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機交互技術:讓癱瘓的人站起來

科幻電影《阿凡達》中展示了主人公用意念控制機器的場景, 雖然現有的研究成果還不能實現電影中複雜的操作, 但已經出現了一種利用腦電波來控制、監測人體的技術, 即腦機交互。 那麼, 什麼是腦機交互?該技術又有哪些應用呢?

“腦卒中康復機器人”演示

腦機交互技術到底是什麼?

腦機交互技術是一種利用腦電波來控制機器的技術。 該技術用腦電分析儀與視覺系統構建一個平臺, 以不同場景帶來的不同情緒和腦電波的對應變化關係建立一個資料庫, 從而分析各種情緒對應的腦電波特徵。 瞭解了腦電波對應的動作、情感後, 就可以逆向將這些腦電波設置為特定指令, 並教給機器來識別, 從而實現用意念控制機器的目的。

腦機交互技術應用廣泛, 例如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的本科生魏彥兆帶領同學利用腦機交互技術, 研發出了腦卒中康復機器人。 該機器人可以讓雙手不便的病人自主控制雙手運動。 腦卒中康復機器人具有一個能採集、感應腦電波信號的腦電帽, 腦電帽有9個接觸點, 運行時, 這9個接觸點會採集人的腦電波信號, 然後將腦電波信號傳輸給電腦, 電腦再對腦電波信號進行處理、識別, 從而驅動病人所戴的外骨骼手套做出相應動作。

除了醫療領域以外, 腦機交互技術還應用於教育、交通等領域。

在教育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戴上腦機交互頭環, 老師就能通過腦電波監測系統即時監控學生的注意力情況, 瞭解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交通方面, 列車司機可以佩戴一種特製的安全帽, 這種安全帽內置生物電極和信號處理模組, 可即時採集、處理司機的腦電波信號, 並通過對司機腦電波信號進行監測、分析, 第一時間識別並預警司機疲勞狀態和健康狀況, 確保行駛安全。 (卓楓)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 專家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慧、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