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從農場到餐桌 推動食品當地語系化

央視網消息:有機、本地、天然等這些代表著健康概念的標籤, 現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 本地食品或者叫食品當地語系化是近年飲食圈的新風尚, 英文名稱翻譯過來就是從農場到餐桌。 顧名思義, 提倡的是就近種植, 當天採摘, 就地採購加工。 這一做法, 能為食材保留更多營養, 減少運儲環節, 減少污染, 並且能讓當地農民受益。 接下來走進美國費城, 來看看當地的食品是如何當地語系化的。

在美國費城的一條並不起眼的街道上, 這家“白狗”餐廳在當地頗有名氣;除了食物美味, 還在於三十年前,

這家餐廳的老闆就已經開始從本地購買食材。

裘蒂曾經參觀過工業化養殖場, 那些動物從出生到被屠宰, 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她不願意提供這樣的食物原料給她的客戶, 於是選擇了當地的農戶生產出來的產品, 寧可採購成本稍高一些。 裘蒂從本地的農夫手中, 買來新鮮瓜果蔬菜, 採購農戶們的豬肉雞蛋。 不光縮短了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時間, 保持了食物更新鮮的口味, 省去了遠端運輸還降低了能耗, 還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給當地社區。

年近七旬, 裘蒂仍在不遺餘力地通過演講、出書和各種社會活動推動著食品當地語系化, 美國人也開始接受這樣的飲食觀念。 幾年前, 裘蒂轉讓了餐廳, 但餐廳的經營者也一直秉承著食品當地語系化的方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