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全會」區領導參加分組討論,看看他們說了些啥?

12月23日, 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召開, 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結束後, 各參會代表圍繞區委書記周先毅所作的《學習新思想 貫徹新理念 爭創新作為 為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 國際一流空港城”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和《成都市雙流區分區詳細規劃(2016—2035)》分組展開熱烈討論。 大家一致認為, 區委書記周先毅所作報告, 總結成績、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準確全面, 對未來工作的安排高度契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 深入結合特質, 立意深遠、目標明確,

符合雙流發展的客觀實際, 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將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 深入貫徹省市全會精神, 全面領會區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 深入推動區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為雙流為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而努力奮鬥。 區領導陳琳、熊豔、何幸川、楊雲芬、李建、王毅、董成、韓超、景逢均、張曉華、鮮明、嚴宗明、丁遠平、劉一陽、肖健、曾虎、漆貴全、李根富、李宏坤、郭建武、劉昶以及區法院院長羅登亮, 區檢察院檢察長鄒軍平分別參加討論。

陳琳表示:

此次全會提出圍繞“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定位, 奮力實現新時代雙流“三步走”目標任務, 契合了中央和省市重大部署, 規劃符合雙流實際。 要產城一體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合理安排工作力量, 實現均衡發展;要著力推動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發展, 把新經濟擺在更突出的位置;要聚焦“中優”、融入“南拓”, 著力基礎設施建設, 不斷暢通交通網絡, 實現雙流與外界的快速互聯互通。

要一手抓招商引資專案增量, 一手抓存量項目發展, 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準, 著力支援本土企業做大做強。

熊豔表示:

報告對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的成就做了全面總結, 區域綜合實力、城市功能品質、產業發展質效、城市發展動能、社會事業發展、從嚴治黨作了全面客觀的評價,

為未來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報告站在歷史和發展的高度, 對雙流進行了明確清晰的定位, 將雙流放在國際座標中謀劃工作, 高度契合雙流的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和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雙流責任。

何幸川表示:

報告主題鮮明, 站位元高遠。 圍繞產業生態圈, 要結合工作實際, 認真謀劃;要對供應鏈進行再梳理, 保障要素供給, 為產業生態圈建設做好人才、能源、通訊等各方面的支撐;要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提升政務服務品質, 讓營商環境更加高效便捷;要用活現有資源, 用好自身優勢, 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方面;要高效利用存量產業用地, 加強供地保障;要加大民生投入, 辦好民生實事, 讓群眾看到新變化、增進獲得感。

楊雲芬表示:

要樹立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圍繞大規劃制定分規劃,避免脫節;要加大對規劃的執行力,分年度下達目標計畫,確定責任單位,真正讓規劃落地落實;強化各項工作的保障措施,以黨建為統領,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增強八種本領”重大要求;引進特殊專業人才,在現有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幹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

王毅表示:

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黨員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緊跟時代步伐,突破自我舒適區,迎接新挑戰。要從制度管理、環境打造、思想認識等方面加強党的組織建設,落實“好幹部”標準,注重專業化建設,提高綜合素質,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懂城市、會經濟、善治理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董成表示:

對於已經形成的規劃,要持之以恆並剛性地執行下去,避免規劃不走樣。同時,在實施規劃的過程中,要做好統籌協調,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也要兼顧環境治理、綠地建設等。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設置准入門檻,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效應;在發展動力轉換上,要高效促進政產學研的融合,加快我區的轉型發展。

韓超表示:

在深刻把握時代發展的同時,找到腳踏實地的立足點。雙流要順應空港城市發展規律,全面提升空港雙流規劃。在學習上海浦東、新加坡樟宜等空港城市的發展理念中,可以認識到“以港定城”所帶來的經濟、生態、文化的優化格局。要把國際化的創新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中,國際化的創新經濟、國際化的人居配套,真正讓雙流成長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張曉華建議:

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對雙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區要針對各項短板精准發力,通過真抓實幹,為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而努力奮鬥。

鮮明建議:

要持續加大對教育、醫療等剛性需求的投入和引進;要狠抓幹部隊伍的人才引進,打破傳統觀念,有意識地吸納交通、園林、規劃等專業性人才,適應新時期新發展需求;規劃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並正視不足,助推統籌發展。

丁遠平建議:

在未來經濟發展中,雙流要依託自貿試驗區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對我區航空、電子資訊、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進行細分領域研究,精確找准發展定位,打造“雙流特色”產業生態圈;強化政府債務管控,按照“持續、健康、穩定”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原則,提前謀劃、提前佈局,在土地財政方面出臺有力措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肖健表示:

要樹立危機意識,利用發展視窗期,加快產城一體化建設,做到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同步抓;《成都市雙流區分區詳細規劃(2016-2035年)》要高品質推進,保障規劃全面落實。

曾虎表示:

要把抓經濟增速轉變為抓發展品質,著力扶持成長型企業;要關注學校、醫院的配套建設,合理佈局,不斷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層次,推動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均衡;要豐富公共文化供給,加大對川西文化的保護,保留川西建築、注重當地民俗的傳承。

漆貴全建議:

要統籌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建設品質;加強實體經濟建設,推動主導產業與新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自貿區建設的內外聯動;加快完善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實現常態化、制度化;廣泛發動群眾,加強社會治理的參與度;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建立容錯機制。

李根富建議:

要科學規劃,好的規劃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發展,在開展大地景觀、鄉村振興等規劃上要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落實規劃,推進專案過程中,要整體推進、集中思考,在新一輪發展中要汲取以前的經驗教訓,並加大要素保障的力度。

李宏坤建議:

要建立豐富的人力資源是創新要素供給、構建產業生態圈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落實人才在雙流的安居樂業問題。切實做好人才引進計畫,規劃建設專業化產業社區,構建與空港城市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服務體系,讓人才無後顧之憂。要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治理,滿足群眾的綠色居住訴求。

劉昶建議:

要加強人事制度創新,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活力、增強效能,推動我區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羅登亮表示:

要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要增強城市的精細化、法治化管理;要加強普法教育,增強法律意識。

鄒軍平表示:

要圍繞雙流發展目標定位,立足保障各項工作按計劃實施,優化配置檢察工作力量,在重點領域、重點專案上充分發揮檢察職能,著力為雙流發展服務。

特別報導組 編輯 劉婷 黃詩婷 校對 丁平 審核 羅萬能 劉雲湧

要樹立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圍繞大規劃制定分規劃,避免脫節;要加大對規劃的執行力,分年度下達目標計畫,確定責任單位,真正讓規劃落地落實;強化各項工作的保障措施,以黨建為統領,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增強八種本領”重大要求;引進特殊專業人才,在現有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幹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

王毅表示:

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黨員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緊跟時代步伐,突破自我舒適區,迎接新挑戰。要從制度管理、環境打造、思想認識等方面加強党的組織建設,落實“好幹部”標準,注重專業化建設,提高綜合素質,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懂城市、會經濟、善治理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董成表示:

對於已經形成的規劃,要持之以恆並剛性地執行下去,避免規劃不走樣。同時,在實施規劃的過程中,要做好統籌協調,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也要兼顧環境治理、綠地建設等。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設置准入門檻,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效應;在發展動力轉換上,要高效促進政產學研的融合,加快我區的轉型發展。

韓超表示:

在深刻把握時代發展的同時,找到腳踏實地的立足點。雙流要順應空港城市發展規律,全面提升空港雙流規劃。在學習上海浦東、新加坡樟宜等空港城市的發展理念中,可以認識到“以港定城”所帶來的經濟、生態、文化的優化格局。要把國際化的創新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中,國際化的創新經濟、國際化的人居配套,真正讓雙流成長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張曉華建議:

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對雙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區要針對各項短板精准發力,通過真抓實幹,為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而努力奮鬥。

鮮明建議:

要持續加大對教育、醫療等剛性需求的投入和引進;要狠抓幹部隊伍的人才引進,打破傳統觀念,有意識地吸納交通、園林、規劃等專業性人才,適應新時期新發展需求;規劃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並正視不足,助推統籌發展。

丁遠平建議:

在未來經濟發展中,雙流要依託自貿試驗區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對我區航空、電子資訊、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進行細分領域研究,精確找准發展定位,打造“雙流特色”產業生態圈;強化政府債務管控,按照“持續、健康、穩定”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原則,提前謀劃、提前佈局,在土地財政方面出臺有力措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肖健表示:

要樹立危機意識,利用發展視窗期,加快產城一體化建設,做到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同步抓;《成都市雙流區分區詳細規劃(2016-2035年)》要高品質推進,保障規劃全面落實。

曾虎表示:

要把抓經濟增速轉變為抓發展品質,著力扶持成長型企業;要關注學校、醫院的配套建設,合理佈局,不斷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層次,推動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均衡;要豐富公共文化供給,加大對川西文化的保護,保留川西建築、注重當地民俗的傳承。

漆貴全建議:

要統籌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建設品質;加強實體經濟建設,推動主導產業與新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自貿區建設的內外聯動;加快完善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實現常態化、制度化;廣泛發動群眾,加強社會治理的參與度;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建立容錯機制。

李根富建議:

要科學規劃,好的規劃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發展,在開展大地景觀、鄉村振興等規劃上要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落實規劃,推進專案過程中,要整體推進、集中思考,在新一輪發展中要汲取以前的經驗教訓,並加大要素保障的力度。

李宏坤建議:

要建立豐富的人力資源是創新要素供給、構建產業生態圈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落實人才在雙流的安居樂業問題。切實做好人才引進計畫,規劃建設專業化產業社區,構建與空港城市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服務體系,讓人才無後顧之憂。要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治理,滿足群眾的綠色居住訴求。

劉昶建議:

要加強人事制度創新,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活力、增強效能,推動我區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羅登亮表示:

要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要增強城市的精細化、法治化管理;要加強普法教育,增強法律意識。

鄒軍平表示:

要圍繞雙流發展目標定位,立足保障各項工作按計劃實施,優化配置檢察工作力量,在重點領域、重點專案上充分發揮檢察職能,著力為雙流發展服務。

特別報導組 編輯 劉婷 黃詩婷 校對 丁平 審核 羅萬能 劉雲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