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理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三個特點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歷史淵源、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我們應著眼繼承性、人民性、實踐性,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特點。

繼承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精神命脈、重要源泉、堅實根基、突出優勢來說明其地位和作用, 並強調我們的文化自信“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

我們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彰顯的救亡圖存、獨立自主、艱苦奮鬥、開放包容等思想和精神, 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可以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脈;而沒有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可能斷流乾涸。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精神昇華,

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走向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文化基礎, 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全面傳承和全景展現。

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這決定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 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寫在自己的旗幟上, 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落實到文化領域, 為什麼人的問題始終是文化發展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了人民、服務人民的文化,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著力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其服務物件是人民群眾, 價值指向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準, 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現實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向人民群眾, 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 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更應看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將人民群眾作為建設主體。 人民群眾不僅直接參與文化建設, 創造出大量先進文化成果, 而且其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還為文化創造提供了寶貴素材和源頭活水。

實踐性

文化的基礎在於社會實踐,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伴隨著民族自強和國家發展進程, 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 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息息相關。 可以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實基礎和豐厚土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精神支撐。 歷史和實踐表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造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發展奇跡, 孕育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思想和精神,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性。

分享理論 武裝思想 共同成長

歷史 | 文化 | 黨建 | 發展

……

投稿、轉載及新聞線索提供,請聯繫微信號kinju-jueqi

搜索微信公眾帳號“ 武清微學習 ”或“ wqwxx123 ”獲取武清最新資訊

孕育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思想和精神,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性。

分享理論 武裝思想 共同成長

歷史 | 文化 | 黨建 | 發展

……

投稿、轉載及新聞線索提供,請聯繫微信號kinju-jueqi

搜索微信公眾帳號“ 武清微學習 ”或“ wqwxx123 ”獲取武清最新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