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次中央會議 這93個重要論述你必須知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 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 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並作了總結講話。

根據新聞通稿, 這93個重要論述你必須知道!

1.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

2. 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 經濟年均增長7.1%, 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3. 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供求平衡。

4. 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 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

5.對外開放深入發展, 宣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6. 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 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7. 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

8. 5年來, 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域、幹實事, 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 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9. 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立足大局, 把握規律;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

相機抉擇, 開准藥方, 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 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 穩中求進, 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 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1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1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 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12. 推動高品質發展,

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13.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 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 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14.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15.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6.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

17. “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18. 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19.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專案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20.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1. 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22. 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

23. 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24. 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25. 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26.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27. 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品質,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准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28.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29. 要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

30.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1. 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32.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33.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34.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35. 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36. 加強國有企業党的領導和党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37. 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38. 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3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0. 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41.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

42.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43. 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44.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45.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

46.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品質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

47.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

48. 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49. 支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50. 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援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品質發展。

51. 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52. 提高城市群品質,推進大中小城市網路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53. 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54.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55. 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56. 有序放寬市場准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57. 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

58.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59. 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

60. 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61.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62. 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63.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64. 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65. 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66. 著力解決網上虛假資訊詐騙、倒賣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

67. 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

68.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69.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援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70.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71.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72. 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73. 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74. 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75. 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

76.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77. 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有力有序做好經濟工作。

78. 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健全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79. 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

80.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準。

81. 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營造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環境,深化國企國資、財政金融等改革。

8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83. 確保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取得明顯進展,加大精准脫貧力度,務求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84.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85.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86. 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87.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上來。

88. 要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確保令行禁止。

89. 要加強學習和實踐,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

90. 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找准短板弱項,解決實際問題。

91. 要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為幹部大膽創新探索撐腰鼓勁。

92. 要確保換屆工作穩妥有序、風清氣正,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93. 全黨全國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工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

14.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15.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6.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

17. “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18. 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19.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專案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20.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1. 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22. 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

23. 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24. 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25. 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26.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27. 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品質,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准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28.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29. 要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

30.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1. 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32.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33.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34.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35. 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36. 加強國有企業党的領導和党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37. 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38. 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3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0. 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41.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

42.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43. 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44.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45.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

46.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品質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

47.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

48. 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49. 支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50. 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援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品質發展。

51. 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52. 提高城市群品質,推進大中小城市網路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53. 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54.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55. 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56. 有序放寬市場准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57. 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

58.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59. 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

60. 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61.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62. 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63.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64. 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65. 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66. 著力解決網上虛假資訊詐騙、倒賣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

67. 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

68.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69.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援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70.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71.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72. 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73. 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74. 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75. 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

76.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77. 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有力有序做好經濟工作。

78. 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健全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79. 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

80.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準。

81. 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營造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環境,深化國企國資、財政金融等改革。

8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83. 確保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取得明顯進展,加大精准脫貧力度,務求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84.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85.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86. 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87.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上來。

88. 要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確保令行禁止。

89. 要加強學習和實踐,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

90. 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找准短板弱項,解決實際問題。

91. 要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為幹部大膽創新探索撐腰鼓勁。

92. 要確保換屆工作穩妥有序、風清氣正,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93. 全黨全國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工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