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捕手》:天使編輯與魔鬼寫手的激情故事

作者:韓浩月

在某段時光中, 與心儀的作家碰面, 聊一聊文學, 酒喝得開心了, 關係走得近了, 順便再聊一聊文壇、情感八卦, 是不是一件挺有趣的事?伍迪·艾倫在《午夜巴黎》中就曾暢想了一把。

《天才捕手》由英國戲劇界翹楚邁克爾·格蘭達吉執導, 妮可·吉德曼、科林·費爾斯、裘德·洛等出演。 影片再現了傳奇編輯珀金斯的職業生涯, 以及天才作家沃爾夫的寫作人生。

邁克爾·格蘭達格導演的《天才捕手》也有著這樣的情節安排, 只不過在《天才捕手》中出現的文學大師, 比《午夜巴黎》要少一些, 但能夠看到湯瑪斯·沃爾夫、菲茨傑拉德、海明威這三位,

對於喜歡他們的讀者來說, 也值得面帶微笑去關注。

我個人更期待菲茨傑拉德的戲份, 《了不起的蓋茨比》《美麗與毀滅》《人間天堂》都曾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投入足夠的時間, 並且願意沉湎在他營造的頹廢文學氛圍裡。 但在《天才捕手》中, 菲茨傑拉德的飾演者並沒有展現出十足的魅力, 他與澤爾達在片裡打了個醬油。

畢竟是沃爾夫與他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的故事, 裘德·洛的表現才是衡量這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關鍵。 在片中, 沃爾夫是個精力旺盛、熱情四溢、略有點神經質的傢伙, 這樣的人天生應該是個作家, 因為才華的緣故, 他的旁若無人、桀驁不馴, 也變得可愛起來。

“天才多少都有點魔鬼的面孔”。

沃爾夫在成名之後, 有段時間狂傲得不可一世, 對給予過他巨大幫助的珀金斯, 也有過不屑與背叛。 跟沃爾夫不同, 珀金斯則敦厚、和善得像位天使。 科林·費斯非常棒地詮釋了這個角色, 乃至於在他表演的時候, 時常會讓人感覺到珀金斯的背後有潔白的翅膀扇動。

用中國影視劇當下流行的套路來看, 沃爾夫與珀金斯無疑是一對“好基友”, 他們各自的妻子對待這種非同尋常的關係, 都抱有強烈的質疑和深深的嫉妒, 沃爾夫的妻子甚至還闖到珀金斯的辦公室, 試圖槍殺“情敵”……但格蘭達格導演, 壓根沒有渲染“基情”的意圖, 《天才捕手》的情感內裡是正經的、嚴肅的。

《天才捕手》劇照

在第一個層面上, 珀金斯對沃爾夫的欣賞,

是商人式的。 如同掘金家發現一個富礦, “一輩子只能得到一次”, 這樣的機會, 珀金斯不會放過, 他的專業精神, 他對出版的熱愛, 以及他對公司盈利的追求等等, 都不允許他錯過沃爾夫, 他們的合作, 在商業上是天作之合。

在第二個層面上, 沃爾夫的超凡個性和精神氣質, 恰恰彌補了珀金斯所欠缺的一面。 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男人, 珀金斯喜歡並欣賞沃爾夫身上離經叛道的地方, 但作為在家庭生活已經墨守成規的中老年男性, 他在行為能力上, 已經沒法像沃爾夫那樣酗酒、泡妞、我行我素, 但在內心衝動中, 珀金斯仍然渴望擁有沃爾夫那種永遠屬於小夥子般的叛逆與衝動, 在一腳踹碎沃爾夫曾經租住的房屋窗戶玻璃時,

那是珀金斯與沃爾夫走得最近的一刻。

但歸根結底, 珀金斯對沃爾夫的喜愛, 是父親對兒子的寬容甚至溺愛, 他對沃爾夫的批評, 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式的“恨鐵不成鋼”。 為了讓觀眾明白這一點, 導演有點兒刻意地突出了珀金斯有四個女兒、缺少一個兒子的遺憾, 並含蓄表達了珀金斯身上的父性。

就是這樣, 合作上的互相需要, 性格上的互補, 乃至於人性幽暗深處的契合, 使得珀金斯與沃爾夫的組合, 成為一個文壇傳奇。 影片花費了不少的篇幅, 來表達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改稿過程。 潦草的手書、古老的打字機、紅色的刪改筆、裝幀精緻的出版物, 把20世紀30年代那種人人熱愛文學的浪漫氛圍, 良好地呈現了出來。

影片因此擁有了一股獨特的文化保守主義的審美, 對應當下寫作與閱讀均快速數位化的環境, 給予了觀眾一種微妙的觀感——它能夠激發觀眾的懷舊情感, 並於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時代對比的衝動, 得到故事之外的某種觸動。

《天才捕手》劇照

如果給影片尋找一個關鍵字, “激情”毫無疑問可以被視為《天才捕手》的故事內核。 沃爾夫、菲茨傑拉德、海明威在故事裡都是激情四溢的。 沃爾夫的妻子差點兒激情殺人, 珀金斯的激情被壓抑於心海深處如驚濤拍浪。 “激情”不但道出了文學創作的動力來源, 也表達出人與人建立連接的情感粘度。 寫作者觀看這部電影, 會立刻產生想要伏案奮筆疾書的衝動。 而觀眾在觀看這部多少與自己有點兒距離感的故事時, 最有可能被激發的是對生活的熱情,相對於這個充滿壓迫感的時代,作為個體的人最應當擁有的一種能力是激越的生活態度,為沉悶的自己打一點兒雞血。

“我們登上高樓,感受這座城市和生活的所有奇特、榮耀和力量”,享年38歲的沃爾夫在寫給珀金斯的最後一封信中如是說。這是沃爾夫對鉑金斯表達感恩的語言,也是專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時代宣言。《天才捕手》因此也像《午夜巴黎》那樣有了穿越的屬性,它所展示的奇特、榮譽與力量感,也值得每一個觀眾去捕捉到手,拿來開闊自己的視野與心胸。(韓浩月)

最有可能被激發的是對生活的熱情,相對於這個充滿壓迫感的時代,作為個體的人最應當擁有的一種能力是激越的生活態度,為沉悶的自己打一點兒雞血。

“我們登上高樓,感受這座城市和生活的所有奇特、榮耀和力量”,享年38歲的沃爾夫在寫給珀金斯的最後一封信中如是說。這是沃爾夫對鉑金斯表達感恩的語言,也是專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時代宣言。《天才捕手》因此也像《午夜巴黎》那樣有了穿越的屬性,它所展示的奇特、榮譽與力量感,也值得每一個觀眾去捕捉到手,拿來開闊自己的視野與心胸。(韓浩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