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56軍刺到底有沒有毒?關於刺刀的5大流言的終結

流言與現實

關於刺刀的某些“傳說”在一定程度上流傳甚廣, 而且聽起來言之確確, 但事實卻往往與其相反。

說法之一:刺刀“有毒”

常見的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都採用了折疊式錐形刺刀。 這種刺刀只有刀身後部截面才是三棱形, 而且功能比較單一, 只能用於刺殺目標。

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也有採用表面鍍硬鉻的劍形折疊槍刺型號, 因其外形美觀, 多半用於儀仗場合(國家儀仗隊所用的56半刺刀是特地經過加長的,

看起來更加協調)。

這種說法具體有兩種, 一說刺刀上“鍍有水銀”, 另一說是刺刀在製造時“塗有毒藥”, 其理由是刺刀傷較其它戰傷相比, 更容易潰爛而且很難癒合。 雖然乍聽之下有點道理, 但上述說法只是以訛傳訛。 水銀是汞的俗稱, 雖然汞蒸氣和某些汞化物有劇毒, 但它在常溫下是液態, 根本“鍍”不上刺刀, 只是早期制鏡業有在鏡上塗覆汞以形成金屬汞齊的工藝, “鍍”水銀之說正是從此附會而來。 那些銀光閃閃的刺刀表面上是另一種金屬——鉻, 它是不銹鋼的主要成份, 鍍鉻是為了增加刺刀表面的硬度和耐蝕性。 雖然有些鉻鹽有毒, 但它們多數不溶于水, 而且鉻本身在常溫下極為穩定,

很難生成化合物。 至於“塗毒”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即使是劇毒的氰化物, 致死成人也需要20毫克的劑量, 同時也沒有能夠在刺刀表面長期有效保持這些毒劑的手段, 無論從成本、有效性還是從道義上考慮, 都根本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至於為什麼有些刺刀的表面呈藍黑色, 有些呈淡灰色, 那只是為防止銹蝕而採取的表面處理工藝不同, 藍黑色是“發藍”工藝的結果, 而淡灰色的那種處理則稱之為“磷化”, 這些處理工藝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應用, 也都是無毒無害的。

▲圖為罕見的德軍練習拼刺刀的照片

現實中刺刀傷難癒合的現象的確存在, 但罪魁禍首不是所謂的“毒”, 而是刺刀上的油脂。 為防止生銹, 通常情況下保養槍械時都會在刺刀等金屬部分表面塗抹一層礦物油, 在刺入人體後, 刀上的油就會殘留在創口上, 阻礙組織的再生, 使得傷口經久不愈。 而且在野戰環境下, 刺刀上還往往帶有泥土、砂粒及火藥殘渣等異物, 或者帶有破傷風桿菌等微生物, 進一步增加了傷口感染的可能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刺刀比其它刀具更加厚實, 刀/劍形刺刀刀背處的厚度一般都在5毫米以上, 而棱刺的徑向尺寸更大, 加上拼刺時全身勁頭都集中在刺刀尖上, 穿刺的力量非常大, 造成的傷口不僅大而且深, 往往帶有大範圍的組織撕裂, 對人體的傷害有時比槍彈還要嚴重, 這也是受了刺刀傷後不易復原的一個重要原因。

說法之二:“三棱刺刀”殺傷力巨大

這種說法往往是以我國仿製的前蘇聯CKC半自動步槍, 即大家所熟知的“56半”為基礎的, 說該槍所配的“三棱刺刀”不僅“鋒利無比”, 而且“殺傷力巨大”, 甚至有人說這種“三棱刺刀”是我國首創的。 但如果仔細觀察實物的話, 就會發現56式半自動步槍所用的折疊式棱刺嚴格來說是一種“變截面”刺刀, 後半截才是三棱形,末端是圓柱形,而前端則是扁平的鴨嘴狀,既沒有“尖”也沒有“刃”,根本談不上“鋒利”。當然,這種“鈍”刺刀容易造成撕裂傷,殺傷力的確是相當可觀的,不過刺殺時要比其它刺刀更加費力。而56半自動配用的刺刀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與常見的CKC相同的劍形刺刀,另一種是前述的棱刺,其實俄國/前蘇聯有很長時間的採用棱刺的歷史,CKC也有採用棱刺的型號,56半的棱刺實際是根據後者仿製的,而所謂的“首創”只是將這種棱刺的縮短型號用在了56式衝鋒槍上。真正算得上“三棱刺刀”的,是國產63式自動步槍採用的折疊式棱刺,其截面與以前機械加工時常用的一種叫做“三角刮刀”的工具形狀類似,前端也較尖,不過該槍裝備的時間不長,影響力也不大。而在我國大量生產和裝備使用棱刺的56式、63式步槍時,前蘇聯已經研製了後來成為世界軍用刺刀樣版的AKM/AK74多功能可卸式刺刀,雖然棱刺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的優點,但功能單一、外形不夠美觀的弊病始終未能克服,因此後來國產的81、87、95等型步槍,都拋棄了落後的折疊式棱刺,而配備了更先進的可卸式刀/劍形刺刀。

國產63式半自動步槍所用的折疊槍刺才算得上是比較正宗的“三棱刺刀” 說法之三:刺刀有助於提高步槍射擊精度 對於射擊精度來說,除了正確的瞄準之外,關鍵在於保持擊發瞬間槍身的穩定,而刺刀恰恰容易破壞這種穩定。因為使用者是靠兩手握持槍托以保持槍支的平衡,加裝刺刀相當於增加了槍口部分的重量,根據杠杆原理,這就放大了槍口部分的晃動,使得射手更難保持槍身的穩定,同時也增加了瞄準的誤差。這也是狙擊步槍一般不配刺刀的原因。而現實中的確存在安裝好刺刀後再向敵人射擊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歷史影像資料中,那是因為老式步槍的發射速度較慢,為避免敵人乘已方裝填子彈的機會進行突破,所以先將刺刀裝好,以隨時準備與沖到面前的敵人進行白刃格鬥。現代戰爭中也有這種情況,不過這時上有刺刀的步槍主要是起到看守戰俘、彈壓暴動等作用,還可以在打掃戰場時檢查可疑目標,並不是僅僅為了射擊。

無論是裝備水準多高的軍隊,也會將拼刺訓練作為單兵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圖為二戰期間進行刺刀衝鋒訓練的美軍。

說法之四:日軍拼刺前會先退掉槍內的子彈

▲圖為二戰時的日本士兵,注意步槍上的刺刀

除了中國軍隊外,日軍是二戰期間為數不多的仍特別重視與大量應用白刃戰的軍隊

這種重視不僅是戰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因此日軍單兵的拼刺技術相對較高。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日軍在進行白刃格鬥前,會先將槍內的子彈全部退出,以防止在格鬥中走火誤傷,同時彰顯武士道精神和拼死一搏的決心,甚至把退子彈的要求寫進了《步兵操典》。很多影視及文學作品中都沿用了這一說法,如國內早期拍攝的《血戰台兒莊》、近期的《太行山上》,都有日軍在拼刺前退子彈的鏡頭。實際上,這完全是誤傳。首先,日軍的主要步兵武器——30式、38式以及後期的99式步槍,都有完善的保險機構,通常的磕擊不至於造成走火,而且格鬥時右手握持的部位是槍托頸部,一般不會碰觸扳機。其次,日制各式步槍都是採用旋轉後拉槍機的手動步槍,如果要將彈倉內5發子彈全部退出,就要重複5次推拉槍栓的過程,這一時間足夠對方沖到自己面前,而且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各種戰鬥狀態的轉換非常迅速和突然,如果退光了子彈卻又不需再進行白刃戰,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撿起子彈並重新裝填,這明顯是不合理的。第三,各種版本的《步兵操典》中都見不到相關的規定,而如果這一做法真實存在的話,以日本人的嚴謹和對拼刺的重視程度,是不會不寫入操典中的。實際上,在明治版本的《操典》上,反而明文規定在發起“白兵突擊”之前要先進行一輪齊射,也就是要儘量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至少也要打亂敵人隊形,以便在肉搏中佔據先機,這時槍膛中留有空彈殼,更是避免了任何走火的可能性。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傳說,是因為手動步槍的保險一般都在槍機上,站在一定距離外對手的角度上看,各種對槍機的操作的確是很容易混淆的,很有可能把關閉保險的動作當成了退子彈。

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槍身較長,加裝30年式刺刀後總長可達168公分,加上日軍重視單兵刺殺技術的訓練,因此日軍在侵華戰爭前期的白刃戰中佔有一定優勢。這種情況到後期中國軍隊裝備和訓練改善後才有所改觀。 說法之五:現代戰爭條件下刺刀已無用武之地

▲圖為電影模擬戰場上拼刺刀的場景

在資訊化時代進行的現代戰爭中,刺刀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大大下降,但並不是一無用處。在某些條件下,刺刀也有可能成為戰鬥的主角,並決定勝負的天平向哪一方傾斜。1982年的馬島戰爭留給世人最深印象的莫過於阿根廷空軍以“飛魚”導彈對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致命一擊,但同樣是在這場戰爭期間的一場戰鬥卻鮮為人知,英軍為奪取阿軍在朗頓山上的據點,突然發起刺刀衝鋒,以29人陣亡的代價,消滅對方50人,成功奪下阿軍陣地。

二戰時期芬蘭軍用刺刀1939 22年後的2004年5月14日,來自薩瑟蘭高地部隊的20名英軍士兵乘坐“陸虎”在阿馬拉城附近的一條高速公路上,遭到100餘名伊拉克武裝分子的伏擊,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英軍再次進行集體刺刀衝鋒,結果一共消滅了35名武裝分子,自己僅3人受輕傷。這裡要說明的是,現代英文中所說的刺刀衝鋒(bayonet charge),是指直接突入敵軍陣地以包括白刃戰在內的一切手段與敵人作戰,包括近距離射擊與投彈,但在衝鋒前必須安裝刺刀,儘管衝鋒中可能一個敵人也捅不到。雖然上述兩個戰例中包含有火器的戰果,但仍能證明即使在現代化條件下,保持一定強度的刺刀訓練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敵我相互混雜如夜襲等情況下,白刃格鬥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因此,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揚言將以大規模空襲為主要打擊手段,但新聞中卻播出了部署在沙伊邊境的美軍部隊增加拼刺訓練的鏡頭,因此有人斷定,美軍將發動地面行動以配合空中打擊,後來證明戰爭進程果然如此。

後半截才是三棱形,末端是圓柱形,而前端則是扁平的鴨嘴狀,既沒有“尖”也沒有“刃”,根本談不上“鋒利”。當然,這種“鈍”刺刀容易造成撕裂傷,殺傷力的確是相當可觀的,不過刺殺時要比其它刺刀更加費力。而56半自動配用的刺刀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與常見的CKC相同的劍形刺刀,另一種是前述的棱刺,其實俄國/前蘇聯有很長時間的採用棱刺的歷史,CKC也有採用棱刺的型號,56半的棱刺實際是根據後者仿製的,而所謂的“首創”只是將這種棱刺的縮短型號用在了56式衝鋒槍上。真正算得上“三棱刺刀”的,是國產63式自動步槍採用的折疊式棱刺,其截面與以前機械加工時常用的一種叫做“三角刮刀”的工具形狀類似,前端也較尖,不過該槍裝備的時間不長,影響力也不大。而在我國大量生產和裝備使用棱刺的56式、63式步槍時,前蘇聯已經研製了後來成為世界軍用刺刀樣版的AKM/AK74多功能可卸式刺刀,雖然棱刺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的優點,但功能單一、外形不夠美觀的弊病始終未能克服,因此後來國產的81、87、95等型步槍,都拋棄了落後的折疊式棱刺,而配備了更先進的可卸式刀/劍形刺刀。

國產63式半自動步槍所用的折疊槍刺才算得上是比較正宗的“三棱刺刀” 說法之三:刺刀有助於提高步槍射擊精度 對於射擊精度來說,除了正確的瞄準之外,關鍵在於保持擊發瞬間槍身的穩定,而刺刀恰恰容易破壞這種穩定。因為使用者是靠兩手握持槍托以保持槍支的平衡,加裝刺刀相當於增加了槍口部分的重量,根據杠杆原理,這就放大了槍口部分的晃動,使得射手更難保持槍身的穩定,同時也增加了瞄準的誤差。這也是狙擊步槍一般不配刺刀的原因。而現實中的確存在安裝好刺刀後再向敵人射擊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歷史影像資料中,那是因為老式步槍的發射速度較慢,為避免敵人乘已方裝填子彈的機會進行突破,所以先將刺刀裝好,以隨時準備與沖到面前的敵人進行白刃格鬥。現代戰爭中也有這種情況,不過這時上有刺刀的步槍主要是起到看守戰俘、彈壓暴動等作用,還可以在打掃戰場時檢查可疑目標,並不是僅僅為了射擊。

無論是裝備水準多高的軍隊,也會將拼刺訓練作為單兵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圖為二戰期間進行刺刀衝鋒訓練的美軍。

說法之四:日軍拼刺前會先退掉槍內的子彈

▲圖為二戰時的日本士兵,注意步槍上的刺刀

除了中國軍隊外,日軍是二戰期間為數不多的仍特別重視與大量應用白刃戰的軍隊

這種重視不僅是戰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因此日軍單兵的拼刺技術相對較高。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日軍在進行白刃格鬥前,會先將槍內的子彈全部退出,以防止在格鬥中走火誤傷,同時彰顯武士道精神和拼死一搏的決心,甚至把退子彈的要求寫進了《步兵操典》。很多影視及文學作品中都沿用了這一說法,如國內早期拍攝的《血戰台兒莊》、近期的《太行山上》,都有日軍在拼刺前退子彈的鏡頭。實際上,這完全是誤傳。首先,日軍的主要步兵武器——30式、38式以及後期的99式步槍,都有完善的保險機構,通常的磕擊不至於造成走火,而且格鬥時右手握持的部位是槍托頸部,一般不會碰觸扳機。其次,日制各式步槍都是採用旋轉後拉槍機的手動步槍,如果要將彈倉內5發子彈全部退出,就要重複5次推拉槍栓的過程,這一時間足夠對方沖到自己面前,而且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各種戰鬥狀態的轉換非常迅速和突然,如果退光了子彈卻又不需再進行白刃戰,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撿起子彈並重新裝填,這明顯是不合理的。第三,各種版本的《步兵操典》中都見不到相關的規定,而如果這一做法真實存在的話,以日本人的嚴謹和對拼刺的重視程度,是不會不寫入操典中的。實際上,在明治版本的《操典》上,反而明文規定在發起“白兵突擊”之前要先進行一輪齊射,也就是要儘量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至少也要打亂敵人隊形,以便在肉搏中佔據先機,這時槍膛中留有空彈殼,更是避免了任何走火的可能性。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傳說,是因為手動步槍的保險一般都在槍機上,站在一定距離外對手的角度上看,各種對槍機的操作的確是很容易混淆的,很有可能把關閉保險的動作當成了退子彈。

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槍身較長,加裝30年式刺刀後總長可達168公分,加上日軍重視單兵刺殺技術的訓練,因此日軍在侵華戰爭前期的白刃戰中佔有一定優勢。這種情況到後期中國軍隊裝備和訓練改善後才有所改觀。 說法之五:現代戰爭條件下刺刀已無用武之地

▲圖為電影模擬戰場上拼刺刀的場景

在資訊化時代進行的現代戰爭中,刺刀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大大下降,但並不是一無用處。在某些條件下,刺刀也有可能成為戰鬥的主角,並決定勝負的天平向哪一方傾斜。1982年的馬島戰爭留給世人最深印象的莫過於阿根廷空軍以“飛魚”導彈對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致命一擊,但同樣是在這場戰爭期間的一場戰鬥卻鮮為人知,英軍為奪取阿軍在朗頓山上的據點,突然發起刺刀衝鋒,以29人陣亡的代價,消滅對方50人,成功奪下阿軍陣地。

二戰時期芬蘭軍用刺刀1939 22年後的2004年5月14日,來自薩瑟蘭高地部隊的20名英軍士兵乘坐“陸虎”在阿馬拉城附近的一條高速公路上,遭到100餘名伊拉克武裝分子的伏擊,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英軍再次進行集體刺刀衝鋒,結果一共消滅了35名武裝分子,自己僅3人受輕傷。這裡要說明的是,現代英文中所說的刺刀衝鋒(bayonet charge),是指直接突入敵軍陣地以包括白刃戰在內的一切手段與敵人作戰,包括近距離射擊與投彈,但在衝鋒前必須安裝刺刀,儘管衝鋒中可能一個敵人也捅不到。雖然上述兩個戰例中包含有火器的戰果,但仍能證明即使在現代化條件下,保持一定強度的刺刀訓練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敵我相互混雜如夜襲等情況下,白刃格鬥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因此,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揚言將以大規模空襲為主要打擊手段,但新聞中卻播出了部署在沙伊邊境的美軍部隊增加拼刺訓練的鏡頭,因此有人斷定,美軍將發動地面行動以配合空中打擊,後來證明戰爭進程果然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