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微型小說:《劉典型》

劉典型是吳縣的副縣長, 他的名字當然不是叫做典型, 不過他每負責一項工作, 都能出典型的經驗, 故人們漸漸地不再叫他的名字,

也不叫他劉縣長, 而把他叫做劉典型。 當然這是在正規的場合, 在坊間也有人把他叫劉非典的, 那純粹就是綽號了。

記得當初把他叫做劉典型的是陳市長, 那是在一次農業經驗交流會上, 劉典型的經驗介紹贏來了陳市長的肯定和一陣陣的掌聲, 此前劉典型分管過天下第一難的計生工作, 得過全省的先進。 後來工作變動, 劉典型不管計生了, 管民以食為天的農業。 管農業他也管出了經驗。 陳市長在劉典型介紹完後, 當著會場上幾百號人, 說劉縣長你管什麼都有一套, 乾脆不叫劉縣長了, 就叫劉典型吧。 劉典型就是這樣被叫開的, 那是對工作的一種肯定啊, 以後人們再叫他的名字或叫劉縣長, 劉典型反倒覺得心裡不舒服。

今年劉典型的工作又有了變動, 不管農業了, 管環保。 不是你有一套麼?年初分工的時候, 縣長說劉典型你管環境保護吧。 誰都知道環保是一個釘子, 誰也不願管, 誰管也管不好。 可縣長表態了, 劉典型一個副的自然不敢反對, 只有點頭。 散了會, 劉典型心裡不住地罵娘, 先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 接著是民以食為天的農業, 現在又是天下的人都關心的環保, 都是天字型大小的難題, 怎麼全攤到他的頭上了?罵娘歸罵娘, 工作他還是得去做, 不做那他就只能回家賣青菜蘿蔔去。

說真的, 環境保護真不是好做的工作。 不好做的工作才容易出經驗嘛, 縣長在一次和劉典型談話時, 拍著他的肩膀說。 劉典型沖著縣長笑了笑,

那笑當然是很燦爛的, 但只有劉典型心裡清楚, 在燦爛的外衣下是一張比苦瓜還苦的臉。 表面上看, 縣長是挺支援劉典型的工作的, 可從縣長拍自己肩膀的力度上劉典型又有了另外的一種心領神會, 或者說從中他也體會到了縣長擔子的沉重和苦衷。 是啊, 環境要保護, 但幹部的工資要發, 下崗工人要領低保, 幾十萬群眾也要有地方工作。 你環保工作也得掂量掂量啊, 也得分個輕重主次啊, 也得為全縣的經濟發展著想啊。 而且工業這一塊一直都是縣長管, 上項目上稅收國民生總值的增長都是簽了責任狀的, 那些指標是否上去了, 縣財政的錢夠不夠用, 縣長能不能升遷, 還不是全望那些高污染的陶瓷、造紙、水泥工業?縣裡也想上高科技專案,
劉典型也想改變這種工業結構, 可一個小縣城哪有這種能力呀。

所以劉典型就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轉眼到了年底, 劉典型望著變得更迷蒙的天空而苦於不知道該如何總結這一年來的工作經驗而煩惱。 在辦公室坐困了坐悶了, 劉典型就叫上秘書, 開車到鄉下轉轉。 車信馬由韁沒有目的地在鄉間的柏油路上走著。 劉典型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他只想出來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

車直往一個叫青山鎮的小鎮開去。 吹著鄉村清新的空氣, 劉典型心裡舒暢極了, 心情也好了許多。 忽然, 一陣腐臭的氣味撲面而來, 司機正要把車窗關上, 劉典型一邊制止一邊探頭往外望, 說哪裡污染的如此厲害?話沒說完,

司機停了車, 指了指河邊的造紙廠。 劉典型下了車, 徑直向造紙廠走去, 只見紙廠裡那些機器不見了, 也沒有一個工人, 只有一池池的造紙原料在風中散發出陣陣的惡臭。

秘書說, 這就是出事的那個造紙廠。 劉典型這才記起, 一個月前, 這個造紙廠出了安全事故, 死了兩個人, 被縣裡查封和吊銷了生產牌照。

又一陣風吹過, 把那腐臭的氣味吹向遠方。 劉典型看了看略顯破敗的廠房, 對秘書揮了揮手, 說, 我們回去。 秘書說就到鎮上了, 不去坐坐麼?劉典型搖了搖頭, 說回去你還有重要任務呢。

一個月後, 劉典型從市里捧回了環境保護先進縣的牌子。 第二天晚報報導了劉典型治汙的經驗, 報上登著劉典型碩大的照片, 照片的旁邊是一條字像拳頭大的標題《鐵腕治污染》,報導說吳縣用鐵的手腕治理污染,對重點污染企業不講情面,該整頓的整頓,該取締的取締,文中還點了那個因死了人被關停的造紙廠,在報導裡造紙廠被取締的原因是因為它污染太大了。

後來有小道消息說,吳縣治汙的經驗將在全市推廣。但這只是小道消息,目前還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證實。

照片的旁邊是一條字像拳頭大的標題《鐵腕治污染》,報導說吳縣用鐵的手腕治理污染,對重點污染企業不講情面,該整頓的整頓,該取締的取締,文中還點了那個因死了人被關停的造紙廠,在報導裡造紙廠被取締的原因是因為它污染太大了。

後來有小道消息說,吳縣治汙的經驗將在全市推廣。但這只是小道消息,目前還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證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