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委(第16期)刊發張春香副秘書長文章:積極探索信訪工作模式 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信訪工作新格局

積極探索信訪工作模式

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信訪工作新格局

——省委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張春香

近日, 習近平總書記對信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瞭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明確了信訪工作的定位、目標和作用, 為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河南省結合實際, 積極探索“五通”工作模式, 構建起以人民為中心的信訪工作新格局。

一、暢通管道, 瞭解民情

治理之道, 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 在於察其疾苦。 瞭解社情民意是治國理政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我們共產黨的幹部是來自人民, 為了人民的, 在信訪中傾聽人民的呼聲, 瞭解人民的願望, 汲取改進工作和作風的營養,

“關心、濟助”每一個需要關心濟助的人, 是我們的責任, 也是我們的義務。 近年來, 隨著信訪改革的不斷深入, 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方式日益多元。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河南省在堅持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基礎上, 強力推進信訪資訊系統和信訪工作的深度融合, 把視窗接訪、領導約訪、聯合處訪、網路調訪、資料研訪、督查巡訪、覆核息訪、群眾評訪、智慧回訪等“9方面”的群眾信訪統籌到1個手機終端上, 打造信訪“一網通”;積極推進省市縣鄉四級視頻工程建設, 建成集視訊會議、視頻培訓、視頻會商、移動接談和應急指揮五大功能為一體的視頻信訪系統, 打造河南信訪“一線通”;推進信訪局長暨縣(市、區)主要領導手機短信信訪建設,
打造河南信訪“一掌通”。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搭建聯繫群眾、體察民情、回應民意的新平臺, 提高互聯網時代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準。

二、廣開言路, 集中民智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曾引用古語:“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實踐證明, 許多寶貴經驗來自廣大人民群眾。 信訪工作處在瞭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 海量的信訪資料就是一座沉睡的“金礦”, 背後反映的是群眾心態、蘊藏的是社會趨勢。 對信訪資料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綜合分析, 可以準確把握群眾訴求新變化、新特點, 增加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 近年來, 河南省級信訪部門通過建立人民建議徵集制度, 每年徵集人民建議1600多條,

其中1100條轉化為行政決策。 去年以來,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 把難題當課題, 在全省開展千起赴京非訪、百起赴京到省規模訪、百起赴京重複訪調研活動, 逐人逐案追蹤調查和深度分析, 集中基層幹部和群眾的智慧, 研究破解信訪難題的方法和途徑, 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 特別是大力推進省市縣三級黨政主要領導電子信箱, 打造河南信訪“一點通”, 讓廣大群眾的民意民智從線下跑腿轉向線上發送、從郵筒投遞轉向郵箱傳送, 既方便群眾快捷反映問題, 又促進了黨委政府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準。

三、多措並舉, 維護民利

面對各種各樣的群眾訴求, 唯一包治百病的辦法就是解決問題, 這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核心。 近兩年來, 河南省堅持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 創新群眾工作思路、方法, 全力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邀請“兩代表一委員”以及老黨員、老幹部、老勞模等社會力量參與化解信訪矛盾糾紛, 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 實行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制度,組織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力量參與信訪工作。堅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疏導等辦法予以妥善化解。對“五通”管道受理的案件,全面落實信訪案件“三級篩查”包案制度,把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本地和諧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部納入領導包案,集中資源和力量推動解決。將短信與來訪同重視、同對待,做到“一條短信一個訪”,專人辦理,並逐步規範運行。對於通過領導信箱反映的各類訴求,與投寄實體信件一樣對待,及時整理下載並呈送相關領導閱批辦理。加大信訪事項網上辦理力度,進一步規範網上信訪事項辦理程式,提高辦理品質,確保網上投訴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辦結,逐步將網上信訪打造成為群眾反映訴求的重要管道。據統計,自去年以來,全省共化解信訪積案8萬多起,有效地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四、力量下沉,凝聚民心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歸聚是為政之本,不瞭解群眾所需,必起民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訪工作的首義,在於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信訪工作必須走基層,接地氣,和群眾打成一片。近兩年來,河南省各級各部門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性工作,全面認真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民生政策,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每年使用信訪救助資金近億元,化解疑難信訪事項3000多起,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百姓家中。推動領導幹部下鄉接訪,今年以來,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和省信訪局班子成員公開接待、集中下鄉接待群眾來訪7232人次,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及時就地化解信訪問題。大力夯實基層基礎,把人力、物力、財力更多地投向基層,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健全社會矛盾常態化排查和化解機制,實現資源力量整合在基層,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層,服務管理水準提高在基層。全面建立“6+1”微信群工作平臺,打造主要業務“一群通”,通過微信互聯,實現對基層信訪工作的常態化指導。同時,深入學習“楓橋經驗”,堅持末端治理與前端治理相結合,注重關口前移,注重源頭治理,動員和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

實行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制度,組織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力量參與信訪工作。堅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疏導等辦法予以妥善化解。對“五通”管道受理的案件,全面落實信訪案件“三級篩查”包案制度,把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本地和諧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部納入領導包案,集中資源和力量推動解決。將短信與來訪同重視、同對待,做到“一條短信一個訪”,專人辦理,並逐步規範運行。對於通過領導信箱反映的各類訴求,與投寄實體信件一樣對待,及時整理下載並呈送相關領導閱批辦理。加大信訪事項網上辦理力度,進一步規範網上信訪事項辦理程式,提高辦理品質,確保網上投訴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辦結,逐步將網上信訪打造成為群眾反映訴求的重要管道。據統計,自去年以來,全省共化解信訪積案8萬多起,有效地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四、力量下沉,凝聚民心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歸聚是為政之本,不瞭解群眾所需,必起民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訪工作的首義,在於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信訪工作必須走基層,接地氣,和群眾打成一片。近兩年來,河南省各級各部門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性工作,全面認真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民生政策,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每年使用信訪救助資金近億元,化解疑難信訪事項3000多起,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百姓家中。推動領導幹部下鄉接訪,今年以來,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和省信訪局班子成員公開接待、集中下鄉接待群眾來訪7232人次,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及時就地化解信訪問題。大力夯實基層基礎,把人力、物力、財力更多地投向基層,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健全社會矛盾常態化排查和化解機制,實現資源力量整合在基層,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層,服務管理水準提高在基層。全面建立“6+1”微信群工作平臺,打造主要業務“一群通”,通過微信互聯,實現對基層信訪工作的常態化指導。同時,深入學習“楓橋經驗”,堅持末端治理與前端治理相結合,注重關口前移,注重源頭治理,動員和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