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課後服務工作”彰顯“以學生為本”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 天津市教委宣佈, 從2018年春季學期開始, 天津市中小學將在放學後開展課後服務工作, 原則上17:00結束, 這也就意味著, 長期困擾家長們的“三點半”接送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長期以來, 許多中小學生家長為孩子放學的接送問題而憂心。 現在的家庭大多為“雙職工”家庭, 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孩子們三點半放學時, 父母往往還在工作、難以脫身來接送孩子。 家中有老人的, 老人或許還能幫襯;若是家中沒有老人, 孩子們就會面臨無人接送的窘境、不得不隻身回家,

這就給年幼的中小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有的家長考慮到孩子的人身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便將孩子們託付給託管機構, 這也就導致了各類託管機構、課後輔導班等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 這些機構看似解決了家長們的燃眉之急, 卻依舊存在隱患。 首先, 各類託管機構和課後輔導班相較於提供義務教育的學校而言, 性質更趨於商業化, 它們的首要目的是盈利, 因此便無法完全做到以學生為本, 難免會出現疏漏;其次, 這些託管機構與課後輔導班的師資來源也參差不齊, 不可否認其中有教學水準卓越、經驗豐富且認真負責的老師, 但同時也有許多所謂的“老師”不具備相對應的教學水準與經驗、渾水摸魚,

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行為, 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一大隱患;再次, 託管機構與輔導班大多以課業輔導和課程培訓為主要內容, 讓中小學生在放學之後繼續去這些機構, 相當於讓他們在走出校門後再走入另一個“校門”, 這可能會無形中增加孩子們的課業負擔, 甚至有可能激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和抵觸心理, 這與家長們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 如果能由學校在放學後的一段時間內對學生們進行監管, 無論是在安全還是在教育效果方面, 都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而天津市教委出臺的這項措施, 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社會問題。 在放學後開展“課後服務工作”, 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同時,

還能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促進學生在課堂外多方面發展, 為課餘生活增添了許多趣味, 這也是這項舉措人性化的體現。 這一舉措, 真正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 值得教育界廣泛借鑒、學習。

文/曾思佳(蘇州大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