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的由來

銅鼓縣地處贛西北邊陲, 修河上游, 介於東徑114°05′至114°44′, 北緯28°22′至 28°50′之間。 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 形似鼓, 擊之有聲, 故名銅鼓。 東鄰宜豐縣, 南接萬載縣, 西界湖南省瀏陽市、平江縣, 北連九江市修水縣。 地形西寬東窄, 略呈三角形狀。 總面積1551.94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占87%以上, 丘陵盆地占13%, 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餘座, 屬典型的南方山區。 全縣人口14萬, 轄6 鎮3鄉4個生態公益型林場, 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山區縣。

銅鼓是綠色之城 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4%, 居江西省之首。 境內有江西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 面積達4762公頃, 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20多萬株,

被譽為“南方紅豆杉之 鄉”;有天柱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總面積1萬多公頃, 公園內擁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22種, 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我縣9.2萬畝, 占全部面積的53.5%。 森林覆蓋率高達93.8%, 是長江中游地區鄱陽湖、洞庭湖和江漢三大平原之間的重要“生態孤島”。

銅鼓是秋收起義前委所在地和指揮中心。 革命戰爭年代, 銅鼓有2.8萬多人為革命英 勇犧牲, 其中在冊烈士1.8萬多人, 占江西省在冊烈士的7%。

銅鼓是客家之鄉, 全縣人口的70%為客家人, 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 銅鼓客家文化源遠流長, 民風民俗別具一格。 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 民風獨具特色;甜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還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

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文名稱

銅鼓縣

外文名稱

Tonggu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下轄地區

6 鎮3鄉4個國有林場

政府駐地

永寧鎮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區碼

3362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北部

面 積

1547.7平方千米

人 口

14萬人

方 言

懷遠話(客家語銅鼓片)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青少年遊樂園、大段水庫人工湖等風景區

車牌代碼

贛C

拼 音

Tóng Gǔ Xiàn

行政代碼

360926

名 人

帥家乾 胡浚源 羅晉 等、

歷史

銅鼓, 漢、吳、晉、南朝均屬艾地。 隋, 開皇九年(589年), 艾入建昌縣。

唐, 武后長安四年(704年), 析建昌置武甯縣, 艾入武寧縣。 景雲元年(710年), 改武寧縣為豫寧縣。 代宗寶應元年(762年), 豫寧縣複為武寧縣。 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 析武寧西八鄉置分寧縣, 隸屬洪州。 五代, 仍稱分寧縣。

宋, 設江南西路, 下轄洪州鎮南軍, 改分甯縣為寧縣。 太祖開寶八年(975年), 改洪州鎮南軍為洪州, 寧縣複為分寧縣。 建炎四年(1130年), 升分寧縣為義寧軍。 元,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于武甯置寧州, 隸龍興路, 下轄武甯、分寧。 大德八年(1304年), 升分甯縣為寧州, 仍隸龍興路。

明太祖癸卯年(1363年), 改洪都府為南昌府, 隸州如故。 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 改江西行中書省為江西都衛, 改甯州為寧縣, 仍隸南昌府。 弘治十六年(1503年), 寧縣又升為寧州, 屬南昌府。 萬曆五年(1577年), 設銅鼓營,

以境內有“銅鼓石”而得名。

清初沿用明制, 仍為寧州。 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 以鎮壓白蓮教劉聯登、宋懷璞、魏文宗起義有功, 清廷于嘉慶六年(1801年)六月降旨, 改寧州為義寧州, 以示嘉許。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江西提督學政吳士鑒, 奏清廷改銅鼓為撫民廳。 宣統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 銅鼓廢營建撫民廳, 從義寧州析出, 隸南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7月, 銅鼓廢廳建縣, 直隸省。 民國3年全省劃分4道, 屬潯陽道。 民國15年, 廢道, 銅鼓直隸省政府。 民國20年夏, 南昌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 將全省“剿匪”區域43縣劃為9區, 每區設立黨政分會, 銅鼓屬第一區, 分會駐地修水。 民國21年6月, 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 銅鼓屬第二行政區, 設治武寧。 民國23年2月, 國民黨為便利“清剿”,先後設立8個縣治特別區政治局,銅鼓東北部屬找橋特別區,設治找橋。民國24年4月,撤銷特別區,江西省縮為8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行政區,設治武寧。民國26年6月1日至27年6月1日設湘鄂,贛邊區政治局4處,屬江西省者為第二局,銅鼓隸屬第二局。民國28年3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南昌,是年冬,江西省擴大為11個行政區,銅鼓仍屬第一行政區,設治銅鼓。民國31年8月,經江西省1489次省務會議決定,全省調整為9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宜春。民國38年7月14日銅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銅鼓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袁州專區併入南昌專區,銅鼓隸屬南昌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南昌專區改為宜春專區,銅鼓隸屬宜春專員公署。1968年2月,宜春專區改為宜春地區,銅鼓隸屬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宜春地區行署,銅鼓隸屬宜春地區行署。2000年8月,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銅鼓隸屬宜春市至今。

國民黨為便利“清剿”,先後設立8個縣治特別區政治局,銅鼓東北部屬找橋特別區,設治找橋。民國24年4月,撤銷特別區,江西省縮為8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行政區,設治武寧。民國26年6月1日至27年6月1日設湘鄂,贛邊區政治局4處,屬江西省者為第二局,銅鼓隸屬第二局。民國28年3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南昌,是年冬,江西省擴大為11個行政區,銅鼓仍屬第一行政區,設治銅鼓。民國31年8月,經江西省1489次省務會議決定,全省調整為9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宜春。民國38年7月14日銅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銅鼓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袁州專區併入南昌專區,銅鼓隸屬南昌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南昌專區改為宜春專區,銅鼓隸屬宜春專員公署。1968年2月,宜春專區改為宜春地區,銅鼓隸屬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宜春地區行署,銅鼓隸屬宜春地區行署。2000年8月,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銅鼓隸屬宜春市至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