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印度11年建造一艘鮋魚級潛艇終於服役,中國同期建造40艘常規潛艇

【閱讀需要5分鐘個, 感謝評論、關注】

印度因為中國拋棄俄羅斯常規潛艇

但印度從1985年11月25日服役第一艘“基洛級”潛艇, 到2000年5月16日最後一艘服役,

這10艘“基洛級”令印度在近20年的時間裡把印度洋牢牢掌控在手中, 充分享受到了“印度的印度洋”的優越感。 但這些曾經令蘇聯和俄羅斯獲得對手尊重的先進潛艇, 在印度海軍官兵手中和印度維修廠家的“攜手努力”下, 搞得小毛病不斷、大毛病常在, 而且還時常把潛艇小毛病修成大毛病、常規保養弄成整機大修。

而其中第9艘“辛杜拉克沙克”號的命運則更悲慘。 這艘在1997年12月24日正式服役的877EKM型潛艇, 在2010年2月“辛杜拉克沙克”號在印度東南部安德拉邦海濱城市沙卡帕特南停泊時起火。 火災造成一名艇員罹難和兩名艇員燒傷。 據印度海軍官員宣稱, 火災的原因是是由於潛艇電池倉內電池閥門短路與洩露的氫氣發生作用而引發的。 但該艇卻“因禍得福”, 火災後被拉回俄羅斯船廠進行大修和順便現代化升級, 此次升級的內容包括對潛艇內電子作戰系統和綜合火控系統的改造, 並加裝了一個新的冷卻系統, 預計這次升級可以提升潛艇10年的服役期限。 同時在這次改造中,

潛艇的武器系統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包括加裝了3M54E1“巨棍-S”(Klub-S)反艦導彈、3M14E對陸攻擊導彈、USHUS型聲納、CCS-MK-2無線電通訊系統和海豚無線電定位雷達, 同時潛艇的其他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2年大修後, 2013年8月14日, “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在孟買停靠的時候發生大火,

並在大火引發的爆炸中沉沒。 火災發生在午夜後不久, 隨後便引發了潛艇內軍械設備的爆炸。 兩個小時後, 火災被撲滅。 目前尚不清楚火災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發生劇烈的爆炸, 潛艇在其泊位沉沒, 只有少數部分露出水面。 據印度海軍消息人士所說, 爆炸發生時艦員正在為潛艇艏部的發射管載入導彈, 由於操作失誤導致意外不慎引起了兩枚“俱樂部”反艦導彈發射, 一枚擊中碼頭安全牆, 隨後一枚在潛艇內部爆炸, 致使艏部被炸開缺口進水導致潛艇沉沒。 另有消息指出, 有一枚導彈是由於短路造成誤發射。 據官方人士的說法, 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非常不可能”再返回海軍服役。

印度磕磕絆絆服役第一艘國產法國“鮋魚級潛艇”

印度近日來終於服役了其“國產”的第一艘法國“鮋魚級”常規潛艇。

印度與法國DCNS公司在2004年簽訂了6艘鮋魚級潛艇的建造合同。 但是該計畫原本計畫在2012年就已經完成了, 但是, 因為“印度速度”和“印度製造”的原因, 該項目被拖延至今才剛剛服役了第一艘, 總造價已經超過了40億美元。

“虎鯊級”級潛艇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提出的常規潛艇專案(SSK)。1997年,印度國防部提出了建造新型面向21世紀常規潛艇專案(SSK),該專案後來命名為“75號工程”。和印度很多武器裝備計畫一樣,“75號工程”也遇到了拖延的情況。由於在價格和技術轉讓方面存在分歧,2004年8月雙方才以27.5億美元的價格達成6艘“卡爾瓦裡”級潛艇建造合同。

而首艇“卡爾瓦裡”號在2017年12月14日才正式服役,比原計劃推遲了5年。印度軍方官員此前向外界透露稱,服役時間之所以頻繁推遲,主要是因為潛艇複雜技術消化、擴建基礎設施和採購建造潛艇材料拖延等因素。印度媒體此前報導稱,全部6艘潛艇預計在2021至2022年之前交付。

這些潛艇只能替代4艘“西舒瑪律”和2艘早期“辛杜科什”(基洛級)級潛艇,剩下的7艘“辛杜科什”級潛艇只能等待“75號工程(I)”專案。該項目本來是建造第二批6艘“虎鯊級”級潛艇,但由於法國出現大規模洩密事件,“虎鯊級”的基礎型號(“鮋魚”級)大量核心資訊被外泄,印度放棄了第二批“卡爾瓦裡”級潛艇建造。

這6艘鮋魚級潛艇被印度命名為“虎鯊級”潛艇,此次服役的是首艇舷號為S50的“卡爾瓦裡號”。該艇與2006年12月14日在印度馬紮剛造船廠切割第一塊鋼板;到8年後的2014年7月30日才剛剛把5個獨立艙段焊接在一起;該艇在2015年4月6日正式下水。但直到開始建造後的整整11年後的2017年12月14日,該艇經過近2年海試後正式舉行服役儀式。

法國原版鮋魚級潛艇分為“縮小版”、“常規版”和“AIP版”三種。印度建造的是其“常規版”,排水量為1565噸。採用4台MTU 16V396 SE84 柴油機+1台電動機組成動力系統,水下最大速度20節,以8節經濟航速可以航行12000公里;武器系統方面有6個544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重型魚雷和“飛魚”反艦導彈。這艘潛艇也是印度海軍近20年來獲得的首艘現代化常規潛艇,印度以為可以憑藉該級潛艇與中國的最新的039B/C來對抗,以遏制和圍堵與中國未來可能發生在印度洋的衝突。

《印度斯坦時報》就表示,印度海軍急於更新潛艇的真實原因,就在於中國。因為印度海軍先前只有13艘老舊潛艇,並自造一艘核動力潛艇,及向俄羅斯租用一艘核潛艇,與近年頻頻出入印度洋的中國潛艇部隊相較,中國擁有超過60艘常規動力潛艇和10艘核潛艇,實力遠超過印度。

“虎鯊級”級潛艇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提出的常規潛艇專案(SSK)。1997年,印度國防部提出了建造新型面向21世紀常規潛艇專案(SSK),該專案後來命名為“75號工程”。和印度很多武器裝備計畫一樣,“75號工程”也遇到了拖延的情況。由於在價格和技術轉讓方面存在分歧,2004年8月雙方才以27.5億美元的價格達成6艘“卡爾瓦裡”級潛艇建造合同。

而首艇“卡爾瓦裡”號在2017年12月14日才正式服役,比原計劃推遲了5年。印度軍方官員此前向外界透露稱,服役時間之所以頻繁推遲,主要是因為潛艇複雜技術消化、擴建基礎設施和採購建造潛艇材料拖延等因素。印度媒體此前報導稱,全部6艘潛艇預計在2021至2022年之前交付。

這些潛艇只能替代4艘“西舒瑪律”和2艘早期“辛杜科什”(基洛級)級潛艇,剩下的7艘“辛杜科什”級潛艇只能等待“75號工程(I)”專案。該項目本來是建造第二批6艘“虎鯊級”級潛艇,但由於法國出現大規模洩密事件,“虎鯊級”的基礎型號(“鮋魚”級)大量核心資訊被外泄,印度放棄了第二批“卡爾瓦裡”級潛艇建造。

這6艘鮋魚級潛艇被印度命名為“虎鯊級”潛艇,此次服役的是首艇舷號為S50的“卡爾瓦裡號”。該艇與2006年12月14日在印度馬紮剛造船廠切割第一塊鋼板;到8年後的2014年7月30日才剛剛把5個獨立艙段焊接在一起;該艇在2015年4月6日正式下水。但直到開始建造後的整整11年後的2017年12月14日,該艇經過近2年海試後正式舉行服役儀式。

法國原版鮋魚級潛艇分為“縮小版”、“常規版”和“AIP版”三種。印度建造的是其“常規版”,排水量為1565噸。採用4台MTU 16V396 SE84 柴油機+1台電動機組成動力系統,水下最大速度20節,以8節經濟航速可以航行12000公里;武器系統方面有6個544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重型魚雷和“飛魚”反艦導彈。這艘潛艇也是印度海軍近20年來獲得的首艘現代化常規潛艇,印度以為可以憑藉該級潛艇與中國的最新的039B/C來對抗,以遏制和圍堵與中國未來可能發生在印度洋的衝突。

《印度斯坦時報》就表示,印度海軍急於更新潛艇的真實原因,就在於中國。因為印度海軍先前只有13艘老舊潛艇,並自造一艘核動力潛艇,及向俄羅斯租用一艘核潛艇,與近年頻頻出入印度洋的中國潛艇部隊相較,中國擁有超過60艘常規動力潛艇和10艘核潛艇,實力遠超過印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