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震撼!一個未來最能超越華為與蘋果的公司

寫下這個命題很多人或許會覺得狂妄自大, 而做學問的人恰恰必須是以理性見長。 “融通智慧學”及其引領的“頓悟式教育”, 未來究竟具怎樣的巨大意義暫時不為外人所識,

也是我寫該文的緣由所在。

昨日與“頓悟式教育”線上教育平臺——深圳心時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談了六個多小時, 全面啟動在即也是緣由之一。 常說十年磨一劍, 我們則是三十年磨一劍。

一個以近三十年的學問準備, 融通國學思想精髓與現代科技文明, 將禪宗“頓悟大智慧”與現代科學、世道文明進行無縫對接的學問體系, 即將以市場產品的方式正式進入這個社會, 如何會不具巨大意義?!

華為和蘋果可謂是行業霸主, 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 影響力冠蓋全球, 並非是因企業的產品, 而是均具掌控企業靈魂的人。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 其生命週期與未來前途均決定于企業領袖。

確切地說, 決定于企業領袖的心智。

對於華為的任正非, 社會很多研究的文章, 社會學者們總體歸納了兩點:一是說他很懂得分錢;二是他打造了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體系。 雖然總結得很到點子上, 但為什麼他比一般企業家更捨得分錢, 這個魄力源自哪裡, 他為什麼會特別重視公平公正的意義?

說到底就一個根本問題, 任正非的心智源泉究竟在哪裡?我專門寫過一首關於華為的現代詩, 叫《華為魂殤》, 最後一節專門談過這個問題, 讀者不妨品一品, 摘錄如下:

……

人性人性 還是人性

伏藏了幾千年文明

任正非的福德

撞進了人性的寶藏

我識、我執、我性我心豁然

駕馭人性亦德亦智

魂殤魂殤

天下為之開張

華為

於是不斷走進歷史又不斷走出歷史……

人性之學是社會最大的學問, 也是國學大智慧大道的根本所在, 社會精英們的所有搏世聰明、思想、心機、謀略等均基於此。 任正非撞到這個大學問, 似乎不是走的主動參修路子, 更多是基於其先天福德緣故, 比如人生歷程、坎坷、閱歷、感悟, 環境生存逼迫下的被動思考和探尋。 所以, 我說他是“撞進了人性的寶藏”。

懂得駕馭人性的道理是人生智慧, 要能駕馭人性就必須具足夠德性涵養, 所謂厚德載物, 你能載多少物就要具多少福德。 世道也有“小成在智, 大成在德”, 否則, 不可能長久。 所以, 我在詩中說“駕馭人性亦德亦智”。

蘋果的約伯斯事業雖然很成功, 雖然一生信仰佛教, 好參禪打坐, 主動開發心智,

但從其思想、見地、願心、世道所執、對世道人心的關注來論, 禪宗並未入門, 福德也有限, 五十多歲就得癌症去世。 遺言據說足以震撼世人。 我在最新著作《頓悟》一書“資本的最終歸宿與生命的覺悟、運數”篇章也專門闡釋過。

不過, 就算象任正非一樣活到七十多甚至八十多又怎樣呢?不過是仍然迷失在“成功”過程中的高級動物, 對人生的真正價值、生命的真義仍少有真正覺悟, 不能掌控生命生死, 不得不被動地走向死亡。

生命的真義其實不在壽命的長短, 也不在世道事業的成功與否, 更不在順境快樂或是坎坷痛苦的過程。 任何過程不過是個覺悟的機緣, 關鍵是看你有生之年能否抓住覺機, 洞見或接近那個真實真相。

從這個意義上說, 約伯斯最後臨終時有所覺醒, 來生必然因放下對財富的執著而直接入修為的人生, 意義非凡。 我們來看看約伯斯最後覺醒的遺言吧:

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 我曾經叱吒商界, 無往不勝, 在別人眼裡, 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 但是除了工作, 我的樂趣並不多, 到後來, 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 正如我肥胖的身體——都是多餘的東西組成。 此刻, 在病床上, 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 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 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 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 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 已經失去了價值, 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從以上文字很容易感受到約伯斯靈魂的告白,言為心聲,特別是人生最後的心聲。

約伯斯說,自己的快樂並不多,只是慣性地工作慣性的累積財富。有報導說,蘋果當時在銀行累積了400多億美金存款資產,但不肯做一分錢慈善,約伯斯說要為未來更大的商機做準備。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事業未竟身先亡。

終於在生命結束前醒悟到財富不是人生的根本,那個“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但他並未真正參明白比追求財富更重要的東西,所以他說:“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可見其一生信佛禪修並未入門,更別說登堂入室洞見堂奧了。也可以說,以他的心智對應出的蘋果產品終究有限,亦如其標誌反映的哲意——“一口破蘋果”。

很多評論都說約伯斯改變了世界,但他卻改變不了自己。真正改變世界的並不是科技,科技是人造就的,其實是基於心智打開的智慧和文化。世道大成就的精英人物均在此高度趨同,比如亞洲首富李嘉誠、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李嘉誠篤信佛教,深信因果,多按佛教教化為人處世,多論及“商道即人道”,乃佛商的代表人物。稻盛和夫最初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講因果報應的命理學著作《陰鷙錄》切入,後逐漸入佛門,將佛法智慧用於企業運營管理,曾在東京的寺廟出家修行,追求人生的解脫和心智的開啟。

一個生命心智的開啟程度與其思想見地、願心、核心價值觀和做事的方式方法等均會一致。以此觀照,李嘉誠對佛學的學習和領悟,似乎更多是為獲得人生福報,多落于有為法的層面。所以他好財佈施,為人保持低調謙虛,這都是自修範疇。而對生命的真實真相似乎不見有什麼主動探尋和精進,法佈施、無畏佈施精義似乎沒有真正明白,否則,不可能不在世道願行中顯露出來。

從他獨資創建的長江商學院,多是按西方國際一流商學院理念辦學,其理念和宗旨“卓然遠見,培養世界級企業家”不過是定位在培養商界領袖,終究是為商業成就。總體不過是流於西方“為我”的社會精英教育,格局難免拘於小我。難見有為世道人心覺悟的考量,更談不上延續生命慧命和傳播大智慧法脈了。

這雖是一個側面,也足可見李嘉誠的觀照智慧和世道願行。其佛法印證境界和願行上似乎不如稻盛和夫。稻盛和夫似乎超越了執著于財富追求的世道境界,為探尋生命真理可以放下一些世道牽掛去專門修行。稻盛和夫創建的“盛和塾”,其核心理念“守時守信、日行三善、提高心性、拓展經營、敬天愛人、貢獻社會”宣導生命善道、正能量,更多考慮到世道人心的覺悟和願行,超越了商業小格局。

其實,世道成功是有層次的,“融通智慧學”將之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職業的成功、事業的成功、人生的成功、生命的成功。個人認為任正非、約伯斯似乎還只迷于事業的成功,李嘉誠似乎達到了人生的成功,事業家庭、子孫後代雙圓滿。稻盛和夫似乎正在追求生命的成功,雖然還在過程中,但此生的目標至少明確向生命真實靠近了。

以上是對掌控公司靈魂的業界領袖級人物做的一點個人淺見,一管之見,不妥處還請讀者見諒。最後說說,“未來最能超越華為與蘋果的公司”是否是理性的論斷。下面從心時空文化發展公司的產品、市場,及未來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等方面做個橫向比較,是否真實讀者自己評判。

一、從產品的社會意義和功德來論

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直接開啟生命心智,成就生命大智慧,直接提升人的思維能力。真正解決了事業成功與人身大福報的關係,最能贏得普天下家長們的認同。最與當前以知識累積為主常規漸學、漸悟教育有著根本的差別,屬於千秋萬代的產品,無量功德。華為、蘋果的產品只是社會某階段的技術產物。

二、從人類學問的發展趨勢與產品對人類文明的指引來論

人類學問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應的文明進程有它必然的規律和定數。資訊時代,大資料時代,知識的融通融合,學問的貫通,科學文明進入智慧文明是未來世界的必然趨勢,是對以前還原思維、細分思維、專業化思維等學術路子的發展和提升。

天下沒有什麼能阻擋文明的趨勢,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反映的正是這個趨勢。其屬於智業的文化產品、教育產品,是所有生命一代代一輩輩永恆必須的。其普世價值觀統一了生命的德性與智慧,最利於世道人心的覺悟。其對人性的真理性認知將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指引作用。華為、蘋果乃有形產品,更多局限於某個歷史階段。

三、從產品的市場拓展角度來論

現代教育不論中西方均是基於漸學、漸修、漸悟機理,頓悟式教育幾乎是完全的空白市場和藍海市場,它將成為提升現代教育成效的最佳方式,更是當前應試教育的最好補充。頓悟式教育線上教育平臺就是以此為創建思路的。而華為、蘋果的產品很容易進入市場競爭的“紅海”,很容飽和。

四、從未來線上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內容來論

現代線上教育總體在走專業化的搬運思路,即將線下不同領域的專業教學資源搬到線上。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則是以全球獨一無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構築線上學通平臺,具備資源稀缺性與廣闊的前景。可以說,天下再也沒有比這更大更能持續贏利的專案了。

五、從產品的生命週期來論

未來世界經濟必然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經濟格局。產品的體驗式特性必將引領市場潮流。加上競爭加劇,市場以客戶為中心及對客戶服務的過分依賴,意謂著未來市場產品的生命週期將越來越短,投資與創新的風險越來越大,市場的一切都越來越像是賭博,特別是資訊產品、虛擬的影像文化產品等。華為、蘋果也不會例外,但大道文化、智慧文化永不會過時,系生命永恆需要覺悟和依持的。

六、從社會影響力價值來論

融通智慧學的融通、頓悟、打通、學通等等先進智慧理念,因與生命個體的高效成長、成才、成功密切相關,極具傳播性。一旦傳播開來,其口碑將自動呈現鏈式反應式的傳播,其廣告價值、無形資產將自動形成累積式複合疊加,影響力無限。而對於有形的物質類產品,其市場銷售與廣告投放基本是一致的,難以形成複合價值。

七、從企業核心機制來論

從企業運營來論,股東就是客戶,市場均是股東,生產關係完全轉化成了生產力,真正實現了企業、員工、客戶三贏、共贏的最良性企業文化,二元歸一的最圓滿文化,不會再有比這更先進的機制了。華為、蘋果則始終是向外逐利的駕馭人性文化,處心積慮的機謀文化,人、我二元文化。

八、從人類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來論

人類發展科技的終極目標不過是為掌控世界,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必然成為未來產業的核心所在。整個地球科技文明正在宿命地進入一個構建巨大大腦的進程。在一味滿足人類“我性”的根本驅動下,虛擬化、虛幻化、空心化、感性化就是產品和產業的必然趨勢。

當表達人性無盡欲望的虛幻產品、虛無文化、虛擬世界充斥全球,每時每刻衝擊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子孫後代時,物極則反,人類以自我、自私、自利為根本的市場機制將會以越來越負面的代價開始顯現,科技主義造就的自毀模式開始清晰。

人類開始真正反省,對正能量、正產業的市場訴求將越來越強烈,開始展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價值。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代表的正是這個市場趨勢、產業趨勢、文明趨勢。

劉碩斌

2014年9月3日 深圳

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從以上文字很容易感受到約伯斯靈魂的告白,言為心聲,特別是人生最後的心聲。

約伯斯說,自己的快樂並不多,只是慣性地工作慣性的累積財富。有報導說,蘋果當時在銀行累積了400多億美金存款資產,但不肯做一分錢慈善,約伯斯說要為未來更大的商機做準備。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事業未竟身先亡。

終於在生命結束前醒悟到財富不是人生的根本,那個“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但他並未真正參明白比追求財富更重要的東西,所以他說:“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可見其一生信佛禪修並未入門,更別說登堂入室洞見堂奧了。也可以說,以他的心智對應出的蘋果產品終究有限,亦如其標誌反映的哲意——“一口破蘋果”。

很多評論都說約伯斯改變了世界,但他卻改變不了自己。真正改變世界的並不是科技,科技是人造就的,其實是基於心智打開的智慧和文化。世道大成就的精英人物均在此高度趨同,比如亞洲首富李嘉誠、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李嘉誠篤信佛教,深信因果,多按佛教教化為人處世,多論及“商道即人道”,乃佛商的代表人物。稻盛和夫最初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講因果報應的命理學著作《陰鷙錄》切入,後逐漸入佛門,將佛法智慧用於企業運營管理,曾在東京的寺廟出家修行,追求人生的解脫和心智的開啟。

一個生命心智的開啟程度與其思想見地、願心、核心價值觀和做事的方式方法等均會一致。以此觀照,李嘉誠對佛學的學習和領悟,似乎更多是為獲得人生福報,多落于有為法的層面。所以他好財佈施,為人保持低調謙虛,這都是自修範疇。而對生命的真實真相似乎不見有什麼主動探尋和精進,法佈施、無畏佈施精義似乎沒有真正明白,否則,不可能不在世道願行中顯露出來。

從他獨資創建的長江商學院,多是按西方國際一流商學院理念辦學,其理念和宗旨“卓然遠見,培養世界級企業家”不過是定位在培養商界領袖,終究是為商業成就。總體不過是流於西方“為我”的社會精英教育,格局難免拘於小我。難見有為世道人心覺悟的考量,更談不上延續生命慧命和傳播大智慧法脈了。

這雖是一個側面,也足可見李嘉誠的觀照智慧和世道願行。其佛法印證境界和願行上似乎不如稻盛和夫。稻盛和夫似乎超越了執著于財富追求的世道境界,為探尋生命真理可以放下一些世道牽掛去專門修行。稻盛和夫創建的“盛和塾”,其核心理念“守時守信、日行三善、提高心性、拓展經營、敬天愛人、貢獻社會”宣導生命善道、正能量,更多考慮到世道人心的覺悟和願行,超越了商業小格局。

其實,世道成功是有層次的,“融通智慧學”將之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職業的成功、事業的成功、人生的成功、生命的成功。個人認為任正非、約伯斯似乎還只迷于事業的成功,李嘉誠似乎達到了人生的成功,事業家庭、子孫後代雙圓滿。稻盛和夫似乎正在追求生命的成功,雖然還在過程中,但此生的目標至少明確向生命真實靠近了。

以上是對掌控公司靈魂的業界領袖級人物做的一點個人淺見,一管之見,不妥處還請讀者見諒。最後說說,“未來最能超越華為與蘋果的公司”是否是理性的論斷。下面從心時空文化發展公司的產品、市場,及未來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等方面做個橫向比較,是否真實讀者自己評判。

一、從產品的社會意義和功德來論

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直接開啟生命心智,成就生命大智慧,直接提升人的思維能力。真正解決了事業成功與人身大福報的關係,最能贏得普天下家長們的認同。最與當前以知識累積為主常規漸學、漸悟教育有著根本的差別,屬於千秋萬代的產品,無量功德。華為、蘋果的產品只是社會某階段的技術產物。

二、從人類學問的發展趨勢與產品對人類文明的指引來論

人類學問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應的文明進程有它必然的規律和定數。資訊時代,大資料時代,知識的融通融合,學問的貫通,科學文明進入智慧文明是未來世界的必然趨勢,是對以前還原思維、細分思維、專業化思維等學術路子的發展和提升。

天下沒有什麼能阻擋文明的趨勢,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反映的正是這個趨勢。其屬於智業的文化產品、教育產品,是所有生命一代代一輩輩永恆必須的。其普世價值觀統一了生命的德性與智慧,最利於世道人心的覺悟。其對人性的真理性認知將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指引作用。華為、蘋果乃有形產品,更多局限於某個歷史階段。

三、從產品的市場拓展角度來論

現代教育不論中西方均是基於漸學、漸修、漸悟機理,頓悟式教育幾乎是完全的空白市場和藍海市場,它將成為提升現代教育成效的最佳方式,更是當前應試教育的最好補充。頓悟式教育線上教育平臺就是以此為創建思路的。而華為、蘋果的產品很容易進入市場競爭的“紅海”,很容飽和。

四、從未來線上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內容來論

現代線上教育總體在走專業化的搬運思路,即將線下不同領域的專業教學資源搬到線上。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則是以全球獨一無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構築線上學通平臺,具備資源稀缺性與廣闊的前景。可以說,天下再也沒有比這更大更能持續贏利的專案了。

五、從產品的生命週期來論

未來世界經濟必然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經濟格局。產品的體驗式特性必將引領市場潮流。加上競爭加劇,市場以客戶為中心及對客戶服務的過分依賴,意謂著未來市場產品的生命週期將越來越短,投資與創新的風險越來越大,市場的一切都越來越像是賭博,特別是資訊產品、虛擬的影像文化產品等。華為、蘋果也不會例外,但大道文化、智慧文化永不會過時,系生命永恆需要覺悟和依持的。

六、從社會影響力價值來論

融通智慧學的融通、頓悟、打通、學通等等先進智慧理念,因與生命個體的高效成長、成才、成功密切相關,極具傳播性。一旦傳播開來,其口碑將自動呈現鏈式反應式的傳播,其廣告價值、無形資產將自動形成累積式複合疊加,影響力無限。而對於有形的物質類產品,其市場銷售與廣告投放基本是一致的,難以形成複合價值。

七、從企業核心機制來論

從企業運營來論,股東就是客戶,市場均是股東,生產關係完全轉化成了生產力,真正實現了企業、員工、客戶三贏、共贏的最良性企業文化,二元歸一的最圓滿文化,不會再有比這更先進的機制了。華為、蘋果則始終是向外逐利的駕馭人性文化,處心積慮的機謀文化,人、我二元文化。

八、從人類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來論

人類發展科技的終極目標不過是為掌控世界,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必然成為未來產業的核心所在。整個地球科技文明正在宿命地進入一個構建巨大大腦的進程。在一味滿足人類“我性”的根本驅動下,虛擬化、虛幻化、空心化、感性化就是產品和產業的必然趨勢。

當表達人性無盡欲望的虛幻產品、虛無文化、虛擬世界充斥全球,每時每刻衝擊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子孫後代時,物極則反,人類以自我、自私、自利為根本的市場機制將會以越來越負面的代價開始顯現,科技主義造就的自毀模式開始清晰。

人類開始真正反省,對正能量、正產業的市場訴求將越來越強烈,開始展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價值。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代表的正是這個市場趨勢、產業趨勢、文明趨勢。

劉碩斌

2014年9月3日 深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