能護衛艦專案由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管理。

該型艦設計方案目前正在激烈競標中。該型艦將由英國幾家船廠分段建造,最終組裝船廠採用競標方式產生,目前還沒有確定。招標工作於2017年9月7日正式啟動,2018年第4季度定型,首艦2019年開建,將於2023年服役。單艦造價2.5億英鎊,每隔12個月交付1艘。據悉,該型艦要求採用模組化設計,長117米,寬15米,排水量約5000噸,艦員編制80-100人,裝備76毫米口徑主艦炮(1門)、防空導彈、遠端反艦導彈、反潛魚雷等,可搭載1架10噸級直升機,將部署到世界熱點地區保持前沿存在,執行防空、反艦和反潛任務。

英國海軍計畫採購5艘31E型多功能護衛艦取代5艘23型護衛艦;根據需求還可以採購更多,將來還可將退役的二手艦出售。由於英制戰艦的海外用戶希望採購噸位更小戰艦,因此英國還可根據該型艦研發2000-4000噸間的子型號,配備不同的武器和感測器系統,主要用於出口開拓海外市場。

未來兩栖艦

英國海軍現有1艘“海洋”級兩栖攻擊艦(計畫2018年退役)、2艘“海神之子”級兩栖船塢運輸艦和3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為提高兩栖作戰能力,英國計畫於2017年開始研製未來兩栖艦,2024年進行未來能力論證後決定,2033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其他輔助艦船

其他輔助艦船包括未來水雷對抗與水文測量船、未來海上安全艦、未來輔助油船、未來艦隊固體支援艦、未來醫療船。其中,未來水雷對抗與水文測量船將於2020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28年至2032年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海上安全艦將於202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輔助油船2023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28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未來艦隊固體支援艦將採用國際招標,利用軍用標準建造,配備大量民用裝備,以強化軍民融合,降低設計建造風險,2020年初建造完畢,2025年左右交付服役;未來醫院船2028年進行未來性能論證後決定,2035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為英海軍提供未來海上醫療能力。

《國家造艦戰略》的影響

英國《國家造艦戰略》,明確規定《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全面提升英海軍未來作戰能力,突出介紹31E型多功能護衛艦採購戰略,將其作為英國未來對外銷售的主打產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維持造船工業的繁榮。

全面提升英海軍作戰能力

英海軍現役77艘主要艦艇和174架飛機。其中,主戰艦艇包括1艘“海洋”級輛攻擊艦、2艘“海神之子”級兩栖船塢運輸艦、3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6艘45型防空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10艘核潛艇(含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3艘“機敏”級、3艘“特拉法爾”級攻擊型核潛艇)。未來造艦計畫基本完成了海軍裝備的全部換新,對海軍作戰能力的提升幫助較大。

政府與造船廠協同開拓國際市場

英國具有較強的戰艦設計和建造能力,能建造大至航母、小至巡邏艇的海軍艦艇,其外銷艦艇在國際上佔有較大份額。如加拿大海軍現役4艘英制“維多利亞”級潛艇;巴西海軍現役2艘22型護衛艦(已退役2艘);澳海軍現役1艘“灣”級輔助船塢登陸艦;智利海軍現役3艘23型護衛艦和1艘22型護衛艦;羅馬尼亞海軍現役2艘22型護衛艦等。

《國家造艦戰略》規定,未來戰艦可根據海外使用者需求研製出口型;海外用戶必須為英國關鍵盟友和國際夥伴;未來戰艦由國際貿易部國防安全局、國防部出口政策局、海軍和國防部裝備與支援局組成跨部門委員會和船廠聯合負責開拓出口市場,由國際貿易部國防安全局局長負責協調,甚至首相、國防大臣不惜親自出馬向海外用戶推銷,以政府對政府的方式盡可能擴大未來戰艦的出口。

提升造艦能力,促進經濟繁榮

儘管近年來英國受歐債危機影響經濟不景氣,英鎊在脫歐影響下對美元、歐元疲軟,但仍是北約第3大軍費開支國,未來10年整個國防採購計畫投資為1780億英鎊(2300億美元),其中至少投資630億英鎊(約800億美元)採購海軍艦艇。《海軍未來30年艦船採購總規劃》勾畫的未來艦隊將為英國造船工業提供強勁動力和造艦需求,使英國船廠從中受益。英國現有從事造船和與造船有關(提供零部件和支援裝備等)的工人11.1萬和6800家公司,每年為英國創匯130億英鎊,僅造艦和艦船維修達到20億英鎊。英海軍未來艦隊將吸引大量船廠、研究所、大學、當地政府參與,使船廠能建造更具競爭力的艦船,培養了更多的造艦工人,提升造艦能力,促進造船工業的繁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