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退休抱團養老?我想戲開二度

女神二 女神經二號

“是慢版的《小乖乖》, 不行, 還是太快。 ”

楊導著急了, 自顧自地在院子裡就唱上了:“小乖乖……”

楊耀紅:“尾音要拖長, 餘音嫋嫋的感覺, 就像哄小孩子睡覺的節奏。 ”

楊耀紅還是習慣快節奏, 大嗓門說活, 氣息足到絲毫不像一個退休5年的“老太太”。

“生活裡我們哪會這樣說話呢, 不夠生活, 再來!”

不只是氣息, 楊導的氣場也很足。

楊耀紅:“光打過去, 這時候門外各種嘈雜的小販聲音響起來了。 ”

“小鍋米線, 米漿粑粑, 叮叮糖”, 楊導用地道的昆明話又自己扮上了。

(圖為昆明老街街景)

楊耀紅大概也沒有想過從雲南省話劇院退休後, 自己還能創造出一種叫“實景體驗戲劇”的玩意兒。

2017年5月, 曹禺先生的著名話劇《雷雨》被楊耀紅重新在馬家大院搬演的時候, 人們都心存好奇:啥是實景體驗戲劇?

楊耀紅:“就是院子裡的每個房間, 每個走廊, 每個窗子都是戲劇的背景,

觀眾看不到可以點起腳尖夠著看的戲。 ”

(圖片為馬家大院版《雷雨》劇照)

馬家大院始建於1923, 是昆明市區內現存保護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經典建築, 原是昆明第一任市長、滇軍名將馬鉁的宅院。 這座門牌為7號的大宅院坐南朝北, 佈局與結構為“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典型老昆明的磚木建築。

楊耀紅:“當知道北京人藝在馬家大院演《民國喜劇三則》的時候, 我高興壞了。 ”

作為北京人藝的忠實粉絲, 楊耀紅說看完馬家大院版的《民國喜劇三則》覺得又驚喜又不盡興。 驚喜的是馬家大院的民國庭院非常契合戲劇的場景, 不盡興的是“在一個真實的庭院裡表現的還是舞臺的感覺。 ”

楊耀紅:“當時我心裡就想, 這個庭院最合適攢一個《雷雨》。 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去呈現戲劇的衝突。 ”

第31場《雷雨》演出的那天, 春城昆明的氣溫驟然降到零度。

楊耀紅:“我不擔心上座率, 就怕把觀眾給凍壞了。 ”

開演前, 楊導就在院子裡進進出出, “把院裡的暖爐都打開”。 說著又一一去檢查。 “最辛苦的是我們的演員。

兩個半小時的演出裡, 演員們都是單衣肉嗓, 要在深冬的夜裡演出悶熱夏天的感覺。 每個房間、每扇窗, 每個踩踏地板的腳步聲都是發生在這個真實的庭院裡, 而且演出結束的時候, 真的有“雨”從天而降。

觀眾表達謝意的方式只有站立並長久的鼓掌, 把冬天已經凍僵的手心拍到生疼。

謝幕的時候, 楊導繃不住了:“周萍的扮演者在演出中間突然得知岳父過世, 但仍然堅持傾力演出了全場。 ”說到這裡, 楊導再也說不下去了。 院裡的觀眾報以更熱烈的掌聲。

(圖為馬家大院版《雷雨》劇照)

楊耀紅從來沒有想過, 就是這部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雷雨》居然半年時間就在馬家大院上演了31場。

楊耀紅:“真是無心插柳”。

攢《雷雨》的時候, 已經退休的楊耀紅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錢。

楊耀紅:“和我的這幫老朋友們一說, 沒想到大家都熱情極高。 ”

因為演員們零報酬演出, 所以剩下的只有劇組的盒飯錢了。

楊耀紅:“我老頭一算, 盒飯一萬來塊錢。 當時的想法就是這個錢自己還能出。 那就做吧。 ”

我:“現在會更在意票房嗎?”

楊耀紅:“我不擔心票房,但是我在乎觀眾的反應,票房是戲劇的試金石。”

楊耀紅說這出馬家大院版的《雷雨》就是一個“沒想到”。

楊耀紅:“沒想到居然真的攢起來了,沒想到還有那麼多觀眾買帳。”

(圖為馬家大院版《雷雨》的劇照)

46年前,楊耀紅一腳跨進話劇團,也是一個“沒想到”。

和許多明星自述的經歷一樣,楊耀紅進話劇團也是一個陪朋友去面試自己卻被錄取了的故事。

1971年,14歲的楊耀紅正在觀音山下鄉學大寨。偶然的機會回昆明,就被兩個已經進入複試的朋友拉著去了當時的話劇團。

楊耀紅給我學她進到話劇團的那一幕。臺上的老師指著她說“宣傳毛澤東思想人人有責,你怎麼還在那幹站著?”

就這樣,還是小女孩的楊耀紅就上臺背了一段當時最流行的毛主席的論斷“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楊耀紅:“當時那個‘裝’字還讀成了‘zhuan’”。

過了一回舞臺的癮,楊耀紅又回去學大寨了。直到有一天她接到話劇團的通知,問“怎麼還不去報到”的時候,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被錄取了。

媽媽不讓,楊耀紅偷偷地從家裡拿出了戶口本,自己一個人硬是把戶口和關係轉到了當時的話劇團。

媽媽再不樂意,還是給女兒做了床被子,父母牽著楊耀紅的手,在那一年把她送進了話劇團。

楊耀紅:“我還在話劇團過了一個兒童節呢。”

當年前後鼻音分不清的楊耀紅,現在不僅能說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匯出了大型音樂劇《麗江情緣》,以及《搬家》,《大國忠魂》等十多部優秀的話劇作品。

(圖為話劇《搬家》的劇照)

楊耀紅:“當年話劇團的老師把他們的知識經驗都無私地教給了我們。”

儘管這樣,在38歲“大齡”的時候,楊耀紅還是咬著牙參加了成人高考,以彌補未曾接受正規藝術教育遺憾。此後,按她的話說是“結結實實地在上海戲劇學院學了兩年。”

在上戲的兩年裡,雖然像“中國建築史”,“化妝課”這樣的課程著實為楊耀紅打開看一扇通往戲劇新世界的大門,但是大齡女青年還是難掩思鄉的苦楚。

楊耀紅:“那時候孩子還小,成天跟家哇哇地哭。一到雙休我就特難受,心想搞什麼雙休啊,就想回家。”

46年彈指一揮間,不管身後的場景如何變幻,楊耀紅始終還堅守著她的一方戲劇舞臺。

我:“46年都幹同一件事不會覺得厭煩嗎?”

楊耀紅:“我覺得太有趣了!每個人的一生只能活出一個版本,只有在戲劇裡才能體驗很多個人生。我很慶倖自己能有這樣的人生。”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

女神二有話說:

第一次見楊耀紅老師,她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有和“退休”二字難以匹配的中氣。每次微信往來,她都稱呼我為“您”,每次看見這個字,我都覺得有愧。第31場《雷雨》上演的時候,楊老師熱情地邀請我去現場觀看演出,一個勁地問我冷不冷,生怕我被凍壞了。我去馬家大院探班的時候,楊老師正和她的一幫老朋友們在排新戲,這次採訪就是在她導戲的間隙完成的。吃飯的時候,楊老師在我旁邊可勁往我的碗裡夾菜,親切地就像家裡的姨媽。吃過飯,我們就在院子裡曬著太陽,一幫我過去只有在電視上見過的演員說著各種笑話逗樂。我忽然覺得,如果年華老去是這樣的場景,那變老很值得期待。

我:“現在會更在意票房嗎?”

楊耀紅:“我不擔心票房,但是我在乎觀眾的反應,票房是戲劇的試金石。”

楊耀紅說這出馬家大院版的《雷雨》就是一個“沒想到”。

楊耀紅:“沒想到居然真的攢起來了,沒想到還有那麼多觀眾買帳。”

(圖為馬家大院版《雷雨》的劇照)

46年前,楊耀紅一腳跨進話劇團,也是一個“沒想到”。

和許多明星自述的經歷一樣,楊耀紅進話劇團也是一個陪朋友去面試自己卻被錄取了的故事。

1971年,14歲的楊耀紅正在觀音山下鄉學大寨。偶然的機會回昆明,就被兩個已經進入複試的朋友拉著去了當時的話劇團。

楊耀紅給我學她進到話劇團的那一幕。臺上的老師指著她說“宣傳毛澤東思想人人有責,你怎麼還在那幹站著?”

就這樣,還是小女孩的楊耀紅就上臺背了一段當時最流行的毛主席的論斷“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楊耀紅:“當時那個‘裝’字還讀成了‘zhuan’”。

過了一回舞臺的癮,楊耀紅又回去學大寨了。直到有一天她接到話劇團的通知,問“怎麼還不去報到”的時候,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被錄取了。

媽媽不讓,楊耀紅偷偷地從家裡拿出了戶口本,自己一個人硬是把戶口和關係轉到了當時的話劇團。

媽媽再不樂意,還是給女兒做了床被子,父母牽著楊耀紅的手,在那一年把她送進了話劇團。

楊耀紅:“我還在話劇團過了一個兒童節呢。”

當年前後鼻音分不清的楊耀紅,現在不僅能說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匯出了大型音樂劇《麗江情緣》,以及《搬家》,《大國忠魂》等十多部優秀的話劇作品。

(圖為話劇《搬家》的劇照)

楊耀紅:“當年話劇團的老師把他們的知識經驗都無私地教給了我們。”

儘管這樣,在38歲“大齡”的時候,楊耀紅還是咬著牙參加了成人高考,以彌補未曾接受正規藝術教育遺憾。此後,按她的話說是“結結實實地在上海戲劇學院學了兩年。”

在上戲的兩年裡,雖然像“中國建築史”,“化妝課”這樣的課程著實為楊耀紅打開看一扇通往戲劇新世界的大門,但是大齡女青年還是難掩思鄉的苦楚。

楊耀紅:“那時候孩子還小,成天跟家哇哇地哭。一到雙休我就特難受,心想搞什麼雙休啊,就想回家。”

46年彈指一揮間,不管身後的場景如何變幻,楊耀紅始終還堅守著她的一方戲劇舞臺。

我:“46年都幹同一件事不會覺得厭煩嗎?”

楊耀紅:“我覺得太有趣了!每個人的一生只能活出一個版本,只有在戲劇裡才能體驗很多個人生。我很慶倖自己能有這樣的人生。”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

女神二有話說:

第一次見楊耀紅老師,她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有和“退休”二字難以匹配的中氣。每次微信往來,她都稱呼我為“您”,每次看見這個字,我都覺得有愧。第31場《雷雨》上演的時候,楊老師熱情地邀請我去現場觀看演出,一個勁地問我冷不冷,生怕我被凍壞了。我去馬家大院探班的時候,楊老師正和她的一幫老朋友們在排新戲,這次採訪就是在她導戲的間隙完成的。吃飯的時候,楊老師在我旁邊可勁往我的碗裡夾菜,親切地就像家裡的姨媽。吃過飯,我們就在院子裡曬著太陽,一幫我過去只有在電視上見過的演員說著各種笑話逗樂。我忽然覺得,如果年華老去是這樣的場景,那變老很值得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