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象不是“只應天上有”

大洋網訊 據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科普辦主任柯淩介紹, 目前不少小學正逐步安排建設小型氣象觀測站。 “在學校會較常見氣象百葉箱, 裡面有安置測定溫度、濕度的儀器, 可檢測環境和土壤中多種參數。 ”同學們每天觀察相關的資料, 做好記錄, 在老師的指引下結合原理做好分析就能初步地完成一下天氣預測的任務。

假如沒有相關儀器, 同學們如何感知氣象變化呢?柯淩表示, 人們依靠生活中萬物都能感知氣象, 與自然有機聯繫起來。 “萬物生長靠太陽, 實際上不止太陽, 還有土壤、水、空氣等, 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

可以動手種一些小植物, 小植物的變化反映了環境的變化, 記錄其生長過程便是對氣象、環境的一種探究。 ”此外, 柯淩還建議同學們可以到自然生態保持得相對完整的地方定期做徒步旅行, 如在海珠濕地公園, 其一年四季都有變化, 通過觀察鳥兒、昆蟲、植物, 感知氣象、自然環境的變化。

如果想更加直接地認識氣象知識, 則可以到專業的氣象科普基地。 柯淩介紹, 在廣州有三大科普基地, 其中位於天麓湖附近的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是廣州首個氣象科普基地, 是我國四個氣象衛星地面骨幹站之一。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自2001年成立並正式向社會公眾預約開放以來不斷完善(只接待團隊參觀, 工作日可打電話39456738預約),

公眾不僅可以參觀各式衛星天線群, 瞭解衛星信號接收原理;參觀衛星接收大廳, 感受衛星數位信號轉變成雲圖信號的神奇;參觀風雲衛星博物館, 見證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和幾代衛星氣象人殫精竭慮、共同成長的記憶。 在近年針對兒童觀眾加設的航太衛星科普互動館中, 同學們可以參與氣象衛星科普知識搶答遊戲、模擬衛星接收遊戲、模擬做天氣預報的節目主持人等互動專案等。

“還有坐落于番禺區大石街廣州市氣象局大院的廣州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以及花都區新華街花都兒童公園的花都區氣象天文科普館都是非常適合小學生進行氣象科普學習的基地。

”據瞭解, 前者可以讓公眾全方位近距離地瞭解氣象現代化建設系列成就, 體驗廣州氣象部門如何利用先進的氣象現代化設備製作精細化的天氣預報和提供氣象服務。 有興趣參觀的朋友可上市科協網站, 參加“廣州科普游自由行”或“廣州科普一日遊”抽籤。 後者以氣象、天文、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等為主要架構;將深奧的科學知識提煉演化為生動有趣的科普互動產品, 並通過LCD、LED、投影、交互展示等聲光電手段營造超驗環境、促進參與互動, 目前免費開放, 週一閉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