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至該選什麼祭品祭拜神明,討個好兆頭?

光陰似箭轉眼之間匆匆又一年, 又是到了送"雞"年迎接"狗"年到來的時刻, 每年到了此時此刻每個人心中必憂喜交集, 忽然感覺緊張起來, 憂的是錢不夠用(尤其是貧困人家)、憂的是明年會比今年好嗎?憂的是出外工作的孩子們今年會回來與我們一起過新年嗎?憂的是家中未出嫁的女兒又長了一歲, 明年能找到如意郎君嗎?憂的是家中的兒子已歲過三十, 至今還未有成家的物件, 明年不知能否找到?憂的是歲月催人老, 自己又添增多一歲了?喜的是新年新氣象必然可以給你及家人帶來新希望,

隨著年關腳步迫近, 喜悅之心更不在話下, 尤其來到冬至這一天, 家家戶戶都會大事慶祝一番, 尤其家中有長輩同住者更會重視此節日, 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都喜歡說:"孩子們, 你們不知道啊!"冬至"大過年啊!"不難想像老一輩的祖爺爺奶奶們迎接冬至那一刻喜悅之心情是言語所不能形容的。

每一年的冬至都會在陽曆(西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 除了少數年會在十二月二十一日。 在冬至的前夕一家大小都會在一起搓湯圓話家常, 接著預備牲禮、糕點、甜點、水果、紙衣等以備明日祭祖。

今年(2017年)冬至在2017-12-22年子時正零吋二十八分入(即開始為冬至), 冬至日為癸未日, 今年可在辰時(7am-9am)便開始祭拜神明、佛、菩薩。

首先可預備六樣(取六六大順)或者十樣(取成功圓滿)水果。

水果意頭如下:五粒橘子(象徵五福臨門、大吉大利)、黃梨或鳳梨(象徵旺來、財運亨通)、香蕉一串(象徵一串同心、合力招財、旺旺發)、柚子(象徵大有大發、子孫平安富貴)、五粒芭樂(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金銀谷滿倉)、五粒蘋果(象徵平安)、五粒水晶梨(象徵疾厄遠離)、一或五小棵佛手瓜(象徵招財、且招如意)、五粒桃(象徵健康、長壽)、金瓜(象徵金銀滿屋)。

糕點可供上大發糕(象徵發財、步步高升)、大年糕(象徵年年高陞年年富)、五碗湯圓(每碗十二粒)(象徵五福臨門一年四季慶團圓)、花生、芝麻糖(象徵富貴滿堂)。

在供神明、佛、菩薩前可點上十二小杯之金蠟燭(象徵一年四季, 鴻運當頭、財運亨通、金銀滿屋、平安喜樂)、一對日日有見財之大金燭(象徵日日有財進、日進鬥金)、三支檀木香(表示對神明、佛、菩薩的敬意)、十二份大金貴人金、十二份大神錠、百張大富貴金等, 這些供品都是我們向神明、佛、菩薩表示謝意。 (在早上九點前便可焚化所有紙衣)。

至於祭拜祖先可在早上九點便開始(因為巳時9am-11am為吉時), 在吉時開始祭拜祖先, 那在來年子孫必可事事順利、萬事順境且可迎來貴人扶持、工作、事業扶搖直上。

至於祭拜祖先又需要特別準備什麼祭品呢?

燒豬或燒肉(象徵鴻運當頭)、淸蒸鯧魚(象徵五世其昌、年年有餘)、鹵鴨、油雞(象徵夫妻和合、和氣生財、富貴榮華)、蒸螃蟹(象徵橫財得利)、紅燜豬手(象徵橫財就手)、紅、白羅卜湯(象徵好彩頭、鴻運到、好運到)、水煮白菜(象徵廣納百財)、海參鮑魚(象徵富貴有餘)、大蒜燜大腸頭(象徵有錢算、金錢常常滾滾來)、發糕(象徵高升發財)、年糕(象徵步步高升連連發)、炸甜芋頭(象徵好意頭, 來年必常有好事臨門)、花生糖、芝麻糖(象徵子孫滿堂、金銀滿堂),四粒橘(象徵事事如意、大吉大利)、然後在每位祖先的神位上都端在一碗湯圓(每碗八碗,都以紅色為主),一對日日有見財之大金燭、一百往生錢、三百公嫲金、三百公嫲銀、冥間用鈔等,在上香時通常都是長幼有序,而紙衣儘量在11點前開始焚化。(許多人在祭拜祖先時都不會留意吉凶時,選吉時對子孫都有利,到外必處處遇貴人扶持、指引,反之如果是凶時則對子孫則處處遇上小人作揖、百般刁難、百事難成)

到了冬至的前一天,媽媽一定會吩咐一家大小:"明天是冬至,晚上一定要大家回家一起享用晚餐,無論什麼事,都比不上一家整整齊齊坐在一起吃餐飯慶團圓來得重要",而媽媽也必定為了迎接冬至,為了這節日準備了豐盛的一餐與大家分享,在席上的話題必定與新年即到該準備些什麼飾物等等有關。按古禮,奶奶也會在冬至餐席上給孩子、孫子們發紅包,給孩子、孫子們增添衣祿(買衣服、褲子等,今天發紅包買衣褲,那孩子、孫子必常年有新衣褲穿)。世俗傳下來己有五千年歷史,我深信還是會年年如此一直傳下去,只要你是華人·········

中國是一個民族眾多,文化淵遠,地域廣闊的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民情,尤其是最受中國人所重視的春節(俗稱農曆新年)。在亞洲地區中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也同時熱鬧地在迎接春節地到來,只要是華人多的地區、囯家,慶祝春節之熱鬧氣氛必不減,日本也特許多專慶春節之活動。在華人慶春節中,民俗之吉祥文化更是異彩紛呈,各貫藉之不同習俗一一呈現,但是筆者認為始終離不開:

年尾大掃除、臘月答謝神恩、臘月二十三謝灶送灶神、還願、新春佳節送禮、逛花市、除夕吃團圓飯、年初一插頭柱香、接財神、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慶團圓、年初四迎灶神、年初七大家一起慶人日、年初九拜天公、年十四請糖獅、紅彩回家、年十五鬧元宵猜燈謎、二十六觀音借庫日,大家也示必抽空到觀音廟裡向觀音菩薩借錢母(紅包)回家,希望來年金銀滿屋、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之世俗,家家戶戶都為此節日忙得不亦樂乎!(無論你是大富人家或是貧困人家,幾乎人人心目中都會祈望農曆新年的到來,新的一年新氣象,希望能夠給於你新的希望)。

來年必常有好事臨門)、花生糖、芝麻糖(象徵子孫滿堂、金銀滿堂),四粒橘(象徵事事如意、大吉大利)、然後在每位祖先的神位上都端在一碗湯圓(每碗八碗,都以紅色為主),一對日日有見財之大金燭、一百往生錢、三百公嫲金、三百公嫲銀、冥間用鈔等,在上香時通常都是長幼有序,而紙衣儘量在11點前開始焚化。(許多人在祭拜祖先時都不會留意吉凶時,選吉時對子孫都有利,到外必處處遇貴人扶持、指引,反之如果是凶時則對子孫則處處遇上小人作揖、百般刁難、百事難成)

到了冬至的前一天,媽媽一定會吩咐一家大小:"明天是冬至,晚上一定要大家回家一起享用晚餐,無論什麼事,都比不上一家整整齊齊坐在一起吃餐飯慶團圓來得重要",而媽媽也必定為了迎接冬至,為了這節日準備了豐盛的一餐與大家分享,在席上的話題必定與新年即到該準備些什麼飾物等等有關。按古禮,奶奶也會在冬至餐席上給孩子、孫子們發紅包,給孩子、孫子們增添衣祿(買衣服、褲子等,今天發紅包買衣褲,那孩子、孫子必常年有新衣褲穿)。世俗傳下來己有五千年歷史,我深信還是會年年如此一直傳下去,只要你是華人·········

中國是一個民族眾多,文化淵遠,地域廣闊的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民情,尤其是最受中國人所重視的春節(俗稱農曆新年)。在亞洲地區中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也同時熱鬧地在迎接春節地到來,只要是華人多的地區、囯家,慶祝春節之熱鬧氣氛必不減,日本也特許多專慶春節之活動。在華人慶春節中,民俗之吉祥文化更是異彩紛呈,各貫藉之不同習俗一一呈現,但是筆者認為始終離不開:

年尾大掃除、臘月答謝神恩、臘月二十三謝灶送灶神、還願、新春佳節送禮、逛花市、除夕吃團圓飯、年初一插頭柱香、接財神、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慶團圓、年初四迎灶神、年初七大家一起慶人日、年初九拜天公、年十四請糖獅、紅彩回家、年十五鬧元宵猜燈謎、二十六觀音借庫日,大家也示必抽空到觀音廟裡向觀音菩薩借錢母(紅包)回家,希望來年金銀滿屋、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之世俗,家家戶戶都為此節日忙得不亦樂乎!(無論你是大富人家或是貧困人家,幾乎人人心目中都會祈望農曆新年的到來,新的一年新氣象,希望能夠給於你新的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