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拼多多是下一個淘寶?

在拼多多平臺上的商家, 很多單品的銷量已經占到了該品牌網路總銷量的 10 %, 與京東的銷量開始持平, 當然和天貓商城 60 %的量還是有一定差距。

斬獲 2 億以上用戶的拼多多, 被喻為下一個淘寶。

而內容起家的一條, 在電商單月流水破億之後, 似乎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內容電商之路看不到頭。

同樣是做電商、做新零售, 一條模式和拼多多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抱著這個疑惑, 我們特地採訪了系統化新零售創業服務平臺奇域科技 CEO 汪源, 和他聊了聊社交、電商、內容、新零售的關係。

正文內容整理自汪源的觀點。

1

用戶才是拼多多的價值

“新零售具有四個特點:多、快、好、省, 每個電商平臺都有自身獨特的屬性。

淘寶是省和多, 淘寶最開始打的就是省錢, 同時淘寶強調多, 很多你在京東、蘇寧買不到的東西, 淘寶都有;

京東則是好和快, 京東強調產品品質最好, 自建物流體系追求的是快;

拼多多也是省和多, “拼”本身就是省的意思, 拼多多海量的日常用品, 同樣是多的寫照。 ”

作為多年的移動電商從業者, 汪源認為拼多多做的就是當年淘寶客的生意。

淘寶客這種行銷模式存在已經接近 10 年了, 而嫁接了傳播分享、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機制的拼多多, 就像是一個服務淘寶客的平臺。

之所以商家願意低價出售產品, 一方面是為了銷量, 一方面也是出庫存的需求,

當然作為一種導流量的工具也非常不錯。

簡單、方便、快捷的拼多多, 和淘寶相比, 讓消費者在購物的體驗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對於供應商、中小商家來說, 傳統的電商玩法出現大量貨物的積壓, 這是以產定銷模式的弊端, 只是基於市場調查去做生產無異於臆想。

拼多多則是以銷定產, 提前公佈低價的產品, 在拼團成功之後並不會立馬, 而是約定一個發貨時間, 有趣的是, 拼多多平臺上的用戶, 願意用時間來換低價。

“很多人以為拼多多的用戶都是垃圾粉, 都是4-5線城市的沒有太強消費能力的小鎮青年, 其實不然。 “

汪源給我舉例, 在他的老家, 包括他爸媽在內的人, 對於淘寶和天貓的使用率不高, 特別是京東和天貓這樣的平臺, 大家購物更多的還是圖省錢。

拼多多聚集的這一波4-5線城市居民, 正是未來消費潛力最大的人群, 這些人需要一個日常有效的購物平臺, 就像10年之前的中產階級, 他們在20多歲的時候, 也是貪圖便宜的。

2 億的拼多多用戶, 會隨著平臺一起成長,

這些人在未來會有不斷提升的豐富的購物需求, 這是淘寶和天貓做不到的。

就像 “農村包圍城市” 的玩法, 4-5線城市的人群就是第二梯隊, 他們在拼多多上的打開率和複購率很高, 這裡面有巨大的潛力。

2

究竟是內容成就電商還是電商成就了內容

“考察內容電商有一條標準, 就是內容去掉, 還能不能做電商?”

談到內容電商的話題, 汪源說, 你看淘寶和京東沒有太多內容, 也一樣有人買產品, 而一條如果沒有了內容的支援, 電商還能正常運轉嗎?

這樣說或許絕對了點, 不過一條在做到一年超10億之後, 確實很難突破上去, 本質上一條這樣的內容電商, 在效率和人群之間存在明顯的衝突。

這樣也不難理解, 一條電商館定位的中產和偏小資的人群,

這些人群往往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消費內容;恰恰是消費能力不足的三、四、五線城市人群, 有著更充裕的時間, 他們需要更多的內容去消磨時間。

我們看到, 京東的產品詳情頁一般都很短, 它更像是去內容化的玩法, 它的核心是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極致體驗。

這也包括蘋果手機的產品介紹,從來都是簡單的幾頁。

“到底是內容成就了電商,還是電商成就了內容?我感覺一條這樣的公司,現在應該也有點混亂。”

這是社交電商行業的汪源對於內容電商的看法,談不上對錯,不過確實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換一種溫和的說法,內容應該為產品賦能。

迪士尼作為典型的內容製作商,裡面的商品只是錦上添花;而銀泰的屬性天生就以購物為主,它裡面的遊樂園就是添枝加葉,這是兩種不一樣的需求點。

3

消費者對於購物平臺的忠誠度遠高於內容

類似拼多多這樣的平臺,同樣以三、四、五線城市使用者為主的短視頻平臺快手,則是另一番姿態。

在迅速增長的 2016 年之後,風頭和關注度遠不及今日頭條旗下的逗音,2017年或許也是快手轉型的一年。

95 後的年輕人,基本都在玩逗音,而抖音在巨大的用戶流量之後,已經開始了商業化的嘗試,快手的步伐反倒慢了下來。

拼多多會不會也樣快手一樣,很快觸達用戶增長的頂峰,遭遇無法克服的瓶頸。

很顯然不會,用戶使用拼多多和快手的需求完全不一樣。拼多多這樣基於購物的需求,忠誠度更高,而消費文化娛樂類的產品,對於平臺本身的忠誠度並不高。

比如快手知名主播MC天佑,簽約到火山小視頻之後,大量的粉絲隨著遷移到火山平臺。

消費者對於內容型產品的忠誠,不是平臺本身,而是基於IP的優質內容。

“購物的忠誠度則恰恰相反,平臺培養了你的消費習慣,習慣用京東的人,會一直用京東去購物,比如我。“

汪源對於內容和電商、新零售的想法很成熟,基於他的思路,我們看到:拼多多就是在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無數次的購物體驗,強化你在這個平臺購物很便捷、很便宜的認知。

這樣它的粘性會很高,很多人佔便宜也會占上癮的,只要掌握了這批未來具有消費潛力的人群,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2008年阿裡巴巴上線淘寶商城,大量的品牌商家入駐,之前淘寶只是單純線上上提供便宜的商品,然後又升級成天貓,打造天貓國際等等。

用戶在成長,平臺滿足這些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的需求,他的粘性只會越來越強。

在新零售的 “多、快、好、省” 4個點裡面,任何一個平臺只要抓住兩個點,就很有優勢,同時都達到也不太可能。

4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終其一生也只能瞭解1%都不到的東西,更多的消費需求在於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去消費。”

汪源認為這時候就需要引導,通過發掘使用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需求,社交引導型的消費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引導消費的話,以前是行銷,現在更多的則是社交,通過社交去做引導式消費。

還有一個趨勢則是場景式購物,未來應該是社交式的零售關係。

回到一開始討論的拼多多、一條等平臺的模式,我們總結出:其實每一家都沒有對錯,都是在摸索的路上。

比如京東,前幾年一直是虧損狀態,最近也開始盈利了。靠的是什麼,是培養了一批忠誠的用戶,這批人願意並且信任京東。

這就好比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慢慢的你會發現,可能買車也要去拼多多拼一下了,拼團只是一個流量的入口,物美價廉的商品才是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

一條也一樣,相信他的用戶基數也不小。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屬性,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很龐大,未來更多的紅利反而是線上下,通過互聯網達成的銷售額目前只有10%左右。

廣度只是一個方面,深度也很重要,一個用戶願意在你平臺上的停留和複購次數更關鍵。

採訪最後,汪源說自己看好京東,至於下一個淘寶是不是拼多多,可能並不重要。

作為國內知名品牌化妝品的微商操盤手,他認為 “產品品質應該是第一位的,服務體驗放在第二位元,而行銷是第三位。”

它的核心是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極致體驗。

這也包括蘋果手機的產品介紹,從來都是簡單的幾頁。

“到底是內容成就了電商,還是電商成就了內容?我感覺一條這樣的公司,現在應該也有點混亂。”

這是社交電商行業的汪源對於內容電商的看法,談不上對錯,不過確實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換一種溫和的說法,內容應該為產品賦能。

迪士尼作為典型的內容製作商,裡面的商品只是錦上添花;而銀泰的屬性天生就以購物為主,它裡面的遊樂園就是添枝加葉,這是兩種不一樣的需求點。

3

消費者對於購物平臺的忠誠度遠高於內容

類似拼多多這樣的平臺,同樣以三、四、五線城市使用者為主的短視頻平臺快手,則是另一番姿態。

在迅速增長的 2016 年之後,風頭和關注度遠不及今日頭條旗下的逗音,2017年或許也是快手轉型的一年。

95 後的年輕人,基本都在玩逗音,而抖音在巨大的用戶流量之後,已經開始了商業化的嘗試,快手的步伐反倒慢了下來。

拼多多會不會也樣快手一樣,很快觸達用戶增長的頂峰,遭遇無法克服的瓶頸。

很顯然不會,用戶使用拼多多和快手的需求完全不一樣。拼多多這樣基於購物的需求,忠誠度更高,而消費文化娛樂類的產品,對於平臺本身的忠誠度並不高。

比如快手知名主播MC天佑,簽約到火山小視頻之後,大量的粉絲隨著遷移到火山平臺。

消費者對於內容型產品的忠誠,不是平臺本身,而是基於IP的優質內容。

“購物的忠誠度則恰恰相反,平臺培養了你的消費習慣,習慣用京東的人,會一直用京東去購物,比如我。“

汪源對於內容和電商、新零售的想法很成熟,基於他的思路,我們看到:拼多多就是在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無數次的購物體驗,強化你在這個平臺購物很便捷、很便宜的認知。

這樣它的粘性會很高,很多人佔便宜也會占上癮的,只要掌握了這批未來具有消費潛力的人群,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2008年阿裡巴巴上線淘寶商城,大量的品牌商家入駐,之前淘寶只是單純線上上提供便宜的商品,然後又升級成天貓,打造天貓國際等等。

用戶在成長,平臺滿足這些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的需求,他的粘性只會越來越強。

在新零售的 “多、快、好、省” 4個點裡面,任何一個平臺只要抓住兩個點,就很有優勢,同時都達到也不太可能。

4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終其一生也只能瞭解1%都不到的東西,更多的消費需求在於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去消費。”

汪源認為這時候就需要引導,通過發掘使用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需求,社交引導型的消費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引導消費的話,以前是行銷,現在更多的則是社交,通過社交去做引導式消費。

還有一個趨勢則是場景式購物,未來應該是社交式的零售關係。

回到一開始討論的拼多多、一條等平臺的模式,我們總結出:其實每一家都沒有對錯,都是在摸索的路上。

比如京東,前幾年一直是虧損狀態,最近也開始盈利了。靠的是什麼,是培養了一批忠誠的用戶,這批人願意並且信任京東。

這就好比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慢慢的你會發現,可能買車也要去拼多多拼一下了,拼團只是一個流量的入口,物美價廉的商品才是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

一條也一樣,相信他的用戶基數也不小。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屬性,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很龐大,未來更多的紅利反而是線上下,通過互聯網達成的銷售額目前只有10%左右。

廣度只是一個方面,深度也很重要,一個用戶願意在你平臺上的停留和複購次數更關鍵。

採訪最後,汪源說自己看好京東,至於下一個淘寶是不是拼多多,可能並不重要。

作為國內知名品牌化妝品的微商操盤手,他認為 “產品品質應該是第一位的,服務體驗放在第二位元,而行銷是第三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