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揚友善公益的城市文化 成都打造志願之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 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在2000多年的傳承積澱中逐漸形成了“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肥沃富庶的土地孕育了善良淳樸的人民, 亙古不變的是城市之名, 更有人們骨子裡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

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剛剛召開, 會議對成都未來發展做出全面部署。 發揚友善公益的城市文化, 這是成都堅定不移的步伐。 從“201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梁益建到雨中撿樹葉疏通排水道的“彩虹妹妹”, 從幫助“健忘老人”的真人秀節目到20路公車排隊現象, 成都的志願精神源遠流長, 從個人擴大到群體, 發酵成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城市風尚。 近年來, 成都的志願服務不斷發展完善,

從市民的自發行為逐漸演變成專案化運作、組織化規範、專業化支撐、社區化紮根、資訊化管理的專業模式。 友善公益之城的印記不斷深化, 志願服務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供給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樹立品牌

志願服務專案獲全國表彰

初一學生吳惠嫻還清楚地記得在“名師一堂課”上與偶像、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見面的場景。 “人都應該有夢想、有目標, 無論你現在離夢想還有多遠, 只要每天走一小步, 總會到達!”楊紅櫻的話常常激蕩在她的心中。 吳惠嫻的經歷, 是近萬名“關愛農民工子女·名師一堂課”志願服務專案中受益孩子的縮影。 2016年2月26日,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推進會上,

由成都市文明辦指導, “講文明 樹新風”成都文明創建全媒體平臺、成都晚報社策劃執行的“關愛農民工子女·名師一堂課”志願服務專案, 被評為最佳志願服務專案。

成立於2011年的成都市武侯區善工家園助殘中心, 是專門為智障、孤獨症、腦癱、唐氏綜合征等綜合性智力障礙群體提供“從小到老”專業化生涯服務支援的非營利組織。 他們以“讓特殊孩子有尊嚴有品質地活著”為奮鬥目標, 給這群弱勢孩子送去溫暖。 創辦至今, 善工家園共有2300多名助殘志願者參與助殘志願服務, 先後獲得“5A級中國社會組織”“四川省十佳志願服務組織”、全國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等榮譽。

成都類似的品牌志願項目還有很多,

2015年和2016年兩屆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推選活動中, 成都獲獎成績位列省會、副省級城市前列;去年底, 在京發佈的第四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顯示, 成都公益慈善綜合指數排名西部城市第一。 2017年, 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將成都列為“志願之城”試點城市。

搭建資訊平臺

多項技術處全國前列

通過手機APP“掃臉”, 快速登錄參與志願服務, 這是成都志願者網APP的人臉識別功能, 在全國的志願者管理系統應用中屬首創。 作為成都的志願服務資訊化管理綜合平臺, 成都志願者網是181萬成都註冊志願者的資料中心, 承載著全市志願者線上註冊、管理、發動和志願服務專案發佈、招募、記錄、展示“全流程”服務等職能。

全市所有街道(鎮、鄉)、社區(村)及所屬志願服務隊伍都在使用成都志願者網進行志願服務活動招募和記錄、志願服務隊伍管理等工作, 實現了電子化、資料化全覆蓋, 有效解決了全國文明城市迎檢中相關材料收集、統計、提供的難點。 同時, 成都志願者網可為所有註冊志願者和各級志願服務組織提供PDF版本服務記錄, 從而實現志願服務記錄無紙化。 為保證資料真實性, 成都志願者網還配備了電子督查系統, 由志願服務督查員對所有志願服務活動記錄進行線上督查。

成都志願者網於2012年正式建立, 運行5年來, 截至2017年7月14日, 註冊志願者人數已達到181.54萬, 註冊志願服務隊伍達到20511支, 共發佈志願服務專案超過10.2617萬個, 平均每天55.5個。 據協力廠商資料機構評測,目前成都志願者網在全國8個國家中心城市及部分志願服務有特色的城市(深圳、杭州、青島、廈門)志願者網站中,影響力和流量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志願者網和志願深圳網站。成都志願者網被百度收錄條目超過54萬條,在全國主要城市志願者網站中位居首位。按照百度雲加速提供的流量資料,目前,成都志願者頁面流覽量日均15萬次。

目前,成都志願者網APP已實現基於志願者地理位置的“項目地圖”查詢功能,基於二維碼功能的掃碼簽到功能,基於身份證自動比對系統的密碼找回功能,基於人臉識別系統的登錄記錄功能,並建立了即時的志願者統計資料庫,初步建立了志願者激勵回饋積分商城。多項技術功能處於全國前列。

組建專業隊伍

志願服務專業化

2016年12月7日,雙流成立了四川省首個法律服務志願者協會,協會主要從事法治宣傳教育、社區矯正、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律文化研究等工作,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大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協會志願者主要由政法系統幹部、律師、法學專業學生等組成,協會成員包括四川十大法治人物鐘爾璞、高亮、譚喬等,還有律師50名,四川大學、西南民大法學專業學生300多人。

如今,志願服務已經逐漸走向專業化,構建擁有特殊人才的專業志願服務隊伍是滿足當下供需要求的重要環節。成都不斷增強志願服務專業化“三級”培訓,編寫《志願者管理與發展》教材,在市、區(市)縣和社區分別建立培訓陣地。2012年起推出的“百日紅·孵化坊”志願服務專案,迄今已成功培育164個成都志願服務組織,涵蓋助老、扶幼、助殘、環保等領域。

成都搭建了全市志願服務“一視窗、兩基地、兩平臺”,建成成都市志願服務中心,為全市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隊伍)提供註冊登記、服務記錄、星級評定、活動開展、培訓孵化等服務,使其成為全市志願者的服務視窗、志願服務組織的培訓基地和活動基地、志願服務的供需對接平臺和宣傳展示平臺。成都組建了兩家全市志願服務樞紐型平臺組織。2012年,市文明辦牽頭成立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和成都雲公益發展促進會兩家樞紐型志願服務組織。4年來,服務園和雲公益已成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延伸到社會組織的孵化工坊、引領民間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傳承雷鋒精神播撒愛心種子的載體平臺和“文明成都”的公益名片。同時,城市文明公益全媒體傳播平臺也逐漸建立完善。聯合成都晚報社、成都文明網建立“11134”城市文明公益傳播全媒體平臺,包括一張報紙(成都晚報)、一條熱線(成都雷鋒熱線)、一家網站(成都文明網)、三個用戶端(微成都APP、文明成都APP、成都志願者APP)、四個微信平臺(成都發佈、微成都、文明成都、成都志願者),形成智能化全媒體傳播體系。

紮根基層陣地

個性服務遍地開花

在成都武侯區電信南路的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居民服務功能區裡,書畫室、攝影室、手工室、上網室和學生課業輔導室……每一個主題房間都有對應的志願者管理。志願者可以教書畫、陪讀、教老年人上網等。此外,黌門街社區還創新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志願服務平臺,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創新“低齡老年志願者服務於高齡老年志願者”服務理念,建立“時間銀行”,志願者可根據“時間銀行”儲蓄量,以積分換取將來的居家養老服務。文化志願服務平臺也是一大特色,社區以“四點半”學校為載體,開展暑期公益託管服務,共有113名志願者開展針對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等個性化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指導下,各個社區按照“社區所需,志願者所能”的原則,以社區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和低保家庭等社會弱勢群體以及農民工子女、留守學生、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等為重點對象,以“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廣泛開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專業志願服務活動。

目前,成都市已構建形成了市、區(市)縣、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志願服務管理體系。市級層面,市文明辦設有志願服務處,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志願服務工作;民政局作為責任主體,設有人事(社會工作)處,負責指導全市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和社區志願服務;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等群團也分別設立志願服務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建志願服務發展。成都市高新區還率先實現每個社區都有一名專職志願服務工作人員,有利促進社區志願服務專案化管理、專業化實施,下一步將在全市推開。

榜樣模範在身邊

崇德向善氛圍濃厚

近年來,成都廣泛開展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和宣傳學習活動、深化身邊好人推薦評議活動、大力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參照全國道德模範與四川省道德模範評選做法,我市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在市文明委領導下,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人社局、成都警備區政治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聯合成立活動組委會,下設評選委員會,每屆評選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5個類別道德模範。成都市目前有全國道德模範2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獲獎者10名,四川省道德模範28名,成都市道德模範201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用戶端 記者 杜文婷 攝影 劉陽 編輯 李懷英

據協力廠商資料機構評測,目前成都志願者網在全國8個國家中心城市及部分志願服務有特色的城市(深圳、杭州、青島、廈門)志願者網站中,影響力和流量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志願者網和志願深圳網站。成都志願者網被百度收錄條目超過54萬條,在全國主要城市志願者網站中位居首位。按照百度雲加速提供的流量資料,目前,成都志願者頁面流覽量日均15萬次。

目前,成都志願者網APP已實現基於志願者地理位置的“項目地圖”查詢功能,基於二維碼功能的掃碼簽到功能,基於身份證自動比對系統的密碼找回功能,基於人臉識別系統的登錄記錄功能,並建立了即時的志願者統計資料庫,初步建立了志願者激勵回饋積分商城。多項技術功能處於全國前列。

組建專業隊伍

志願服務專業化

2016年12月7日,雙流成立了四川省首個法律服務志願者協會,協會主要從事法治宣傳教育、社區矯正、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律文化研究等工作,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大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協會志願者主要由政法系統幹部、律師、法學專業學生等組成,協會成員包括四川十大法治人物鐘爾璞、高亮、譚喬等,還有律師50名,四川大學、西南民大法學專業學生300多人。

如今,志願服務已經逐漸走向專業化,構建擁有特殊人才的專業志願服務隊伍是滿足當下供需要求的重要環節。成都不斷增強志願服務專業化“三級”培訓,編寫《志願者管理與發展》教材,在市、區(市)縣和社區分別建立培訓陣地。2012年起推出的“百日紅·孵化坊”志願服務專案,迄今已成功培育164個成都志願服務組織,涵蓋助老、扶幼、助殘、環保等領域。

成都搭建了全市志願服務“一視窗、兩基地、兩平臺”,建成成都市志願服務中心,為全市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隊伍)提供註冊登記、服務記錄、星級評定、活動開展、培訓孵化等服務,使其成為全市志願者的服務視窗、志願服務組織的培訓基地和活動基地、志願服務的供需對接平臺和宣傳展示平臺。成都組建了兩家全市志願服務樞紐型平臺組織。2012年,市文明辦牽頭成立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和成都雲公益發展促進會兩家樞紐型志願服務組織。4年來,服務園和雲公益已成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延伸到社會組織的孵化工坊、引領民間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傳承雷鋒精神播撒愛心種子的載體平臺和“文明成都”的公益名片。同時,城市文明公益全媒體傳播平臺也逐漸建立完善。聯合成都晚報社、成都文明網建立“11134”城市文明公益傳播全媒體平臺,包括一張報紙(成都晚報)、一條熱線(成都雷鋒熱線)、一家網站(成都文明網)、三個用戶端(微成都APP、文明成都APP、成都志願者APP)、四個微信平臺(成都發佈、微成都、文明成都、成都志願者),形成智能化全媒體傳播體系。

紮根基層陣地

個性服務遍地開花

在成都武侯區電信南路的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居民服務功能區裡,書畫室、攝影室、手工室、上網室和學生課業輔導室……每一個主題房間都有對應的志願者管理。志願者可以教書畫、陪讀、教老年人上網等。此外,黌門街社區還創新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志願服務平臺,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創新“低齡老年志願者服務於高齡老年志願者”服務理念,建立“時間銀行”,志願者可根據“時間銀行”儲蓄量,以積分換取將來的居家養老服務。文化志願服務平臺也是一大特色,社區以“四點半”學校為載體,開展暑期公益託管服務,共有113名志願者開展針對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等個性化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指導下,各個社區按照“社區所需,志願者所能”的原則,以社區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和低保家庭等社會弱勢群體以及農民工子女、留守學生、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等為重點對象,以“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廣泛開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專業志願服務活動。

目前,成都市已構建形成了市、區(市)縣、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志願服務管理體系。市級層面,市文明辦設有志願服務處,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志願服務工作;民政局作為責任主體,設有人事(社會工作)處,負責指導全市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和社區志願服務;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等群團也分別設立志願服務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建志願服務發展。成都市高新區還率先實現每個社區都有一名專職志願服務工作人員,有利促進社區志願服務專案化管理、專業化實施,下一步將在全市推開。

榜樣模範在身邊

崇德向善氛圍濃厚

近年來,成都廣泛開展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和宣傳學習活動、深化身邊好人推薦評議活動、大力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參照全國道德模範與四川省道德模範評選做法,我市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在市文明委領導下,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人社局、成都警備區政治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聯合成立活動組委會,下設評選委員會,每屆評選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5個類別道德模範。成都市目前有全國道德模範2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獲獎者10名,四川省道德模範28名,成都市道德模範201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用戶端 記者 杜文婷 攝影 劉陽 編輯 李懷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