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揚州瘦馬”是什麼馬?明清人養處☆禁☆女賣富翁做妾

你大概在娛樂新聞上看過這個曖昧的詞:揚州瘦馬。 一般和“女星”、“經紀人”、“乾爹”出現在一起。

揚州自古是紙醉金迷的豪奢之地, 怎麼會和馬聯繫在一起?

揚州瘦馬, 不是秦叔寶淚賣的黃驃瘦馬, 不是馬致遠吟唱的古道西風瘦馬, 而是經過“深加工”的揚州美女。

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養瘦馬》裡寫道:“揚州人養處女賣人作妾, 俗謂之養瘦馬。 ”

仕女圖

“瘦馬”的“瘦”, 不是環肥燕瘦的瘦, 而是指年少未長成。 瘦馬的“馬”, 時指妓女(寓意千人騎萬人跨), 有“馬子”、“馬駒”的昵稱。 這個詞彙, 來源於白居易的詩句“莫養瘦馬駒, 莫教小妓女。 後事在目前, 不信君看取:馬肥怕行走, 妓長能歌舞。 三年五歲間, 已聞換一主。 ”

養瘦馬, 是明清時期的一種畸形行業:人販、牙婆把貧困人家面容姣好的女童低價買走, 從小嚴格教她們禮儀、化妝、形體以及歌舞琴棋等各種討好男性的才藝, 長到十四五歲後,

賣給肯出大價的富人做妾, 牟取暴利。 據清代文人的《續金瓶梅》記載, 一位元一等“瘦馬”能賣得一千五百兩以上的銀子。

明清時期, 揚州富甲天下, 特別是有一批富得流油的鹽商, 鹽商富人全部妻妾成群, “瘦馬”就是為這些大富翁定制的女性玩物。

甚至, 崇禎皇帝最寵愛的田妃, 也是廣義的揚州瘦馬:她在揚州做千總的父親田弘遇, 不惜娶琴師為續弦, 從小培養女兒吟詩彈琴畫畫寫字, 長大後送進宮中得到崇禎驚歎:你的才藝哪來的?

揚州盧氏鹽商庭院一角

除了給富人做妾外, 青樓妓院是瘦馬的主供貨地。


明代地方妓女中, 第一數“大同婆娘”, 第二就數“揚州瘦馬”。

明末清初的文人張岱, 詳細記載過當時買家上門對“瘦馬”的挑選:牙婆扶出瘦馬, 先看儀態、臉、手、臂、膚, 再看腳大小、聽聲音, 最後討價還價。 其性質, 和集市挑選牲口也差不多。

揚州瘦馬,

是一段女性遭受侮辱的歷史, 但不代表徹底翻篇, 每一個繁華的燈紅酒綠背後, 仍有罪惡滋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