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趙祖平:心醉楠溪江

2017-12-21 21:33 | 特約撰稿 | 趙祖平

【編者按】

“水之夢”原創主題文學大賽由浙報集團、省作協、農行省分行主辦。 更多大賽詳情,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浙江日報有風來”查閱。

心醉楠溪江

文 | 趙祖平

"浙江永嘉有條楠溪江, 猶如養在深閨的少女, 少有張揚, 一朝亮相, 令人驚歎不已, 這是我所見到的最美麗的江。

認識楠溪江是從一則關於承包楠溪江爭論的報導, 報導並無懸念, 重要的是借助於媒體把楠溪江給介紹了出來。 出於好奇, 在初春時節, 獨自一人來到尚未被人看好的楠溪江。

三百里楠溪江像一條玉帶盤繞在浙南大地,

是水滋潤了山, 還是山養護了水, 山水在這裡那樣和諧, 那樣融合, 猶如一幅巨大的立體畫, 濃墨淡描總相宜。 楠溪江有別于其他的江, 這裡灣多灘多瀑多, 有三十六灣七十二灘之稱, 河床似階梯式起伏, 灘潭相間, 遇潭水緩, 遇灘水急, 岸邊是大片石灘和沙灘。 兩岸山崖險峻, 峽谷深切, 獨特的地理風貌造就了楠溪江眾多的瀑布, 有三級瀑、七級瀑、蓮花瀑;有打鑼瀑、擊鼓瀑等等, 聞名遐邇的百丈瀑高低落差達一百二十四米, 傾瀉而下的水絲細如馬鬃, 頗為秀麗。 自然景觀有綠峰、石門、北亭、陶公洞、鶴巢洞、天柱蜂、捧槌岩等天然自成, 奇異無比。 江中那三面環溪, 一峰拔地而起的石桅岩, 更像是中流砥柱, 傲視江面, 在陽剛之氣襯托下,
楠溪江的水顯得嫵媚動人, 獨領著甌越山水風騷。 楠溪江遠離人居, 千百年來默默流淌在崇山峻嶺之中, 兩岸風光旖旎, 近觀鬱鬱灘林, 遠眺綿綿群山, 俯視碧藍江水, 飽覽溪光山色, 山險而不峻, 石怪而不奇, 水清而不妖, 處處呈現出一種原始的美。

作為生活在都市里的人, 很想得到心的滋潤, 上善若水, 只有充分接近水, 深深陷入水的懷抱之中, 壓抑得以釋放, 身心得以舒暢。 楠溪江美在水, 水的含沙量很低, 水出奇的清, 那水如寶石般藍得發亮, 翡翠樣綠得碧透, 水下的鵝卵石光潔亮麗, 色彩斑瀾, 可見到魚兒逍遙自在的遊動。 楠溪江的水水靜柔和, 清澈見底, 是我國極少數未受污染的江河之一, 無愧為天下第一水的美譽。

若不是早春乍寒, 真想下去暢遊一番, 與水來一個親密接觸。 水無心, 山有意, 有意無意間造就了眼前如詩如畫的景色, 兩岸群峰疊嶂, 隨江倒映, 江山漁火, 溪流潺潺, 船在江上行, 人在畫中游, 滿目綠意盎然, 空氣特別清新。 楠溪江的美, 在於很少雕琢, 由於人類的活動不多, 尤其現代工業很少介入, 一草一木原始生態, 一石一岩野趣橫生, 值得遊人咀嚼、品味。 楠溪江的水是流動的活水, 常年累月、源源不斷地流淌著, 在江上乘竹筏漂流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頭頂白雲悠悠, 怪石磷響, 古木森森, 滿山滴翠, 百鳥鳴唱;腳下水流湍湍, 浪花朵朵, 時而穿澗過坳, 時而跌宕起伏, 時而峰迴路轉, 時而順流而下, 作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區, 楠溪江是一首田園牧歌,
給人一種自然的美。

其實, 楠溪江自古就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 只是在近代似乎被遺忘了, 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的楠溪江, 讓人很難想像蘊藏著文化的美, 這裡是永嘉文化的根基, 以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永嘉四傑”為代表的永嘉學派, 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 尤其是南朝的謝靈運, 蘇軾有詩雲:“自言長官如靈運, 能使江山似永嘉”, 他為官一方寫下了大量讚美楠溪江的詩詞, “雲日相輝映, 空水共澄鮮”, “林壑斂瞑色, 雲霞收夕霏”。 使楠溪江名揚天下, 成為古代文人墨客陶冶情操、寫詩作畫的好地方, 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精美畫卷。 也正是他們的活動, 楠溪江不只是旅遊地, 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 有古塔古橋古亭古碑的民族文化;有永嘉昆曲的戲劇文化;有古村落古建築的民居文化;有留存完整宗譜族譜的宗族文化;還有民族特色的婚姻風俗和迎灶神的民間文化……

說楠溪江是一個旅遊佳地, 還是文化寶地, 一言敝之, 楠溪江是一個讓人靜心的好地方, 山水共色, 鄉野韻趣, 動靜有致, 既是放大了的盆景, 鮮活碧綠的畫卷, 又是濃縮的歷史, 包羅萬象的文化。 這裡氣候宜人, 冬暖夏涼, 山魂水韻之中能感覺到心與自然對話, 天藍地綠間體驗來自身體內的衝動和力量, 使人忘卻了都市的喧囂和人生的煩惱, 來這裡走一走, 看一看, 無疑是一次極好的身心放鬆與休息, 領略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 盡享人間雅俗事。

走過天南地北, 見過好山好水,卻把心留在了一一楠溪江。

見過好山好水,卻把心留在了一一楠溪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