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張創新券 解企燃眉急

2015年以來, 省科技廳突破體制機制障礙, 創新工作舉措, 採取普惠方式向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劵, 用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服務單位購買科技創新服務或技術成果, 把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主動權交給企業, 突出了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説明企業解決了創新資源匱乏、創新動力不足問題, “喚醒”了沉睡的科技資源, 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放大了公共財政科技投入的效能。 自政策實施以來,全省共向489家企業發放了8086萬元科技創新券(其中有中小微企業484家, 占比超過99%)。

已有140企業獲得兌現2257萬元。 項目直接幫助企業實現新增銷售收入近4億元、利稅近8000萬元, 促進一批創客企業獲得成長, 帶動全省84家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近3千農戶實現增收)。 其中, 1家企業成為新三板上市企業, 8家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12家企業成為市(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創新券政策的激勵下, 我省成為全國引進技術成果轉化運用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故事:創新券讓技術落地生根 打工夫妻變成食用菌老闆

2016年11月4日中午, 黔西縣洪水鎮新橋村村民毛順琴在自己承包的食用菌大棚裡忙個不停。 前幾年, 她還只是在食用菌生產企業裡打工, 去年開始, 她和丈夫兩人當上了小老闆, 按照技術要求種植兩個大棚的食用菌,

當年就賺了四五萬元。

這個原來是貧困村的村民, 從原先的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增加到現在的僅種植食用菌就一年收入幾萬元, 這一讓她驚喜的變化中, 科技創新券的支持至關重要。

教會毛順琴食用菌種植技術的, 是貴州高原藍夢菇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 該公司進駐黔西縣洪水鎮新橋村, 開始了研發優質食用菌之路。

食用菌種植, 看似簡單, 但從菌棒生產、出菇甚至是大棚的溫度濕度要求等等各個環節, 都需要精准有效的技術, 才能保證優質食用菌的順利出產。

在2015年科技創新券政策啟動實施之前, 貴州高原藍夢菇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做技術研發並進行示範推廣。 公司總經理陳孟談感歎, 通過一年多來的實踐,

科技創新券給公司以及黔西縣發展食用菌產業帶來兩大好處:作為技術買方, 公司與省農科院合作, 得到農業專家團隊的支持, 食用菌種植得到技術理論和方法的提升;公司還與一家網路公司合作, 開發食用菌的雲商平臺, 打通線上線下市場。 作為技術賣方, 公司與全縣8家專業合作社以及3家小微企業合作, 派出技術主管, 手把手地教給當地農戶一套規範、成體系的食用菌種植技術。

陳孟談稱, 去年以來, 有了省科技廳的支持, 不僅是公司, 黔西縣整合到更多的技術力量來共同推廣食用菌種植。

據不完全統計, 科技創新券支援黔西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專案資金有96.5萬元, 其中直接支援公司的專案資金有66.5萬元,

作為技術賣方有4個專案, 達51.5萬, 作為技術買方有兩項, 達15萬元。

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支援力度比較大, “通過這種模式,技術很容易落地生根, 我們下一步還要進行自主技術研發, 仍然可以繼續申請科技創新券的支持。 ”陳孟談很有信心地說。

同樣對食用菌產業發展充滿信心的, 是通過科技創新券購買了公司技術服務的各家專業合作社成員。

2016年11月4日下午, 貴州水西謠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黔西縣大關鎮開了一個科技扶貧創業會。 合作社負責人李昌俊對前來參會的幾十個村民耐心說明, 將從他們中間擇優選取自主創業者。 會後, 好多村民圍著李昌俊諮詢創業的具體問題, 有些村民當場報了名。

“我們想讓更多村民像毛順琴那樣,

自己承包大棚, 給他們提供專門的技術指導, 種出優質食用菌, 靠技術創新致富。 ”李昌俊說。

在黔西縣, 以科技創新券來杠杆式“撬動”產業發展的, 不僅在食用菌領域。 黔西縣科技辦主任周朝鈺介紹, 近期, 黔西縣金碧鎮荷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荷花食用菌種植基地、恒興苗木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3家以現代農業為主的小微企業符合發放規定, 共獲得36萬元創新券支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