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文娛資本觀察:文娛上市公司遭遇“融資難”

作者:楊柳青

上市公司, 通常被認為融資能力最強, 融資管道最為通暢的存在。

但當我們梳理2017年文化娛樂類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狀況時發現, 整個2017年, 文化娛樂類的上市公司當中, 只有慈文傳媒、奧飛娛樂2家公司的定增方案獲批, 募資額不到去年的30%。

由於監管部門的連續打壓, 包括文化娛樂行業在內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可謂“哀鴻遍野”——

宋城演藝募資超過40億的定增, 在披露方案8個月後無奈宣佈終止;

驊威文化募資12億的定增, 也遭遇監管嚴格的拷問;

唐德影視的定增, 從宣佈方案至今長達2年, 都沒能通過……

必須說明的是, 慈文、奧飛之所以能順利過關, 是因為其定增方案2016年就獲得證監會受理, 不受新出臺的政策影響, 而且2家公司多次更改募資方案, 以符合監管要求。

而僅僅在2年前, 文化娛樂行業的再融資依舊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讓市場難忘的案例包括:2015年“三馬入華誼”, 華誼兄弟一次定增, 額度就高達36億, 並且吸引了阿裡、騰訊、平安3家巨頭作為股東。 這之後, 阿裡創投也斥資24億, 認購光線傳媒定增的股份。

我們注意到, 在再融資不斷萎縮之際, 另一種融資手段——發行公司債券, 逐漸在文化娛樂公司中流行起來。 與定增相比, 發債不會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 而且更易獲得審批通過。

就在上個月, 光線傳媒宣佈完成發行10億公司債的事宜,

所募資金將用於光線傳媒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及IP儲備。 此外, 唐德影視、慈文傳媒等公司也跟隨光線傳媒的腳步, 宣佈發行規模分別為6億、15億的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會成為A股文化娛樂公司越來越普遍的融資手段嗎?

再融資受困的兩大元兇:再融資新規、減持新規

為什麼上市公司再融資如此之難?首當其衝的原因, 還是政策。

首先是今年2月17日, 證監會發佈“再融資新規”, 主要內容包括:定增發行的股票數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0%, 本次募資距離前次募資完成的時間不得少於18個月等。

監管部門的初衷是, 穩定二級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 同時也為IPO發行提速做鋪墊。 不過, 這種一刀切的做法, 也給包括文化娛樂公司在內的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工作帶來不少困擾。

禍不單行的是, 今年5月下旬, 證監會又發佈《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之前定增股東解禁後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賣出, 減持新規出爐後, 定增股東減持的週期被延長, 導致定增市場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東方財富Choice的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13日, 共有492家企業完成再融資, 融資規模11342億元, 融資規模相比2016年全年縮減了5832億, 縮減幅度達1/3;再融資企業的數量也下滑明顯, 縮減數量約300家。

從文化娛樂角度看, 今年只有慈文傳媒、奧飛娛樂2家公司的定增方案獲批, 合計募資不到33億, 而去年有華錄百納、美盛文化、文投控股、樂視網4家公司的定增成功, 合計募資達113億。

宋城演藝定增8個月後終止, 唐德影視定增停滯超過2年

再融資政策不斷收緊, 首當其衝的是宋城演藝。

今年4月, 宋城演藝發佈定增方案, 擬發行1.9億股募資約40.17億元, 資金將用於打造以下6個專案。

一個月後,宋城演藝用長達95頁的公告,詳細地回復了監管部門的大量問題。但是,公司的解釋似乎並未獲得認可。

9月27日,宋城演藝以“張家界千古情建設專案土地用地手續等相關事項正在落實中”為由,宣佈中止這次定增。12月19日晚,宋城演藝正式宣佈這次定增終止。

此外,今年6月發佈定增方案的驊威文化,也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拷問。

6月8日晚,驊威文化公告,將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電視劇及網路劇製作。

很快,證監會對驊威文化的定增方案提出了五大重點問題,包括此次募投專案投資金額較大的合理性,收益情況的測算依據及合理性;募投專案相關的電視劇及網劇的備案情況、製作階段、劇本來源等。

監管部門甚至直接質疑公司這次定增募資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比如,目前驊威文化的資產負債率僅7.17%,遠低於同行公司(34.62%),驊威文化必須說明,在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中,哪種方式更有利於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而定增耗時最久的,則非唐德影視莫屬。

早在2015年12月底,唐德影視就發佈定增預案,擬向公司控股股東吳宏亮等5人發行股份募集6.5億元,投資12部電視劇、5部電影。此後幾經調整,定增募資額提升到8.18億元。但是,2年過去了,至今唐德影視的定增事項還沒完成。

從一名唐德影視人士瞭解的情況是,由於《中國好聲音》捲入了版權訴訟,需要等到訴訟案裁決後,公司的定增才能繼續推進。

慈文、奧飛定增獲批背後:政策不溯及既往,方案屢屢調整

在文化娛樂公司再融資工作寸步難行的同時,今年也有慈文傳媒、奧飛娛樂兩家公司的定增闖關成功。

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家公司的定增方案早在2016年就上報證監會並獲得受理,因政策不溯及既往而不受新規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按照監管要求,兩家公司的定增方案經過多次修改,去掉了很多不靠譜的投資專案,募資總額也隨之大幅下調。

下麵以慈文傳媒定增為例。

1. 初次申報

早在2015年10月底,剛剛完成借殼上市的慈文傳媒就推出定增預案,計畫以25.24元/股,向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王玖等發行4200萬股股份,募集10.60億元投入電視劇及網路劇製作。

2. 定增方案首次調整:發行價、募資額雙雙提升

2016年2月更改方案:發行底價提升至42.38元/股,發行股份數不超過3539.41萬股,募資總額提升至15億元。

3. 發行價再次調整

2017年1月下旬,將發行價下調至37.75元/股,發行股份數上調至3973.51萬股,募資總額保持不變。

4. 募資額下調

2017年2月證監會發佈再融資新規,慈文傳媒立即再次修改定增方案,剔除了《萬家燈火》等7部沒有完成備案的電視劇,並將募資總額從15億元下調至9.3億元。

5. 定增獲批

今年4月份,市場上傳出證監會將全面勸退文化娛樂等行業再融資和並購重組的消息,加上5月初慈文傳媒股價破位大跌,都讓外界對其定增能否過會充滿疑慮。好在5月下旬公司定增順利通過審核,並於8月14日收到核准批文。

6. 定增完成

12月14日,慈文傳媒發佈定增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這意味著公司長達2年又2個月的定增事項,終於畫上圓滿的句點。

奧飛娛樂今年獲批的定增,其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2016年4月,奧飛娛樂曾披露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45億元,用於IP資源建設項目、IP管理運營體系建設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016年12月,奧飛娛樂以“國內二級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為由,對定增方案進行大幅調整,募資總額從45億縮減至不超過29.9億元,僅為原方案募資規模的2/3。

今年4月,奧飛娛樂又以“結合公司投資計畫進度安排及面臨的市場環境變化”的理由,對募投項目進行“瘦身”,擬投資電影的部數從9部下降為6部,募資總額也下調至23.51億元,僅為最初方案的50%。

2個月後,奧飛娛樂的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這意味著經過14個月的長跑,奧飛娛樂的定增終於完成關鍵的一步。今年8月,奧飛娛樂拿到核准批文,目前定增工作正在進行中。

除了增發新股募資,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東通過轉讓老股融資,並引入戰略投資者。

光線傳媒2年發債募資20億,公司債將是未來流行的融資手段?

監管層關閉了再融資的大門,文化娛樂公司只好尋找其他替代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不行,就轉向債權融資——發行公司債券。

相比定增募資,發債融資有很多優點,比如審批通過相對容易,且不會稀釋現有股東股權。

因此,從去年開始,包括影視龍頭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以及新文化、驊威文化、當代東方等紛紛宣佈發行公司債。今年以來,宣佈發債的公司包括光線傳媒、慈文傳媒、唐德影視、當代明誠、大晟文化等。

以唐德影視為例,由於定增工作陷入停滯,公司只好轉向發債募資。今年5月20日公司披露,擬發行規模不超過6億元、期限不超過5年(含5年)的公司債,募集資金將用於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等。

根據唐德影視的說法,公司未來要開展的專案非常多,需要的資金很大,定增受阻對公司影響不小,因此公司試圖通過其他途徑來融資。

相比唐德影視,光線傳媒在發債上顯得更加遊刃有餘。就在上個月(11月8日),光線傳媒發佈2017年公司債券(第一期)上市公告書,債券發行總規模10億元,票面利率5.30%。

光線傳媒的發債工作要追溯到2年前。2015年10月,光線傳媒獲准公開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公司債。去年7月,公司完成首期10億公司債的發行,票面利率為3.50%。嘗到甜頭後,公司今年繼續發債融資10億。

連續大筆發債募資,源於光線傳媒影視業務發展對資金的渴求。2017至2018年,光線傳媒將投拍大製作影片10部、中小製作影片20部、電視劇/網路劇6部,需投入流動資金約26.80億元,另外公司計畫投入約3億元用於優質IP資源的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已完成定增募資9.3億的慈文傳媒,今年4月底還宣佈將以公開和非公開兩種方式發債,分別募資不超過5億元和10億元,資金將用於《爵跡》、《沙海》、《尋找愛情的鄒小姐》等IP大劇。

當然,上市公司發債融資也並非一帆風順,目前債市的不景氣會導致發行的難度增大、時間更長;另外,發債也會給相關公司帶來不小的利息支出。

以光線傳媒為例,公司2016年和2017年各發行規模10億的債券,利率分別為3.5%、5.30%,這意味著公司接下來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高達8800萬元,超過公司去年淨利潤(7.41億)的1/8。

由於兼具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優勢,目前包括三七互娛、湖北廣電、利歐股份、平治資訊等A股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推進發行可轉債。這種融資方式能否在文化娛樂裡推廣,值得業內人士進一步關注。

一個月後,宋城演藝用長達95頁的公告,詳細地回復了監管部門的大量問題。但是,公司的解釋似乎並未獲得認可。

9月27日,宋城演藝以“張家界千古情建設專案土地用地手續等相關事項正在落實中”為由,宣佈中止這次定增。12月19日晚,宋城演藝正式宣佈這次定增終止。

此外,今年6月發佈定增方案的驊威文化,也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拷問。

6月8日晚,驊威文化公告,將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電視劇及網路劇製作。

很快,證監會對驊威文化的定增方案提出了五大重點問題,包括此次募投專案投資金額較大的合理性,收益情況的測算依據及合理性;募投專案相關的電視劇及網劇的備案情況、製作階段、劇本來源等。

監管部門甚至直接質疑公司這次定增募資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比如,目前驊威文化的資產負債率僅7.17%,遠低於同行公司(34.62%),驊威文化必須說明,在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中,哪種方式更有利於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而定增耗時最久的,則非唐德影視莫屬。

早在2015年12月底,唐德影視就發佈定增預案,擬向公司控股股東吳宏亮等5人發行股份募集6.5億元,投資12部電視劇、5部電影。此後幾經調整,定增募資額提升到8.18億元。但是,2年過去了,至今唐德影視的定增事項還沒完成。

從一名唐德影視人士瞭解的情況是,由於《中國好聲音》捲入了版權訴訟,需要等到訴訟案裁決後,公司的定增才能繼續推進。

慈文、奧飛定增獲批背後:政策不溯及既往,方案屢屢調整

在文化娛樂公司再融資工作寸步難行的同時,今年也有慈文傳媒、奧飛娛樂兩家公司的定增闖關成功。

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家公司的定增方案早在2016年就上報證監會並獲得受理,因政策不溯及既往而不受新規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按照監管要求,兩家公司的定增方案經過多次修改,去掉了很多不靠譜的投資專案,募資總額也隨之大幅下調。

下麵以慈文傳媒定增為例。

1. 初次申報

早在2015年10月底,剛剛完成借殼上市的慈文傳媒就推出定增預案,計畫以25.24元/股,向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王玖等發行4200萬股股份,募集10.60億元投入電視劇及網路劇製作。

2. 定增方案首次調整:發行價、募資額雙雙提升

2016年2月更改方案:發行底價提升至42.38元/股,發行股份數不超過3539.41萬股,募資總額提升至15億元。

3. 發行價再次調整

2017年1月下旬,將發行價下調至37.75元/股,發行股份數上調至3973.51萬股,募資總額保持不變。

4. 募資額下調

2017年2月證監會發佈再融資新規,慈文傳媒立即再次修改定增方案,剔除了《萬家燈火》等7部沒有完成備案的電視劇,並將募資總額從15億元下調至9.3億元。

5. 定增獲批

今年4月份,市場上傳出證監會將全面勸退文化娛樂等行業再融資和並購重組的消息,加上5月初慈文傳媒股價破位大跌,都讓外界對其定增能否過會充滿疑慮。好在5月下旬公司定增順利通過審核,並於8月14日收到核准批文。

6. 定增完成

12月14日,慈文傳媒發佈定增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這意味著公司長達2年又2個月的定增事項,終於畫上圓滿的句點。

奧飛娛樂今年獲批的定增,其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2016年4月,奧飛娛樂曾披露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45億元,用於IP資源建設項目、IP管理運營體系建設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016年12月,奧飛娛樂以“國內二級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為由,對定增方案進行大幅調整,募資總額從45億縮減至不超過29.9億元,僅為原方案募資規模的2/3。

今年4月,奧飛娛樂又以“結合公司投資計畫進度安排及面臨的市場環境變化”的理由,對募投項目進行“瘦身”,擬投資電影的部數從9部下降為6部,募資總額也下調至23.51億元,僅為最初方案的50%。

2個月後,奧飛娛樂的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這意味著經過14個月的長跑,奧飛娛樂的定增終於完成關鍵的一步。今年8月,奧飛娛樂拿到核准批文,目前定增工作正在進行中。

除了增發新股募資,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東通過轉讓老股融資,並引入戰略投資者。

光線傳媒2年發債募資20億,公司債將是未來流行的融資手段?

監管層關閉了再融資的大門,文化娛樂公司只好尋找其他替代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不行,就轉向債權融資——發行公司債券。

相比定增募資,發債融資有很多優點,比如審批通過相對容易,且不會稀釋現有股東股權。

因此,從去年開始,包括影視龍頭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以及新文化、驊威文化、當代東方等紛紛宣佈發行公司債。今年以來,宣佈發債的公司包括光線傳媒、慈文傳媒、唐德影視、當代明誠、大晟文化等。

以唐德影視為例,由於定增工作陷入停滯,公司只好轉向發債募資。今年5月20日公司披露,擬發行規模不超過6億元、期限不超過5年(含5年)的公司債,募集資金將用於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等。

根據唐德影視的說法,公司未來要開展的專案非常多,需要的資金很大,定增受阻對公司影響不小,因此公司試圖通過其他途徑來融資。

相比唐德影視,光線傳媒在發債上顯得更加遊刃有餘。就在上個月(11月8日),光線傳媒發佈2017年公司債券(第一期)上市公告書,債券發行總規模10億元,票面利率5.30%。

光線傳媒的發債工作要追溯到2年前。2015年10月,光線傳媒獲准公開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公司債。去年7月,公司完成首期10億公司債的發行,票面利率為3.50%。嘗到甜頭後,公司今年繼續發債融資10億。

連續大筆發債募資,源於光線傳媒影視業務發展對資金的渴求。2017至2018年,光線傳媒將投拍大製作影片10部、中小製作影片20部、電視劇/網路劇6部,需投入流動資金約26.80億元,另外公司計畫投入約3億元用於優質IP資源的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已完成定增募資9.3億的慈文傳媒,今年4月底還宣佈將以公開和非公開兩種方式發債,分別募資不超過5億元和10億元,資金將用於《爵跡》、《沙海》、《尋找愛情的鄒小姐》等IP大劇。

當然,上市公司發債融資也並非一帆風順,目前債市的不景氣會導致發行的難度增大、時間更長;另外,發債也會給相關公司帶來不小的利息支出。

以光線傳媒為例,公司2016年和2017年各發行規模10億的債券,利率分別為3.5%、5.30%,這意味著公司接下來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高達8800萬元,超過公司去年淨利潤(7.41億)的1/8。

由於兼具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優勢,目前包括三七互娛、湖北廣電、利歐股份、平治資訊等A股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推進發行可轉債。這種融資方式能否在文化娛樂裡推廣,值得業內人士進一步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