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剃頭匠黃恩捷:跨越半個世紀的老手藝

2/10

剃頭是清朝就傳承下來的行當。 隨著經濟的發展, 時髦華麗的美髮店、造型工作室如同雨後春筍般興起, 而開在小巷子裡的老剃頭鋪子卻漸漸消失。

在將近60年的時間裡, 黃恩捷輾轉福州各處, 他的剃頭鋪子也搬了又搬。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3/10

剃頭絕非理髮這麼簡單, 包含了剃、刮、剪、染等各種技藝。 黃恩捷十幾歲就開始學手藝, 走過了剃頭從幾分、幾角到現在的幾元、幾十元的歷史。

回憶起剃頭匠過去的“風光”, 黃恩捷感慨萬分。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4/10

時過境遷, 當一家家門面鮮亮、裝修豪華的美髮店在城市各處興起, 老式的剃頭匠卻漸行漸遠。 一面長鏡子、一個工具箱、一張老靠椅和一個洗臉架幾乎就是這位元老剃頭匠全部的家當。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5/10

年逾古稀的黃恩捷沒有在家頤養天年, 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守在鋪子裡。 “哢擦哢擦”, 隨著節奏明快的推剪聲, 客人的頭髮飄落在地。 “其實每天來剃頭的人不多, 少的時候僅有幾人。 ”黃恩捷剃頭收費不高,

忙活一個月也僅夠基本生活。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6/10

鋒利的剃刀在客人臉頰、下巴、脖頸、耳廓游走, 黃恩捷刮刀輕舞、一絲不苟、須臾之間客人臉上的毛髮就一掃而光。 “刮臉是門技術活, 手法輕重要拿捏得當。 ”黃恩捷說, “剃頭憑的是眼神、靠的是經驗。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7/10

“技藝是傳統手藝, 工具是老式工具。 ”黃恩捷說, “不過思維卻要跟上時代, 當下流行什麼髮型也要瞭解。 ”往來黃恩捷鋪子裡最多的還是老人與小孩, 正式傳統的髮型黃恩捷剪得最多, 不過當下時髦的髮型黃恩捷一樣拿手。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8/10

在黃恩捷鋪子裡,最“貴重”的物件當屬這張老式靠椅了。“在那個工資僅有幾十元的歲月裡,售價1000多元的椅子就是這個行當裡的奢侈品。”黃恩捷說,“幾十年過去,像我這般歲數的剃頭匠都紛紛離開這個行當,另謀生路去了。”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9/10

空閒時,黃恩捷就坐在店裡看看報、聊聊天。說起這門手藝的傳承,黃恩捷不無感慨:“徒弟?已經十幾年沒有帶了。在90年代,來學剃頭手藝的年輕人還有不少,現在願意踏踏實實學這門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黃恩捷說:“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門有苦又累的手藝。”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0/10

隨著年齡漸長,站的時間一久黃恩捷就會感到疲倦。“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房租也越來越貴,不知道自己還能工作多久。”黃恩捷說,“或許再過不久,這樣的老式的剃頭鋪子就會逐漸消失了。”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8/10

在黃恩捷鋪子裡,最“貴重”的物件當屬這張老式靠椅了。“在那個工資僅有幾十元的歲月裡,售價1000多元的椅子就是這個行當裡的奢侈品。”黃恩捷說,“幾十年過去,像我這般歲數的剃頭匠都紛紛離開這個行當,另謀生路去了。”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9/10

空閒時,黃恩捷就坐在店裡看看報、聊聊天。說起這門手藝的傳承,黃恩捷不無感慨:“徒弟?已經十幾年沒有帶了。在90年代,來學剃頭手藝的年輕人還有不少,現在願意踏踏實實學這門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黃恩捷說:“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門有苦又累的手藝。”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0/10

隨著年齡漸長,站的時間一久黃恩捷就會感到疲倦。“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房租也越來越貴,不知道自己還能工作多久。”黃恩捷說,“或許再過不久,這樣的老式的剃頭鋪子就會逐漸消失了。”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