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續22年的接力賽,嘉峪關人終於成功了,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一說到嘉峪關,

你能想到什麼?

碧藍碧藍的湖水?

雄偉的嘉峪關關城?

整潔乾淨的街道?

還是香噴噴的嘉峪關烤肉?

天啊, 就是腦洞大開

想也想不完

因為, 生活在嘉峪關

小嘉嘉覺得太幸福了!

這幸福可是來之不易的

誰能想到, 以前的一毛不值的戈壁灘如今卻變成了寸土寸金的經濟發展核心區。

放眼看去, 如今的嘉北工業園區內電光閃爍, 車輛穿梭, 初步形成了“冶金——迴圈經濟——裝備製造”和“光伏發電——電解鋁——鋁製品加工”兩條千億級產業鏈。

從“荒漠灘塗”到“工業強城”, 再到如期實現“兩個率先”奮鬥目標, 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 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實現了轉型跨越加快發展、全面小康對標破題, 物質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作為“火車頭”的酒鋼如果不強起來、壯起來, 嘉峪關註定 “寢食難安”。 在轉型抉擇上, 市委、市政府積極支援酒鋼加大科技研發力度, 提升產業附加值, 拓展高端產品市場, 獲得62項頂級發明創新獎。 把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盤”, 配合酒鋼爭取國家建設基金3.17億元, 落實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中央獎補資金2.26億元, 深入推進轉產技術改造, 壓縮部分工藝技術落後、產品附加值低的產能, 鋅鋁鎂合金產品及其生產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總投資24.5億元的天成彩鋁40萬噸綠色短流程鑄軋鋁深加工專案和牙買加阿爾派特氧化鋁廠建成投產, 總投資4.8億元的粉礦懸浮磁化焙燒技改一期工程進入熱負荷試車階段, 年產40萬噸的不銹鋼開發工程酸洗配套專案主體框架竣工, 汽車結構用熱軋高強鋼、冷軋高強鋼、汽車尾氣管用鋼打入汽車製造企業, 酒鋼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

酒鋼和地方工業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嘉峪關市緊扣產業抓專案,認真落實 “三重” “三一”決策部署,制定《 “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工作方案》,建立市四大班子領導包抓專案清單,調整取消行政審批事項70項,實行“1+(2+X)”並聯審批、聯審聯批,推進專案全程代辦,重點專案落地實施全面提速。

把生產性和生活性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主攻方向,實施多功能汽車、新能源、高新技術、軍民融合、生態環保、電商物流“六個園中園”,在 9月28日第二屆絲綢之路(嘉峪關)國際房車博覽會項目簽約儀式上,文化旅遊、房車露營地建設、房車旅遊路線開發、交通用鋁材加工、汽車人才培養等20個項目成功簽約,簽約總金額約141.14億元。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中冶賽迪和德國博比巴茨公司,總投資50億元的20萬噸高精度交通用鋁板項目於9月28日正式簽約,年銷售產值將達102億元,實現利稅1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上千個;總投資20億元的一特多功能專用汽車首輛整車於10月16日正式下線,銷售600餘輛,產值達4000余萬元,二期項目建成後,具備年產10萬輛生產能力,解決用工3000人,利稅7–8億元,成為全市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城市興旺發達絕非二次產業可以全部涵蓋,以“文旅融合”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絕不可小覷。嘉峪關市把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地方轉型的“頭號工程”,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出臺支持旅遊發展“32條”和扶持文化旅遊企業發展“38條”,設立城市建設發展基金和文化旅遊發展兩個百億元基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果。“三大文化專案”順利實施,《絲綢之路彩繪藝術大觀》完成投資675萬元,編制完成《歷史人物故事薈萃》,進入圖案文本設計階段;《河西走廊·嘉峪關》完成投資388萬元,通過文本評審,進入拍攝階段;《嘉峪關文化叢書》完成投資391億元,已簽撰稿協定,分步啟動實施。關城大景區五大項目深入推進,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完成投資20.82億元,建築主體全部完工,室內外裝修順利進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公園(花博園)完成投資9.9億元,內部項目並行推進;峪泉古街古鎮項目入選國家特色小鎮,白鹿倉峪泉古街開工建設;文化旅遊產業創意園開啟社會合作資本方遴選,景區旅遊聯接公路全部完工,文化旅遊對轉型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五大特色小鎮”精准佈局,峪泉鎮成功入選國家特色小鎮,觀禮古鎮、大漠溫泉小鎮被評為2017年國家優選旅遊項目。

“節會賽事”精彩紛呈,借助蘭洽會、亞歐商博會、深圳文博會、廈門文博會等節會,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和產品推介工作,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嘉峪關辦事處籌備設立;國際短片電影展、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絲路國際音樂節等節會賽事取得預期效果,絲綢之路(嘉峪關)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等文化論壇得到各界支援,絲綢之路文創中心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內容充盈。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五大項目加快推進,國際空港、機場改擴建、鐵路物流園區、國際港務區、綜合客運樞紐全面實施,嘉峪關機場航空口岸開放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國際港務區項目完成可研和規劃編制,樞紐經濟、空港、港務區規劃編制完成,“嘉峪關號”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開通連接12個旅遊熱點城市的16條航線,嘉峪關機場輸送量突破40萬人次大關,城市通達能力和輻射效應進一步提升,2017年接待遊客856.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1億元,分別增長22%、26%,嘉峪關正成為新的旅遊“網紅”。

如何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兌現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承諾?嘉峪關市緊盯全面小康 “七差一超”短板,制定《推進“六大一新”重點工作 補齊全面小康短板實施意見》“40條”,涵蓋總投資789億元的131個項目;圍繞農村“十化”,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實施意見》“19條”,涵蓋總投資111.5億元的30個項目;制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深化農村 “三權改革”,加快推進“三變改革”,完成農戶土地承包確權面積6.53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證率99.2%;制定《關於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富民多元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辦法措施,完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平臺,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動能,打造文殊鎮戈壁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園、新城鎮田園綜合體和峪泉鎮文化旅遊綜合體。投資9.9億元,占地10000畝,以恒翔現代農業示範中心專案為核心的嘉峪關戈壁現代農業示範園專案取得階段性成果,年產值2.5億元、人均3萬元以上增收指日可期;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257個,日光溫室2633座,鄉村旅館、民宿客棧43家,星級農家樂47家,農村居民非農產業收入比重超過50%,農民增收管道不斷拓展,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從滿目荒涼到滿眼勝景,

沿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嘉峪關正信心滿滿!

酒鋼和地方工業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嘉峪關市緊扣產業抓專案,認真落實 “三重” “三一”決策部署,制定《 “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工作方案》,建立市四大班子領導包抓專案清單,調整取消行政審批事項70項,實行“1+(2+X)”並聯審批、聯審聯批,推進專案全程代辦,重點專案落地實施全面提速。

把生產性和生活性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主攻方向,實施多功能汽車、新能源、高新技術、軍民融合、生態環保、電商物流“六個園中園”,在 9月28日第二屆絲綢之路(嘉峪關)國際房車博覽會項目簽約儀式上,文化旅遊、房車露營地建設、房車旅遊路線開發、交通用鋁材加工、汽車人才培養等20個項目成功簽約,簽約總金額約141.14億元。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中冶賽迪和德國博比巴茨公司,總投資50億元的20萬噸高精度交通用鋁板項目於9月28日正式簽約,年銷售產值將達102億元,實現利稅1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上千個;總投資20億元的一特多功能專用汽車首輛整車於10月16日正式下線,銷售600餘輛,產值達4000余萬元,二期項目建成後,具備年產10萬輛生產能力,解決用工3000人,利稅7–8億元,成為全市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城市興旺發達絕非二次產業可以全部涵蓋,以“文旅融合”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絕不可小覷。嘉峪關市把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地方轉型的“頭號工程”,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出臺支持旅遊發展“32條”和扶持文化旅遊企業發展“38條”,設立城市建設發展基金和文化旅遊發展兩個百億元基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果。“三大文化專案”順利實施,《絲綢之路彩繪藝術大觀》完成投資675萬元,編制完成《歷史人物故事薈萃》,進入圖案文本設計階段;《河西走廊·嘉峪關》完成投資388萬元,通過文本評審,進入拍攝階段;《嘉峪關文化叢書》完成投資391億元,已簽撰稿協定,分步啟動實施。關城大景區五大項目深入推進,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完成投資20.82億元,建築主體全部完工,室內外裝修順利進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公園(花博園)完成投資9.9億元,內部項目並行推進;峪泉古街古鎮項目入選國家特色小鎮,白鹿倉峪泉古街開工建設;文化旅遊產業創意園開啟社會合作資本方遴選,景區旅遊聯接公路全部完工,文化旅遊對轉型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五大特色小鎮”精准佈局,峪泉鎮成功入選國家特色小鎮,觀禮古鎮、大漠溫泉小鎮被評為2017年國家優選旅遊項目。

“節會賽事”精彩紛呈,借助蘭洽會、亞歐商博會、深圳文博會、廈門文博會等節會,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和產品推介工作,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嘉峪關辦事處籌備設立;國際短片電影展、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絲路國際音樂節等節會賽事取得預期效果,絲綢之路(嘉峪關)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等文化論壇得到各界支援,絲綢之路文創中心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內容充盈。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五大項目加快推進,國際空港、機場改擴建、鐵路物流園區、國際港務區、綜合客運樞紐全面實施,嘉峪關機場航空口岸開放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國際港務區項目完成可研和規劃編制,樞紐經濟、空港、港務區規劃編制完成,“嘉峪關號”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開通連接12個旅遊熱點城市的16條航線,嘉峪關機場輸送量突破40萬人次大關,城市通達能力和輻射效應進一步提升,2017年接待遊客856.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1億元,分別增長22%、26%,嘉峪關正成為新的旅遊“網紅”。

如何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兌現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承諾?嘉峪關市緊盯全面小康 “七差一超”短板,制定《推進“六大一新”重點工作 補齊全面小康短板實施意見》“40條”,涵蓋總投資789億元的131個項目;圍繞農村“十化”,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實施意見》“19條”,涵蓋總投資111.5億元的30個項目;制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深化農村 “三權改革”,加快推進“三變改革”,完成農戶土地承包確權面積6.53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證率99.2%;制定《關於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富民多元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辦法措施,完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平臺,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動能,打造文殊鎮戈壁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園、新城鎮田園綜合體和峪泉鎮文化旅遊綜合體。投資9.9億元,占地10000畝,以恒翔現代農業示範中心專案為核心的嘉峪關戈壁現代農業示範園專案取得階段性成果,年產值2.5億元、人均3萬元以上增收指日可期;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257個,日光溫室2633座,鄉村旅館、民宿客棧43家,星級農家樂47家,農村居民非農產業收入比重超過50%,農民增收管道不斷拓展,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從滿目荒涼到滿眼勝景,

沿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嘉峪關正信心滿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