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病有所醫“醫聯體”讓百姓看病更方便

(左)在院外專家的幫助下, 介休市人民醫院完成了建院以來的首例心臟支架介入術。

(右)10月20日, 介休市醫療集團成立, 當地群眾實現了“小病不出鄉鎮, 大病不出市縣”的願景。

伴隨著山西醫改的推進, 老百姓樸素而現實的“小病不出鄉鎮, 大病不出市縣”的願景正逐步實現。 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正在惠及全民。

“病人跑”變“專家跑”

12月8日, 今年63歲的介休市三佳鄉下曹麻村人董建福在該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做了心臟支架介入術,

因為屬於當地的相對貧困人口, 按照當地“健康扶貧”政策, 他在該院所有的治療全部免費。 董建福是幸運的, 若放在一個月前, 他的病則需要去晉中市或者省城大醫院進行治療。

“是否需要做心臟支架介入術, 前提是必須做冠脈照影檢查, 之前我們醫院因為沒有血管照影設備, 不得不讓患者冒著生命危險往大醫院轉。 為了服務介休周邊群眾, 介休市成立醫療集團後, 我們醫院花費鉅資購進了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64排128層螺旋CT、全數位化平板探測器血管造影系統等先進醫療設備, 可以說我們的醫療設備達到了三甲水準。 介休人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

我們的原則是不動病人動專家, 把大醫院的專家請來為我們的患者服務, 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市縣, 這樣就給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 ”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一負責人說。

2017年4月,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 2017年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到2020年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 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

推行“醫療集團+”一體化改革模式, 在城市與農村之間, 組建“1+X”或“1+1”醫聯體。 以三級醫院或能力較強的二級醫院為主體單位, 在已建立長期穩定對口支援關係基礎上, 通過託管縣級醫院或鄉鎮衛生院等方式組建多種形式醫聯體,

主體單位可向縣級醫院或鄉鎮衛生院派駐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 重點幫扶縣級醫院或鄉鎮衛生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與水準。

在縣域, 組建縣鄉一體化醫聯體。 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 在保證財政補償政策和政府投入管道不變的前提下, 按照“三統一”(統一調配人力、設備等醫療資源, 統一成員單位績效考核辦法, 統一管理和參與醫療收入分配)原則, 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 並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 組建緊密型醫聯體。 通過發揮縣級醫院的縣域龍頭作用, 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 整體提高縣域醫療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全面加強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醫療集團+”一體化改革

在“加快邁入全國醫改先進行列”的總體要求下, 我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醫療集團+”一體化改革配套文件和重大改革舉措相繼推出。

10月20日, 介休市醫療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將介休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計生服務中心及轄區內10個鄉鎮衛生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整合, 組建為一個獨立法人醫療集團。 集團實行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統一管理。

介休市衛計局一負責人稱, 介休市醫聯體建設將“病人跑”變為“專家跑”, 構建起分級診療模式, 實現基層首診, 雙向轉診無縫對接, 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一體化、便利化的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性服務。

11月26日,在院外專家的幫助下,介休市人民醫院完成了建院76年來第一例心臟支架介入手術。“在技術上我們可以外聘專家,跟上專家學,慢慢地我們的醫療水準也就提高了。我們也定期派醫療人員到鄉鎮和社區衛生院工作,來推動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據瞭解,截至目前,全省試點縣已完成縣鄉一體化改革整體框架搭建,各市強力推進、試點縣大膽探索。高平市成立消毒供應、遠端會診、影像診斷等6個中心,建設了南城兒科、建寧老年病等特色分院,基本實現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孝義市投資7億餘元、太谷縣投資5億餘元,改善醫療集團基礎設施。太谷縣醫療集團與鄉鎮衛生院建立專科聯盟,積極打造“一鄉一品”特色鄉鎮衛生院。壺關縣投資近2億元改善醫療集團基礎設施。陽曲縣投入2000萬元,保障公益性任務措施落實到位。運城市鹽湖區延伸改革鏈條,為村醫發放基本工資,繳納養老保險。

我省50個縣醫療集團掛牌運行以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凸顯,縣域內總診療人次上升15.64%,住院總人次上升7.30%,門急診人次上升12.35%,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上升10.49%。而另一組資料是,2017年上半年,全國醫療機構下轉患者239.6萬例次,高於2016年全年水準;三級、二級公立醫院轉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病人占比由2016年的0.6%、0.5%增長至0.9%、0.7%。

2017年被業界稱為中國醫改大年。在國家分級診療、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改革推動下,全國多地出現了三級醫院取消普通門診的改革。三甲醫院主治危重急難症。“醫療集團+”一體化改革正在我省全面推開,預計今年年底將實現全覆蓋。

記者 何玉梅 文/圖

11月26日,在院外專家的幫助下,介休市人民醫院完成了建院76年來第一例心臟支架介入手術。“在技術上我們可以外聘專家,跟上專家學,慢慢地我們的醫療水準也就提高了。我們也定期派醫療人員到鄉鎮和社區衛生院工作,來推動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據瞭解,截至目前,全省試點縣已完成縣鄉一體化改革整體框架搭建,各市強力推進、試點縣大膽探索。高平市成立消毒供應、遠端會診、影像診斷等6個中心,建設了南城兒科、建寧老年病等特色分院,基本實現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孝義市投資7億餘元、太谷縣投資5億餘元,改善醫療集團基礎設施。太谷縣醫療集團與鄉鎮衛生院建立專科聯盟,積極打造“一鄉一品”特色鄉鎮衛生院。壺關縣投資近2億元改善醫療集團基礎設施。陽曲縣投入2000萬元,保障公益性任務措施落實到位。運城市鹽湖區延伸改革鏈條,為村醫發放基本工資,繳納養老保險。

我省50個縣醫療集團掛牌運行以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凸顯,縣域內總診療人次上升15.64%,住院總人次上升7.30%,門急診人次上升12.35%,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上升10.49%。而另一組資料是,2017年上半年,全國醫療機構下轉患者239.6萬例次,高於2016年全年水準;三級、二級公立醫院轉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病人占比由2016年的0.6%、0.5%增長至0.9%、0.7%。

2017年被業界稱為中國醫改大年。在國家分級診療、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改革推動下,全國多地出現了三級醫院取消普通門診的改革。三甲醫院主治危重急難症。“醫療集團+”一體化改革正在我省全面推開,預計今年年底將實現全覆蓋。

記者 何玉梅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