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十年曲不離口 懷赤誠情暖戲迷 “新派”評劇領軍人王向陽

唱古今故事, 扮千面人生。 梅花獎獲得者、評劇省級非遺傳承人王向陽紮根龍江沃土, 發揚評劇“新派”唱技, 精雕細琢, 打磨和塑造了各色經典人物, 深受業界讚譽和觀眾愛戴。 她40年如一日“曲不離口”勤學苦練磨技藝, 如今更不吝提攜新人晚輩, 醉心傳承評劇精粹。 “藝無止境, 我也仍在學習。 演好角色, 傳承好評劇藝術, 才是我的追求。 ”王向陽如是說。

走進鑼鼓喧囂、排練聲此起彼伏的黑龍江省評劇院, 一陣清脆婉轉的練唱聲, 異常悅耳。 尋聲望去, 一名身材高挑, 梳幹練短髮的表演者, 令人頓時心生舒悅。 她,

就是黑龍江省評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評劇領軍人之一的王向陽。

與唱戲時的婉約不同, 王向陽有著爽快的性格, 伴隨著繞梁的餘音, 快人快語的她道出了與評劇的結緣。

“我出生在梨園世家, 父母都是評劇演員, 打娘胎就是聽著評劇長大的。 聽大人們說我3歲就會哼唱, 父母所在劇團的演員們都說我從小就是個‘角兒坯子’。 ”王向陽說, 受家裡的環境薰陶, 從小就喜歡學願意唱, 而且父母的要求特別嚴格, 從小就是往“角兒”上培養。

王向陽在《乾坤帶》飾演銀屏公主。 受訪者供圖

出生世家 七歲學藝

“正式學戲是在7歲, 父母湊錢買了一台答錄機, 每天讓我聽著《劉巧兒》、《花為媒》等‘新派’唱段, 一個字一個字地學, 一遍又一遍地教。 我媽拿根筷子, 不好好唱就敲腦袋瓜, 唱腔裡的一個小彎學不好就打。 ”王向陽憶苦地說, 小孩子都愛玩, 也有覺得枯燥的不想學的時候, 那可不行, 一跑出去玩領回來就是揍。

每天晚上從6點練到9點, 除了學習就是練唱, 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 王向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和每天練唱的習慣,

“到現在我都有對著牆練唱的習慣, 每天都練。 從7歲到現在, 始終如一, 除了極特殊的情況外, 40年來幾乎沒有落下過。 ”

16歲時, 王向陽考入黑龍江省綏化地區評劇團, 之後被保送到黑龍江省藝術學校進修。 1988年, 18歲的王向陽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被調入黑龍江省評劇藝術中心工作, 工花旦、閨門旦, 師從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碧燕燕。

王向陽(中)在《風起同仁堂》中飾演陳玉珊。 受訪者供圖

師從名家 看淡榮譽

1998年, 王向陽拜入評劇大師新鳳霞門下, 成為了一代“評劇皇后”新鳳霞的關門弟子。 1999年獲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在代表黑龍江省向建黨90周年在國家大劇院的獻禮演出中, 被觀眾和專家稱為“新派”第一傳人和中國評劇新的領軍人。

面對這些讚譽, 王向陽看得很淡。 “我覺得藝無止境, 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 演員不僅要功底好, 在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方面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

基層演出 戲迷稱讚

每年, 王向陽所在的黑龍江省評劇院都要下基層為百姓演出。

據王向陽回憶, 有一年到林口演出, 當地有一名老志願軍戰士, 曾在戰場上失去了雙腿, “我們知道了以後就去了他家, 在他家的炕上表演, 當演出結束後, 老戰士激動地高喊了一聲‘共產黨萬歲!’, 那一瞬間很多演員都掉下了眼淚。 這一幕令我深受感動, 也讓我更加感覺到我們文藝工作者的作用就在這裡。 ”

“我還有一位戲迷, 經常到院裡來跟我交流。 她熱愛評劇, 但後來身患癌症。 她曾對我說, 每當她與病魔鬥爭時都會聽我的評劇, 聽評劇就像精神支柱一樣給她帶來愉悅。 現在她的病情有了好轉, 精神狀態非常不錯。 可見戲曲藝術的力量不可低估。 ”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海江、吳千 哈爾濱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